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位居前三 新能源投訴量漲幅明顯

财經網汽車訊,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釋出了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資料。2021年,全國消費者協會組織共計受理消費者投訴1,044,861件,商品類投訴為491,040件,占總投訴量的47.00%。其中,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投訴量41,624件,在商品類投訴中占比8.48%,在商品類整體投訴量中排名第三,同比增加19.28%。

2021年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位居前三 新能源投訴量漲幅明顯

2021年,大陸汽車産業産銷分别完成2608.2萬輛和2627.5萬輛,連續13年保持全球汽車産銷量第一。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市場占有率高達13.4%。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汽車及汽車零部件投訴量大幅提升,與新能源汽車的逐漸推廣和保有量持續增加存在關系,2021年,涉及新能源汽車相關投訴漲幅明顯,并呈現舉證難,維權難的特點。

随着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由購車合同、汽車品質、售後服務等問題引發的消費糾紛和投訴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包括:新能源汽車出現安全問題,如行駛中斷電、汽車自燃、自動駕駛系統失靈等;電池品質問題突出,比如充電故障等;續航裡程縮水,特别是冬季低溫下續航折損快;不兌現承諾,比如宣傳使用高性能晶片,實際情況卻非如此等等。

涉及新能源汽車持續增加的投訴量也引發了衆多消費者的擔憂。據相關投訴平台資料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投訴量排名第一的就是長城歐拉好貓,年投訴量達1569起。此前,歐拉好貓被爆車機系統晶片貨不對闆,與官方宣傳完全不符。此事件遭大量車主聯合發聲維權及央視新聞報道。

位列投訴榜第二的是長安新能源旗下一款微型電動車奔奔E-Star。去年,奔奔E-Star因涉嫌“變相加價”及“拒不履行合同”遭3萬準車主維權,據國際金融報報道,有車主表示:“加裝5000元的服務包,或者加10000元更新成新上市的多彩款就可以提前提車,否則就繼續等待,(長安此舉)其實是‘變相加價’”。多位準車主在等待3-5個月後,他們卻統一在11月上旬及中旬被經銷商銷售人員通知可能車到不了。長安官方客服表示,預定但未傳遞的車主可以繼續等待,等待時間根據各地4S店情況而有所不同,如無法等待,也可以進行退單處理。同時車主也可以考慮各4S店給出的其他方案,包括加5000元購買服務包,加10000元換購多彩款等。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元熹表示:如果4S店明确告知消費者可以加價先提車,就是屬于變相加價的一種。

進入2022年之後,奔馳EQC的電機故障成為關注焦點,近期有媒體報道稱,多位奔馳EQC車主因所購買車輛電機出現故障而發起維權的事件。據車主透露,奔馳EQC的故障,是因為驅動電機内部冷卻液密封失效洩漏,導緻電機直接燒毀,有換過電機的車主,再次發生相同的情況。2022年2月,百餘名EQC車主釋出聯合聲明。奔馳官方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2021年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位居前三 新能源投訴量漲幅明顯

中消協認為,解決新能源汽車維權難,經營者負有主要責任。其中,用車安全是首要前提,包括車輛的主被動安全及資訊安全等。其次要保障消費者知情權,真實全面地公開相關資料及參數。還應注意承擔合同責任并履行承諾,同時注意售後服務保障和及時解決使用者的用車相關問題。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投訴量增多主要是由三方面造成的。第一,新能源技術發展到現在還不足10年時間,新能源零部件産業鍊沒有傳統燃油車那麼成熟。第二,新能源汽車的能源體系也沒有傳統燃油車那麼成熟,充電樁的國家标準是最近幾年才建立的,充電樁标準和品質目前還沒有中石油、中石化等加油站那麼可靠,那麼充電樁也是觸發新能源汽車故障的因素之一。第三,目前很多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駕駛特性還尚未熟悉,新能源汽車是電機驅動,和傳統發動機不同,如果操作不當也容易導緻故障或事故發生,那麼造成車主損失或者體驗不佳,自然會産生投訴。

此外,從相關投訴平台發現,傳統燃油車也發生多起投訴。例如一汽-大衆探嶽顆粒捕捉器堵塞油耗高啟停失效、奧迪Q5L車身漏電、傳祺GS4機油增多、北京現代領動方向盤異響卡頓轉向沉重等。

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燃油車,隻有保障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企業才能得到長久且良性的循環發展,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者的投訴更應引起企業重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