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比戰,國米表現出兩副面孔。
上半場藍黑軍踢出了有望大比分的足球,但因為邁尼昂的神勇發揮,急得小因紮吉跪倒捶地。

下半場,撤下出工不出力的凱西後,AC米蘭将拼搏精神和年齡優勢發揮到極緻,國米慘遭崩盤,輸掉關鍵對決。
《米蘭體育報》指出:“如果領頭羊今晚取勝,他們有可能将分差拉大為10分。但現在,他們的優勢大幅縮水。即使國米還少賽一場,但藍黑軍已經意識到,這場失敗對兩支米蘭的心理影響,會在此後一段時間展現出來。”
比賽的轉折點在哪裡?
就是比賽第70分鐘。佩裡西奇感到自己大腿屈肌不适,主動要求下場,教練因為這突發變故而有些措手不及,選擇了迪馬爾科入替。這成了國米崩盤的關鍵因素。
意大利電視台指出,這個換人顯示小因紮吉有些過于“理想化”,他始終想着的是“左翼傳控、右翼包抄”的美好藍圖,希望利用迪馬爾科的持球、傳中能力發動攻勢,讓遠點的鄧弗裡斯去用搶點能力“欺負”特奧——上半場鄧弗幾次力壓特奧攻門或擺渡,效果明顯。
但實際上,藍圖隻奏效了一半,特奧固然被鄧弗裡斯拼到染紅。可是,迪馬爾科在防守、對抗方面的不足,在這種“全場拼刺刀”的比賽裡被無限放大,嚴重影響了戰局。
再加上短時間内勞塔羅(受南美FIFA病毒影響,體能透支)、恰爾汗奧盧(體能不支且身背黃牌)也被換下,國米對抗和防守能力下滑數個檔次,最終吞下苦果。
很多人在說:如果上的不是迪馬,而是更早換上達米安……這也讓小因紮吉經曆了入職之後,批評聲最多的一個夜晚。
不讨論“如果換上的是誰誰誰”,實事求是的說,這是一場暴露如今國米上限不足的比賽。
問題出現在很多方面。
例如哲科。事實再次證明,即使歇滿兩周,強強對話他也隻能踢半場,再多,就會老态畢露。
例如漢達諾維奇。在邁尼昂的面前,國米必須承認,上了強強對話,藍黑軍會是門将一環絕對實力相對遜色的一方。
例如效率。在優勢時段機會大把,卻廣種薄收,這種問題本賽季強強對話裡無數次出現,踢皇馬尤文是如此,踢米蘭拉齊奧亦是如此,讓國米付出過很多次血的代價。
例如懼怕減員。踢弱隊還看不出來,踢強隊時,國米“不可或缺先生”不是2-3個,而是大半支球隊,骨幹成員不管誰出了狀況,都可能成為戰局急轉直下的隐患。
如果說,本賽季國米的目标就是“保下限、沖上限”的話,那麼在後一個目标方面,球隊卻受困于硬實力的不足,想更進一步将注定不會一帆風順,注定無比艱難。
輸掉德比戰後,小因紮吉透露,更衣室内全隊都非常失望,他們都在懊惱,為什麼踢了半場好球卻未能奠定勝勢,為什麼下半場踢了20分鐘爛球就輸掉比賽,為什麼第一個丢球前桑切斯連人帶球被撞飛竟然不算犯規……
但現在的國米,應該想的,不該是這些。
隻領先AC米蘭1分的事實,讓藍黑軍聯賽容錯率已經很低。
接下來連續對壘羅馬、那不勒斯、利物浦的殘酷賽程,讓國米沒有時間去舔傷口,必須馬上振作起來。
好在,此戰前後,國米也有人獲得球迷、媒體的一片贊譽,這就是馬洛塔。
馬洛塔證明布羅佐維奇大機率續約,同時佩裡西奇的續約談判并未停止,此戰上述二人的表現證明,這些都是合理決策。
看一看此戰迪馬爾科踢左翼衛的表現,沒有替補中鋒換哲科的代價有多慘痛,漢達諾維奇和邁尼昂在救險方面的不同表現,再去審視冬窗馬洛塔簽下格森斯、凱塞多、奧納納的意義,人們會有不同的評估。
再想想馬洛塔一直在進攻斯卡馬卡、弗拉泰西,有意賽季末送走比達爾、貝西諾、桑切斯的既定計劃……可見,國米CEO對于球隊存在的問題有着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并沒有因為12月、1月的不錯戰績和杯賽奪标而盲目樂觀,他一直在努力解決問題,球隊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事實是,輸掉德比戰,打碎了國米“畢其功于一役”,提前從積分榜上“逃逸”的夢想,但這場失利,并不會讓國米萬劫不複。
國米仍是領頭羊,還少賽一場,握有主動權。
國米還有直指球隊短闆的新援新力量可以期待。
藍黑軍仍然有明确的經營思路。
是以,輸掉德比,雖然形勢急轉直下,卻并非世界末日,這隻是一個信号,标志着國米就此進入本賽季最生死攸關時刻的信号。賽季從現在開始,真正進入了“該玩命的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