天天看點

敬一丹:奧運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冬日的玉淵潭公園湖邊小道旁有不少人圍着湖慢跑,雖是下午,但氣溫也已經接近零攝氏度,凜冽的風沿着湖面吹來,我們打開錄音筆試音,話筒裡灌滿“嗚嗚”的風聲。我們有些奇怪,旁邊就是敬一丹錄節目的“老央視大樓”梅地亞中心,為什麼這次采訪她執意約在室外?正疑惑,看見遠處穿着冰藍色羽絨服的颀長身影健步走來,盡管戴着口罩看不清面容,但她遠遠認出了我們,明亮的聲音先傳了過來:“知道咱們為什麼來這兒嗎?”說着,敬一丹已經笑盈盈地出現在面前,擡手一指,說:“走!帶你們去看看‘冬奧長廊’!”

敬一丹:奧運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敬一丹在玉淵潭公園裡的“冬奧長廊”前

原來,因為毗鄰央視演播廳,玉淵潭公園是敬一丹再熟悉不過的地方,這位雖已退休但仍活躍在電視節目中、被觀衆親切稱為“敬大姐”的知名主持人在“冬奧長廊”前,給我們介紹起了冬奧的曆史和現狀。“我前陣子還去崇禮滑雪了,感覺離冬奧很近了。”敬一丹指着壯觀奇妙的滑雪場館圖檔興奮地分享她親眼所見的變化:“前兩年夏天我去過崇禮,當時奧運場館還在修建,别人告訴我,這是火車站、那是頒獎台、再那邊是運動員住的地方。我那時候就想,一定要下雪時再去一趟。現在,當年那些‘工地’都建成了漂亮的競賽場,馬上就要迎接運動員,開始真正的比賽了!”

哈爾濱的冰雪記憶

敬一丹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冰雪運動充滿着她的童年,很多記憶都與冰雪相關。

敬一丹記得兒時上學路上,大家都是打“出溜滑”去的:“你知道打‘出溜滑’什麼意思嗎?路上的雪半化開結了冰,小孩子在上面滑着走,越滑越長,滑出一個長長的小冰道,我們管那個叫‘出溜滑’——一個‘出溜滑’連着一個‘出溜滑’就到學校了。”

到了冬天,學校會人工“澆冰場”,黑龍江冷,冰場結冰時間特别長,冬天體育課的内容就是滑冰。“當時一到冬天在操場澆冰場,直接灌水,有一種專門弄平整冰面的方式,再掃雪。可是我屬于不太有運動天賦的孩子,看着冰就很害怕,不敢上去,是以滑得不太好。”

那時擁有一雙自己的冰鞋是非常奢侈的事,敬一丹就羨慕地看着弟弟們拿着冰鞋上冰場,自己在旁觀戰,敬一丹後來每次想到這就充滿遺憾:“在小時候是最适合學滑冰的,如果當時自我鼓勵一下,或者有人鼓勵一下我,今天就能在這滑冰了。”

敬一丹:奧運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敬一丹

但是哈爾濱的冰雪氛圍讓敬一丹懷念:“我的小夥伴們都特别有冰雪運動的天賦,可能這種冰雪運動的環境,也成就了他們的天賦。我記得很多男同學都會打冰球,看冰雪運動的比賽都會成為熱門話題,這就是哈爾濱特有的氣氛。現在,很多冰雪運動員都是我們黑龍江人,說到他們我就很自豪。”

第一次去現場遇奪冠

敬一丹第一次去現場看冬奧比賽,就遇到了中國隊王濛奪冠,這讓她印象極為深刻。那是2006年都靈冬奧會,敬一丹和幾位特别喜歡冰雪運動的朋友一起去了都靈。“我不知道那場比賽會發生什麼,結果就在那天,我看到了王濛奪冠。”敬一丹告訴記者,“一開始我并不是很熟悉咱們的冰雪運動員,但是看台上很多中國人,一下這邊起一面五星紅旗,一下那邊揮舞一面五星紅旗。我到處能聽到人們提到王濛的名字,說今天這裡可能會産生奇迹,我們可能會拿金牌!”敬一丹覺得自己有幸目睹王濛奪冠時中國人在現場的歡呼雀躍,沒想到北京冬奧開始前,又見到了王濛,跟她聊起那場比賽。

“前段時間我采訪了王濛,我跟她說,你知道嗎,當時在觀衆席那麼多面五星紅旗裡就有我!”敬一丹在都靈隻是遠遠地看到過王濛,而這次采訪是近距離面對面“唠嗑”,敬一丹發現:“她的性格怎麼那麼可愛,那麼陽光燦爛!她不是沒有經曆過曲折,但是一直保持着陽光的态度,和她在一起特别受到感染。”前幾日北京冬奧公園火炬接力現場,王濛作為目前中國獲得冬奧會金牌最多的選手擔任了第一棒火炬手。

“我跟她聊天的時候,她談到她媽媽,讓我非常受觸動。”說到這,敬一丹紅了眼眶。她告訴記者,每到人生重要節點,王濛總會收到媽媽給她寫的信,或是發的短信,滿滿的鼓勵和支援,王濛還留着當年媽媽給她的那些信。“我看到她媽媽給她寫的信,有種特别熟悉的感覺——一個智慧的母親,在女兒的每個生命節點上都對她有一份鼓勵。”王濛把她的獎杯都捐給了她的家鄉七台河,放在一個展廳,敬一丹建議王濛将媽媽寫的信也放展廳裡,因為每一個獎杯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奧運是一種文明

