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軍開進印度洋,陸軍将前往日本,法國為何來印太“湊熱鬧”?|軍情觀察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海軍開進印度洋,陸軍将前往日本,法國為何來印太“湊熱鬧”?|軍情觀察

3月30日,法國兩栖攻擊艦"霹靂"号和"蘇庫夫"号護衛艦停靠在印度科欽港,在孟加拉灣舉行拉貝盧斯海軍演習。(視訊截圖)

自3月12日四方安全對話(QUAD)首次上司人峰會以來,美國上司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美國亞太政策的"領頭人"——正在出現擴大的迹象。

4月5日至7日,由法國牽頭、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參加的"拉貝魯斯"海軍演習在孟加拉灣舉行。在英國明确提議加入四方安全對話後,法國成為第一個參加該機制實際軍事行動的國家。

今天,法國軍艦不僅在印度洋進行軍事演習,下個月還将前往日本參加陸地演習。為什麼法國來到印度太"忙"了?分析指出,法國将自己視為"印度國家",并希望在美國的架構内擴大其全球影響力。法國的雄心壯志能否實作?這将對亞太地區的局勢産生什麼影響?

海軍開進印度洋,陸軍将前往日本,法國為何來印太“湊熱鬧”?|軍情觀察

南方日報A11,2021年4月13日

五艘戰艦"在同一舞台上"

由法國上司的"La Bellus"海軍演習始于2019年,法國,美國,日本和澳洲在孟加拉灣進行了同名演習。今年是印度首次參加演習。

演習期間,法國派出了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雷電"号和"拉斐特"級護衛艦"楚庫夫"号,美國派出了薩默塞特船塢運輸艦,澳洲派出了澳新軍團飛彈護衛艦和澳新軍團飛彈護衛艦"天狼星"油輪補給艦,日本派出了海上自衛隊"黎明"号驅逐艦,印度則派出了"薩普拉"隐形護衛艦, "吉爾丹"号反潛護衛艦與美國P-8I遠端海上巡邏機參加。

海軍開進印度洋,陸軍将前往日本,法國為何來印太“湊熱鬧”?|軍情觀察

法國"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

除法國外,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都參加了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近年來,這四個國家在這一機制下的互動更加頻繁。去年11月,四國的海上力量首次聚集在孟加拉灣,參加一場名為馬拉巴爾的聯合海軍演習。

"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是美國亞太政策的戰略支柱之一。分析指出,去年以來,擴大版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正在從概念走向現實,法國成為第一個參與該機制實際軍事行動的歐洲國家。

法國拉斐特級護衛艦是世界上第一艘隐形護衛艦,但它在1990年代後期投入使用,并且擁有較舊的技術,據《南方每日新聞》特别軍事評論員烏龍防禦報道。

軍事專家韓淩認為,法國在孟加拉灣地區的聯合海軍演習不僅旨在加強在安達曼群島以東海域的軍事存在,形成遏制馬六甲海峽北部的"瓶塞",而且還積極配合美國的亞太政策, 通過美國-日本-印度-澳洲聯合軍事行動模式,提升"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影響力。

法國軍隊幾乎不做一項艱巨的任務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處前副主任、金達爾全球大學國防與戰略研究教授潘卡吉·傑哈的話說,法國通過這次演習在印度洋地區建立了"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法國希望發揮"威懾作用"。

2月,法國紅寶石級核潛艇"翡翠"号和潛艇支援艦"塞納河"号在南中國海巡邏,引發地區緊張局勢。2月18日,在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上發表的法國國防部長弗洛倫斯·帕裡(Florence Parry)的采訪中,帕裡為此舉辯護,稱法國是一個"印太國家",在印太地區擁有900萬平方公裡的專屬經濟區。法國希望其"存在"表明其對"航行自由"和國際法的支援。

帕裡還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法國擁有世界第二大專屬經濟區,旨在保護"我們的主權和利益"。

然而,法國最近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似乎并不局限于"捍衛其主權和利益"。

海軍開進印度洋,陸軍将前往日本,法國為何來印太“湊熱鬧”?|軍情觀察

今年,由雷霆号率領的法國"聖讓"戰鬥群将在孟加拉灣結束演習後繼續執行對日本的任務。據共同社報道,法國陸軍、日本陸上自衛隊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将于5月在日本南部九州島的陸上自衛隊霧島演習場舉行搶島演習,這是法國軍隊首次參加日本領土上的軍事演習。

法國海陸空部隊在印度洋和亞太地區的高頻活動似乎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引路"。但烏龍防務認為,近期法國的軍事行動更具政治意義而不是軍事意義,該國沒有條件深入介入印度洋和亞太地區的局勢。

