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雕塑家為何說:“奧運是我永恒的創作源泉”?

這位雕塑家為何說:“奧運是我永恒的創作源泉”?

在崇禮的冬奧冰雪小鎮,一座滑雪少年騰空的16米高巨型雕塑昂然矗立,吸引着往來遊客的目光。在北京王府井,5款造型各異的冰雪運動雕塑作品被列入冬奧會特許商品,供各國遊客挑選。

這些作品的創作者是雕塑師章華。在他的工作室,800平方米的空間裡擺滿了各式冬奧題材雕塑作品。張家口是他的故鄉,北京是他的第二故鄉。“2015年北京、張家口成功申辦冬奧會以後,我就放棄了其他題材,專心緻志創作一批反映冬季運動的作品。”他告訴記者。

展現力與美

如果說普通人看冬奧,是看争金奪銀、競速沖線;作為雕塑家的章華,則更關注運動員十年磨一劍的動作瞬間,和充滿力與美的刹那享受。

“冬奧、夏奧等體育運動,都是藝術家的鐘愛。”章華說。在他眼裡,登上奧運賽場的運動員們都是在台下十年磨劍,探索人類極限的頂尖高手。他們成千上萬次的訓練,隻為賽場上那一刹那的動作。他們一生的心血,都在刹那間綻放。

奧運是雕塑家永恒的創作源泉。“觀看花樣滑冰、自由滑雪這種冬奧項目,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他說,這些項目充分展現了運動員的風采和拼搏精神,也極緻地展現了體育的力與美。對繪畫、雕塑等藝術門類,都是不竭的創作素材。

這位雕塑家為何說:“奧運是我永恒的創作源泉”?

在崇禮的冬奧冰雪小鎮,一座滑雪少年騰空的16米高巨型雕塑昂然矗立。

“在連續的動态美中,抓住運動員最有沖擊力、最富感染力的瞬間,則是藝術家的功力。”他說。把運動員的精彩瞬間定格并保留下來,是雕塑家的使命。“我在很多作品的創作中會不自覺地把肢體拉長。人的肢體就這麼長,但在藝術加工中可以适當誇張,表現人類追逐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追求。”

雕刻體育夢

章華深知中國人對奧運的熱情。14年前,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他的雕塑作品《海風》被選中,并永久擺放在“鳥巢”國家體育場和“水立方”國家遊泳中心之間。

他也深知北京和張家口人民對冬奧會的期待。章華出生在張家口市康保縣,壩上的冬天很冷,和小夥伴堆雪人、打雪仗,綁冰車、做雪闆是他的童年記憶。這些童年記憶和冬季體育遊戲,構成了他的早期作品。

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他激動得徹夜難眠。接到為崇禮冬奧冰雪小鎮的半月廣場創作一件雕塑作品的邀請後,他幾乎沒經過考慮就同意了。

當地後來選中了他的作品《翺翔》。這件作品中,滑闆和山峰合為一體,一個滑雪少年張開雙臂,雄鷹展翅般從高空飛下。章華說,這件作品的主角不隻是冬奧運動員,也表現中國的滑雪愛好者,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表現中國人民的體育夢、冬奧夢。

這件作品高達16米,僅人物部分就高達8米。他回憶,将泥稿放大的過程就長達8個月。那8個月裡,他每天在綁好木闆的腳手架上爬上爬下揮汗如雨。但雕刻着中國人民的體育夢,日子過得十分充實。

這位雕塑家為何說:“奧運是我永恒的創作源泉”?

僅人物部分就高達8米。

北漂藝術家

不在意物質世界的苟且,在刀刻斧鑿中,追逐精神世界的遠方,是章華的生活。

1998年,章華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班後,下定決心辭去在家鄉安穩的工作,留在北京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

這位雕塑家為何說:“奧運是我永恒的創作源泉”?

章華的工作室擺滿了各式雕塑作品。

“北漂藝術家都有類似的難忘經曆。”他笑着回憶。客居北京,他幾經輾轉,租房、拆遷、搬家是生活的常态。短短幾年時間,他從酒仙橋搬到黑橋,再搬到費家村、索家村,最後搬到宋莊如今的住處。“今年是我搬來這間工作室第六年了,算是穩定下來了。不過這裡租金一年30萬,今年要是掙不夠錢,明年就不是我的了。”

但他不以為意:“藝術家,對生活條件的敏感度很低。”在他看來,他這些年一直在悶頭搞創作,家和工作室兩點一線,偶爾參加一些藝術展覽和交流活動。全心創作,歌頌美好,追逐精神世界的遠方,才是他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