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西人文:春節舊俗十——百色那坡縣

廣西人文:春節舊俗十——百色那坡縣

讀史知今,廣西各地曆史解說,少為人知的地方志曆史,歡迎關注!

那坡縣,廣西邊境的一個小縣,這裡的曆史也相當悠長,往前的鎮邊縣,小鎮安廳,鎮安土州,等等,一翻曆史都是十分多的話題,這些以後再說,今年就簡單說說那坡的春節舊俗。

那坡是邊境小縣,也是民族聚居小縣,是以,境内各處的春節的年俗還是很豐富的,和廣西各地的年俗有相同,也有不同,在《那坡縣志》裡也介紹有不少了。

廣西人文:春節舊俗十——百色那坡縣

說到春節,那坡縣這裡按舊俗,也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有年的味道了。這一天,是“送竈王(君)”,這個傳統日子基本上很多地方都是統一的。不過,那坡這裡送竈王得在這天的半夜開始,因為按民間傳說,竈王就是半夜才正式回天“述職”的,人們備好香燭,剪紙馬,紙錢,在竈前整一桌貢品,然後把竈王神位的那張紙撕下,與紙錢,紙馬一起燒了。

更為重要的是,要用糖饴往竈門上抹一下,這意思就是給竈王嘴上抹糖。為什麼呢?

都知道,傳統認為,竈君的職責就是代天帝觀察人間善惡,這戶人家這一年以來的表現如何,竈君會向天帝彙報的,然後天帝會根據竈君所說的話,來給人間各戶“定福禍”的。誰家都不希望竈君給天帝說自家一年來的不好,被天帝“定禍”,再說一年三百多天,總會有一天半天做得不夠的,于是弄點糖給竈君,算是給他點好處,那些有的沒的,他就不提了,就隻會“上天言好事”,“向天帝講些甜美話語”,,那天帝自然就“定福”不“定禍”了。

送竈君上天後,那各家各戶就會趁機打掃一遍家裡,年畫也在這天貼好,布置好,以迎接竈君再回人間。也是這天開始,慢慢各家都進入“過年”的狀态了,各種年貨,各種過年用的,吃的都慢慢開始備好,等着迎接新年了。

廣西人文:春節舊俗十——百色那坡縣

除夕這天,那坡境内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

一般人家,自然是殺雞宰鴨,各種食品拿出來,正式起案奉祭祖先。按舊俗還有“相雞蔔”,就是用雞蔔卦,來判斷來年的農事如何,生意如何,等等,就是問各種兇,各種吉。當然,這種“雞蔔”活動帶有點封建色彩,那個時代科學觀還沒有産生,自然也就有這些内容了。同時,在不同地方,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蔔卦方法,有看雞眼眶的,有看雞股骨的,有看雞卵的,,,等等,各有說法。

除夕大餐,這裡也很講究團圓,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自古都是傳統,都是美好願望。黃昏時分,那坡人家會汲新水,蕩污除舊,意思是“辭舊歲”,同時,在村頭村尾的三叉路口處,插香火,丢爛銅錢,還要念點詞,主要是招六畜之魂。晚上還要燒幾鍋柚子葉水,家裡人都用這種水洗個澡,講的就是個新年吉利。

以前的壯族村屯,如百都鄉者賴村峒力和那灌兩屯,壯族青年年年除夕都進行射火箭遊戲,箭頭蘸桐油,點火,真的是拉弓互相對射火箭啊,還從黃昏一直對射到大年初一天明,想想都驚險無比,肯定容易出事,這種活動太危險了,至于有什麼寓意,這個還沒有查到資料,反正,到民國時,這種傳統就被禁止了。

還有的壯族村屯,會吃完年夜飯後,帶上藤索,到河邊每人捆綁上一塊大卵石,拉回自家牛棚,意思是在河邊招牛魂回家過年。這也是古代農耕的一種重要習俗,畢竟那個時代,牛力,畜力對農事生産是很重要的,寓意也是為了來年農事順利。

那坡苗族把春節稱為“客家年”,因為苗族本身也有自己的“苗曆”,有着自己民族的“苗曆新年”傳統的新年實際上是“漢族新年”,那坡苗族過“客家年”的除夕時,也有年夜飯的說法,不過吃這頓大餐時,是不喜歡外人進屋打擾,參與的,是以,在吃飯前會放一串鞭炮,并且掩上門,意思就是說:我家在吃年夜飯了,不要打擾。初二時,苗族人家就會走村串寨拜年,更熱鬧的,就是初三了,蘆笙、跳舞、對山歌,妥妥的廣西傳統味道。

那坡還有彜族,基本和苗族習俗差不多,從除夕至初三,各種吃,各種喝,各種聚會,内容很豐富,往往在在酒席上會唱上彜家歌,一人領唱,全桌和之,歌詞意思就是各種祝願,各種頌,各種佑了。

廣西人文:春節舊俗十——百色那坡縣

網圖

往前的明,清時期,直到民國初年,每年的大年初一,階層不同,會有不同的過法,如那些地方鄉紳,有錢人家,一大早會按舊禮,去給縣官拜年;普通人家則同街本巷親戚朋友間,互相拜賀;舊時有些彜族同胞,還會結隊到官府門前吹蘆笙、敲銅鼓、唱山歌、跳舞拜賀,官府是要作出回禮的,賞花紅布帶啊,發紅包,整些春節食品,酒水,把前來賀年彜族同胞招待好,吃飽才散。

不過,古代的官府,對彜族可沒有什麼好的稱謂,把他們叫做“猓猓族”,直到1927年,當地把新年賀禮的習俗取消了,并且把“猓猓族”改為“倮倮族”,歧視意味也降低了,改稱“兄弟民族”

在古時,苗族還會在正月或三月間,會挑個吉日,到當地土神廟前搞個“篝火晚會”,通俗點講,也是一個祭祀儀式,要點香燭的,由村内長老領拜,在篝火中烤上豬牛或獵野味,大家一起吃,寓意除邪迎吉。

正月十五,那坡除了祭祀土神,也有“偷青”“偷菜”的習俗,不過和前幾篇文章介紹的白話區的“偷青”活動有所不同,主要是漢族,和壯族區域流行,瑤、苗、彜族甚至不過正月十五這個節日。

那坡這裡組團“偷青”的,一般是孩子。并且他們不一定是“偷”,有些菜地的主人,見到孩子們來了,會叫他們自己“采”,甚至主人還會親自動手,拔上兩蔸芹菜,香蔥分發,芹是“勤”,蔥是“聰明”的意思,給孩子們在新一年裡帶來美好的祝願。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