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要論北京冬奧會什麼最火,吉祥物冰墩墩絕對是“頂流”般的存在。
火到什麼程度?線上線下,一墩難求;賽場内外,墩墩正紅。外媒記者化身“帶貨主播”,運動員們成為“迷弟迷妹”,各國貴賓更是愛不釋手。在5日的冰壺項目混雙循環賽中,遺憾落敗的中國組合賽後送給對手一人一盒奧運紀念徽章,總共8個冰墩墩,讓美國組合喜出望外,直呼“so cool”。激烈的比賽,暖人的互動,完美诠釋了“體育精神”,更讓人們看到了奧運吉祥物的獨特價值。
身着冰晶殼、環繞冰絲帶,奔向世界、萌化衆人,大家對這隻“冰糖熊貓”的滿滿愛意,充分說明其已經超越地域民族審美,而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象征。事實上,自1968年法國格勒諾布爾冬奧會,一個名叫舒斯的滑雪小人橫空出世後,設定吉祥物便成為曆屆奧運會标配。從瓦爾迪到文洛克,從福娃到維尼休斯,近60年來,各種兼具舉辦國曆史文化特點和奧林匹克精神内涵的吉祥物,不僅充當着奧運“氛圍組成員”,更以一種可親可感的方式,架起了友誼之橋、溝通之橋。
心相通、情相融,這便是吉祥物的魅力。毫無疑問,冰墩墩完美實作了這一點。國人争購“夢中情墩”、呼籲“每戶一墩”, 是對心中萌物的喜悅表達,釋放着積極參與冬奧的巨大熱情;外國選手和國際客人為之着迷、瘋狂曬墩,同樣折射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寄托着他們對本屆冬奧會的無比期待。如果說體育是世界共通的語言,那麼此時此刻,冰墩墩亦然。其所講述的“友誼地久天長”的故事,正是當今世界最需要的暖意。
“奧運會讓我們保留多樣性的同時,把我們團結在一起”。為友誼而來,為和平相聚,我們相信冬奧會上的那些美好情結和暖心瞬間,必将長久地留存在人們的記憶裡。
更多内容盡請關注冬奧會刊。

來源 用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湯華臻
編輯 康典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