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讓時間從你身邊流逝

時間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它不管你的出生如何對待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古時候的陸機曾在他的《短歌行》中說到:“人壽幾何?逝如朝霜,時無重至,華不再陽。”是以說無論你幹什麼事情你都要珍惜時間,不要去感歎人生的苦短,不要讓時間白白的從你身邊流逝

不要讓時間從你身邊流逝

曾經在大陸古代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車胤,生于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後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幹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麼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隻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内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隻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裡,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車胤不斷苦讀,終于成為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員元朝著名畫家、學者、詩人和篆刻家王冕,出身貧寒,家中無力供他上學,他隻得到一個姓秦的人家放牛。王冕時刻想着讀書學習,每次出去放生,都借書本帶在身上,有時騎在生背上讀書,有時生在吃草,他就坐在樹下看書,每晚借佛殿長明燈夜讀。就是靠着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他自學了很多知識,終成一代畫家。據說《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的枕頭是用圓木做的,他讀書困倦時就枕着圓木睡覺,隻要一翻身,枕木就會滾走,人就會驚醒,他用這種方法來強制自己,擠時間刻苦讀書。

不要讓時間從你身邊流逝

晉朝陶淵明曾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古人這些優秀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品格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自古以來一切有遠大志向者,無一不惜時如金。古書《淮南子》有雲:“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唐末王貞白的《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時間對于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如何善用時間,讓自己的一生更精彩,卻取決于每個人對時間的珍視,對生命的珍視。如果能把自己的時間用于為他人服務,讓他人受益,這樣的人就是高尚的人。讓我們都來秉承君子之道,惜時如金吧。

圖檔|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