烏龍防務分析,法國在印度洋、南太平洋地區擁有留尼汪島等海外領土,法國海軍在該地區長期保持着"最低限度"的存在。法國動用了大量低空武裝、射程強大的"通知船"在該地區進行巡邏。六艘"花月"級護衛艦,以法屬波利尼西亞港口帕皮提和新喀裡多尼亞首都努美阿為基地,裝載了近3000噸排水系統,并配備了簡單的武裝部隊,如M1968 100毫米主炮,并且不具備應對正常沖突的作戰能力。

烏龍防衛指出,法軍三軍發展勢頭緩慢。英國擁有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而法國海軍仍然隻有一艘戴高樂号航母,該航母于本世紀初投入使用,陸軍自冷戰以來大幅萎縮,空軍仍然沒有五代戰鬥機。法國希望準備在美國建立的地區軍事"準聯盟"中産生影響,這相當于"為劍雕船"。

英國、法國和德國都很愚蠢

2019年5月,法國釋出了《印太防務戰略》報告,稱其為"與印太地區安全局勢發展密切相關的印太國家"。報告一方面指出,單邊主義的盛行和雙邊部隊重返反擊将影響印太地區的穩定與安全,另一方面建議"保持其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和行動自由,維護有利于法國及其夥伴的經濟和政治活動的安全環境"。

玲指出,由于美國上屆政府的單邊主義政策造成了亞太地區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其拉攏歐洲盟國進入亞太地區的模式也使得現代國際環境中傳統的歐洲殖民主義"炮艦政策""死灰複燃"。在"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下,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和歐洲特别有可能在軍事支援下擴大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布(David Rabb)去年12月通路印度時表示,英國不排除加入四方的安全對話。今年4月9日,在通路印度尼西亞和文萊期間,拉布确認将伊麗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艦派遣到印太地區。

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和德國将于4月16日舉行國防部長和外務大臣之間的電話會議。3月,日本和德國在東京簽署了《情報保護協定》。在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簽署雙邊情報協定後,這一情報"網絡"已擴大到歐洲國家,這些協定參與了"四方安全對話"機制。

海軍開進印度洋,陸軍将前往日本,法國為何來印太“湊熱鬧”?|軍情觀察

南海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向思表示,參與擴大版"四方安全對話"的國家密集簽署情報和後勤協定,意味着美國聯盟和夥伴國家正在形成在亞太地區建立"準盟友"體系。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新體制秉持冷戰思維,強調意識形态分化,以美國設想的觀念體系為基礎,具有維護"傳統國際秩序"的内在刻闆印象。

陳說,英國脫歐和新冠肺炎爆發後,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意識到歐盟存在分歧,依靠歐盟體系保持其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一直難以實作,反而強調自身主動性,回歸"強權政治",希望利用美國建立"四方安全對話"等機制,在亞太地區保持影響力, 涵洞利益和安全事項。

"美國已經建立了四方安全對話的擴充版本,以各種手段遏制新興的亞太大國,以回到它所謂的'傳統國際秩序'。但陳奕迅判斷,歐洲國家參與該機制的目的仍然是與亞太地區國家競争,不會與美國合作采取經濟打擊等經濟措施。

"美國不再是冷戰後的美國,它不再能夠接管其盟國的國防事務,需要歐洲國家的幫助。歐洲國家對現實的看法是明确的。陳說,印度在"四方安全對話"機制中一直扮演着"有選擇地參與"的角色,即使與其他三個國家達成"準聯盟"性質的協定,也不意味着它接受所有以美國為主導的安排。

海軍開進印度洋,陸軍将前往日本,法國為何來印太“湊熱鬧”?|軍情觀察

據《印度時報》報道,美國第七艦隊的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号驅逐艦于7月7日在印度拉克沙群島附近發起了"航行自由"行動。印度外交部9日表示,美國軍艦"未經同意"通過印度專屬經濟區。印度媒體評論稱,印度和美國在兩國防務關系的迅速發展中有着"罕見的分歧"。

韓淩認為,美國提出,歐洲國家遵循"自由航行"等問題在亞太地區煽動沖突。更多地參與美國上司的對抗體系将意味着參與國之間的利益沖突和利益沖突變得更加明顯,并将對該地區的航行安全産生不利影響。

北京記者:石宇

"策劃"李金玉磊何雪峰

作者: 石岩;李進;于磊;何雪峰

軍事觀察

來源:南方Plus - 創造更多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