敬一丹的夫妻也是哈爾濱人,兩人中年接觸滑雪後,敬一丹的丈夫因為特别喜歡滑雪,已經成了一個“滑雪發燒友”,一有時間就去滑雪,敬一丹有時也跟着丈夫去湊湊熱鬧。不過敬一丹一開始還是有些畏懼心理的——她特别害怕,覺得有點不能接受,後來試了試發現可以,在初級道徘徊了很久後勉強上了中級道。

敬一丹:奧運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敬一丹滑雪照

“其實我是個特别膽小的人,第一次上雪的時候就恐高,那種沒有任何物體的保護,直接面對高速飛過世界的感覺有點恐懼。”敬一丹很享受滑雪場的氣氛,每年也都會去崇禮的雪場滑一滑。但因為總體上雪的時間太少了,一直沒太大進步。

敬一丹的心态和大多數滑雪者不太一樣:“不在于我自己滑得多好,我看着風景,看着别人滑,上了山頂後,尤其是林間,還是很有幸福感的。”這些年她看着雪場在變化,最開始人們的服裝、雪闆都是很初級的,但是一年一年在變化,現在大家的裝備已經很專業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着時尚靓麗的衣服,在享受滑雪,“很養眼”。

“我走過冬奧主題長廊的時候其實很感慨,這些場館我去過很多次了,可能這次由于疫情等關系,現場沒有那麼多觀衆,但是我們通過直播鏡頭觀看。”這次冬奧會除了精彩的賽事,還帶給我們什麼呢?敬一丹看來,冬奧會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大衆可以從事冰雪運動的場地,以後我們就有更多選擇,也更友善了。

敬一丹告訴我們,奧運的另外一項遺産不僅僅是在項目上。“冬奧結束後,特别是殘奧會結束後,我特别期待能夠給社會留下一些奧運遺産。”敬一丹在2008年北京殘奧會時專門做過一期關于無障礙設施如導盲犬等内容的節目,敬一丹說:“由于奧運會的推動,我們普通人受益了,也熟悉了。那麼這些設施和人知能不能留下來呢?”敬一丹記得2008年北京殘奧會時,導盲犬是和我們的運動員一起完成火炬傳遞的,“奧運會結束後,導盲犬能不能再存在?如果可以,我們就會有更多盲人走出家門,那是多麼和諧的畫面。”

敬一丹希望,這次奧運之後又有一些新的舉措讓我們受益,并長期延續下去成為大家的習慣。奧運是一種文明,它一定會給我們留下有形的、無形的、物質的、精神的各項遺産,奧運不僅僅是那十幾天的比賽,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冬奧問答

問:聽說您最近去崇禮滑雪了,還記得人生中第一次滑雪是什麼感覺嗎?

答:我有一次滑下去之前就站在那,無論如何也不敢下去,我在想,怎麼辦呢?這時候在我旁邊,有個殘障人士運動員滑下去了,單腿,那一瞬間特别觸動我,我就想,我為什麼不能滑下去呢?我很自責。那個殘障人士運動員給我一種啟示,不僅僅是滑雪了,我特别想像他那樣。那時候我第一次真切地感覺到,在冰雪運動面前是有巨大的挑戰性的,但是你不自己真正站在山上往下滑,可能體會不到那種對自我的挑戰。我有點膽怯了,人和人确實是不一樣。直到今天我也仍然不敢滑得太高太快,但是能夠享受到滑雪過程中的樂趣了。

問:看新聞您與楊揚、王冰玉等冬奧冠軍一起做過節目,您能聊聊對他們的印象嗎?

答:前不久我有機會和一些冰雪運動員做了一次直播宣傳推廣家鄉的活動。這幾位運動員是帶着風進來的,我們聊了家鄉的酸菜、紅腸、冰雪,就是老鄉見老鄉,有時我一度都忘了他們在運動場上是如何馳騁拿到冠軍的,就像我們在哈爾濱的大街上會遇到的小老鄉一樣,他們的性格都特别直爽,這種性格很東北,也很冰雪。我特别佩服楊揚的是,不僅在競賽場上,她在國際奧委會是有影響力的運動員,在更大的舞台上是有作為的,是很給中國人争光的。

問:北京冬奧會您關注的項目有哪些?

答:我特别喜歡看花樣滑冰,特别具有美感,其實滑雪在現場看是看不到全貌的。反倒通過電視轉播能看得更清楚,現在電視轉播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了,我期待我的同行們能為我們呈現更多的精彩。

問:親臨現場看奧運時,您有哪些感觸?

答:那次給我觸動很深的還有冬奧會的志願者,無論是那次冬奧會還是後來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總會讓我心裡一熱。志願者不僅靠他們的熱心,還靠他們的專業,這次冬奧我們也一定能看到很多中國的志願者、學生的志願者。當過奧運志願者,是難得的機會,也是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文明的種子。

人物簡介

敬一丹,曾多年主持《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欄目,現任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我遇到你》《我 末代工農兵學員》《床前明月光》等書。(責編:陳夢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