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先來看兩組資料。

今年澳網女單決賽,巴蒂6-3/7-6(2)直落兩盤戰勝了柯林斯,耗時67分鐘,雙方總得分為131分。

今年澳網男單決賽,納達爾2-6/6-7(5)/6-4/6-4/7-5五盤戰勝了梅德維德夫,耗時324分鐘,雙方總得分為370分。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男女球員獎金相同,觀衆票價相近,但呈現的比賽卻相差甚遠。今年澳網男單決賽與女單決賽耗時比是4.8:1,總得分之比是2.8:1,以上資料反映了男女決賽的巨大差異。

反映差異的不僅僅是資料,觀衆的體驗也是評判這兩場決賽的重要依據。男單決賽幾乎滿座,觀衆們一直看到淩晨1點鐘,這被稱為一場跌宕起伏的、史詩級的決賽。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女單決賽的上座率與男單決賽差不多,這與澳洲本土球員闖入決賽有很大關聯。單單就比賽過程和精彩程度來說,女單決賽比男單決賽寡淡許多。就算放眼整個網壇,女子網球也很少有堪稱史詩級的比賽。

女權主義者要求男女平等,而男權主義者則認為男子在大滿貫比賽中已處于不平等的地位——他們付出了更多的體能、貢獻了更精彩的比賽、吸引了更多的票房,卻拿着與女子球員相同的獎金。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很多年前,有人提出大滿貫女子比賽也改為與男子相同的五盤三勝制,或者是男子比賽也改為與女子相同的三盤兩勝制。今年澳網男單決賽再次證明,男子比賽改為三盤兩勝制幾無可能,因為三盤兩勝制幾乎不可能産生史詩級的比賽。

自1978年克裡斯·奧尼爾奪得澳網女單冠軍以來,澳洲已經有44年沒有本土球員奪冠了。是以,今年澳網女單決賽,澳洲球迷更期望的是勝利而不是跌宕起伏、懸念叢生的比賽。問題是,如果考慮到這是大滿貫決賽,那就不應該隻考慮輸赢,比賽的精彩程度和對抗水準同樣也很重要。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澳洲本土球員巴蒂直落兩盤赢得了比賽,如果有機會再打一盤,柯林斯會上演納達爾那樣的逆轉嗎?我們永遠不知道答案,因為她根本就沒有這個機會嘗試。

大概是緊張或是疲勞,柯林斯在決賽開始階段顯然沒有及時進入狀态,就像男單決賽中對陣梅德維德夫的納達爾那樣。柯林斯在第二盤才找回了狀态,她一度以5-1領先,其後巴蒂将比分追到了6-6,最終通過搶七終結了比賽。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連輸兩盤之後,柯林斯再也沒有扳平比分的機會。這再次說明,三盤兩勝制讓比賽少了波折,觀衆和球員似乎還意猶未盡,比賽已經結束了。巴蒂赢得了比賽,觀衆起身歡呼,但緊張刺激程度遠不及一天後的男單決賽。

不過,五盤三勝的男子比賽并不總能給觀衆帶來驚喜和刺激。去年澳網決賽,德約科維奇短短113分鐘就擊敗了梅德維德夫,觀衆還沒看過瘾,比賽就匆匆結束了。毫無懸念、沒有波折、一邊倒的比賽相對比較乏味,買票的觀衆不是來看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屠殺,而是為了看一場激烈的厮殺。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當然,女子比賽也并非總是90分鐘内的速戰速決。比如去年的溫網女單決賽,巴蒂用了近兩個小時才戰勝了卡·普利斯科娃,這是過去9年來溫網女單決賽第一次打到決勝盤。去年速戰速決的澳網男單決賽很少見,而去年耗時較長的溫網女單決賽同樣也很少見,這正是男女大滿貫賽事的最明顯差別。

女子比賽很少出現史詩級的比賽,不僅與三盤兩勝的賽制有關,還與參賽的球員有關。自小威統治力下降之後,女子網壇呈現非常開放的競争格局。自2019年9月美網決賽以來,巴蒂和大坂直美是僅有的兩名參加過一次以上大滿貫決賽的選手。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很多女球員是第一次打入大滿貫決賽,她們在賽前更容易緊張且準備不充分。比賽開始後,她們通常需要時間來适應比賽,而她們剛剛适應或是剛進入狀态不久,比賽就已進入尾聲。

一些女子球員也希望能将賽制改為五盤三勝,而這麼改顯然會帶來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女球員體能消耗更大,到最後階段更容易出現體能不足或傷病;二是耗費的時間增多,賽程安排變得緊張。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那麼,折中的方案就是,大滿貫第一周女子比賽仍采用三盤兩勝制,到了1/4決賽開始改為五盤三勝制,賽程安排和球員體能儲備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畢竟大滿貫比賽球員是打一天休息一天。

這樣改革之後,男女平權的争議也将減少,并且女子比賽也可能出現史詩級的比賽。

改成五盤三勝後,女子網球也會誕生史詩級的比賽嗎?

為什麼不試一下呢?(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卷雲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