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園前104年,漢武帝命人鑄造金馬,派出使臣去大宛買汗血寶馬。誰知,大宛不僅殺掉了使臣,還搶走了金馬。漢武帝震怒,派出4

公園前104年,漢武帝命人鑄造金馬,派出使臣去大宛買汗血寶馬。誰知,大宛不僅殺掉了使臣,還搶走了金馬。漢武帝震怒,派出40萬大兵讨伐,全軍覆沒後,換回3000匹馬。

漢武帝聽聞遙遠的大宛生産汗血寶馬,是馬中極品,漢武帝想買,于是命能工巧匠鑄造一匹黃金馬,備上了足足的金銀珠寶去買馬,千裡迢迢,誠意十足,誰知漢朝使臣到了大宛,一提買馬,大宛國王立刻變臉,說這是大宛的國寶,說什麼也不可能賣。

漢朝使臣到了大宛曆經萬裡,路途遙遠,加上禮物厚重,也沒少吃苦頭,誰知大宛國王竟然如此傲慢,讓使臣非常氣憤,怒氣之下竟然當場砸了金馬,此事洽談鬧翻。

使臣命人擡着破損的金馬和金銀财寶無功而返,可大宛國王也心裡窩火,你們漢朝的人來我的地盤,還要給我臉色看,于是漢朝使臣已沒走出多遠,就被大宛士兵追上斬殺了。最絕的是還把漢朝帶來的金馬及金銀财寶都搶了回去。

消息傳回到漢武帝的耳朵裡,漢武帝雷霆震怒,買賣不成仁義在,你個小小的大宛國竟殺我使臣,搶我财富,這要是傳出去,漢朝的面子往哪擱。

其實大宛當時敢這麼做也料定了,大宛和洛陽相隔遙遠,總不可能為了這匹馬就興師動衆的派兵吧。可是大宛國王毋寡怎麼也想不到,他偏偏碰到了漢朝最火爆的敗家子。

漢武帝當即派出李廣利出兵讨伐。然而第一次出兵,總歸是輕敵了。漢武帝想,大宛一共也沒多大,六千精兵足矣。加之漢武帝集結的五萬多囚徒、惡少,湊夠了6萬人,給李廣利派了出去。

6萬大兵,浩浩蕩蕩,可是漢武帝忽略了路途遙遠,糧草不足這件事,途徑的各國城門緊閉,李廣利的大軍沒有供給,隻能到一個城攻一個城。說句難聽的,李廣利相當于一路要飯一路打仗,難度可想而知。一路兵馬損耗過大,還沒到大宛,人剩了一成。

《晉書·列傳六十七》裡記載:大宛過去洛陽萬三千萬百五十裡,南至大月氏,北接康居,大小七十餘城。土宜稻麥,有蒲陶酒,多善馬,馬汗血。

也就是說洛陽離長安有一萬兩千裡,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裡記載了當時的運輸力。一個壯男每天最多能背着75斤的東西最多走80裡路。且最少消耗1斤糧食。

而李廣利的遠征,超過了這個限度的四倍。

這仗實在是打不下去了,李廣利帶兵折返,而這一折一返,兩年過去了。李廣利給漢武帝寫信,希望能夠整頓過後再戰。

可漢武帝勃然大怒,6萬人剩了不到1萬,簡直是廢物點心。于是派兵駐守玉門關,下出死令:隻要李廣利的人有一個闖過玉門關,殺無赦!

李廣利不敢回洛陽,隻好準備再戰。

而這次,漢武帝喝出了血本,勢必要在大宛一戰中立威。于是為李廣利籌集6萬精兵,8萬地方輔助部隊,還有18萬兵在附近随時準備增援。這次李廣利再戰,沿途小國不敢再抵抗,紛紛提供糧草,雖然自然消耗不少,可是李廣利總算到了大宛城門口。

大宛城城門緊閉,城牆高聳,還未等李廣利出兵,大宛重臣竟獻出了國王的人頭,并掏出了議和條件。

知道漢朝兩次征戰,為的就是出一口氣,且奔着汗血寶馬來的。于是大宛高層商讨,隻要殺了漢王生氣的源頭,獻出毋寡國王的項上人口,便可消氣,另外,汗血寶馬雖然是寶貝,可寶貝也沒活命重要,想要多少要多少,談錢太傷感情,白給!

當時還有另外一個情況,就是李廣利想用長久戰消耗大宛來取勝,而大宛的鄰國援助部隊即将抵達,如若真到那個時候,必定一番血戰,李廣利心想,不戰而屈人之兵更劃算,于是接受了談何條件。

李廣利帶着幾十匹上等汗血寶馬。三千匹中等母馬回朝。此事才算平息。雖然李廣利的大部隊人馬免于了此次厮殺,但是為了這些馬,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後世,有很多史學家對于漢武帝的這次出兵強烈批判。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其中卻不乏有向漢武帝這樣的霸氣帝王的謀略和任性。漢武帝到了晚年,回想自己一生的很多行為,忏悔不已,甚至向全天下頒布了自責的诏書《輪台罪己诏》。

诏書最後一句令人深思:“朕即位以來,所謂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傷害白象,靡費天下者,悉罷之。”

關注@大桔大力說 每天為您講一個好故事。

公園前104年,漢武帝命人鑄造金馬,派出使臣去大宛買汗血寶馬。誰知,大宛不僅殺掉了使臣,還搶走了金馬。漢武帝震怒,派出4
公園前104年,漢武帝命人鑄造金馬,派出使臣去大宛買汗血寶馬。誰知,大宛不僅殺掉了使臣,還搶走了金馬。漢武帝震怒,派出4
公園前104年,漢武帝命人鑄造金馬,派出使臣去大宛買汗血寶馬。誰知,大宛不僅殺掉了使臣,還搶走了金馬。漢武帝震怒,派出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