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在世界的曆史當中,金子都是财富的象征,在人們的心裡,家裡能夠擁有很多金子的人,都是大财主,隻要擁有了黃金,就能從窮光蛋變成大富豪。

比起黃金來說,其它的物品似乎都不值一提,但是在世界上,比黃金珍貴的東西确實有很多,比如做工精美的工藝品,帶着曆史文化的文物,這些物品都比黃金有價值。

在江蘇盱眙的一個農村,老漢在挖出40斤黃金後,主動上交給國家,專家卻更關心裝金子的罐子,一鑒定,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老漢挖出的破花瓶裡裝有黃金

1982年2月10日,萬家老大萬老漢,和弟弟萬老三,萬老四一起跟随小隊長,到離村百米外的水渠清理淤泥。

清理水渠的工作,非常重要,把淤泥疏通幹淨,有利于他們下一步的生産勞作,這個工作非常簡單,但也需要為之付出很多勞動。

十幾個人浩浩蕩蕩的來到水渠旁,在小隊長的安排一下,很快給每個人都劃分了需要負責的工地。

當時有一塊地方的淤泥量非常的大,幾乎沒有人願意去負責,這時萬老三站了出來,主動承擔起了這塊工地的清理任務。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萬老大,和弟弟萬老三的工地連在一起,兄弟倆并肩作戰,幹勁十足,萬老大作為大哥,想着趕緊把自己的活幹完,可以去幫助弟弟。

正在他埋頭苦幹之際,突然聽到從弟弟那邊,傳來一聲脆響,之後,他就聽到了弟弟的呼喊聲:“大哥,你快來看看,我挖到了什麼東西?”

聽到喊聲的萬老大,忙跑到弟弟身邊,隻見淤泥裡躺着,一個類似于花瓶的圓形器物,上面還帶着蓋子,瓶身的大半部分還在淤泥下。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聽到動靜的萬老四,也跑過來幫忙,此刻幾乎生産隊的所有人都圍到了三兄弟身邊,三兄弟一邊阻攔其他人動手,一邊小心翼翼的把那個花瓶慢慢挖出。

花瓶埋藏的很深,兄弟三人一直又向下挖了将近兩尺,才看到花瓶的全貌,所有人在這時候都瞪大了雙眼。

隻見花瓶裡竟然裝的是金燦燦的黃金,生産隊員們圍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論起來,他們想,這些金子要是平均分的話,每家每戶手裡都能拿到不少。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萬家三兄弟并沒有想把寶貝私吞到自己家,他們一邊吃力阻攔要把花瓶奪走的村民,一邊用身體組成肉牆,把花瓶帶回萬老三家中。

他們将這些金子全部倒出來,洗幹淨後用秤稱了一下,竟足足有40斤重。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萬老三的妻子看着,激動壞了,她提議可以把金子拿出來,平均分給三家,而自己的丈夫由于貢獻最大,可以把花瓶一同收下。

但是萬家三兄弟頭腦非常清醒,他們覺得這些黃金肯定不簡單,因為裡面的金子并不是單純的金塊,還被塑造了一些造型。

他們當時都看不出,這些金子被塑造的是什麼形象,但三人當時都意識到,這些漂亮的金塊可能和文物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果真的是國寶的話,那它們就是屬于國家的,于是,三人決定将自己挖出的金子送到鄉裡的文物鑒定機關,進行專業鑒定。

三兄弟很快達成共識,萬老三的妻子在聽到三人分析後,也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有些過于簡單了,非常贊同三兄弟的想法。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獻寶過程困難重重

為了防止路上出現意外,三兄弟在商讨過後,決定由萬老大帶着其中兩塊,趕赴鄉裡的政府機關,先讓專家鑒定一下。

剩下的那些,被兄弟三人所進了一個大箱子裡,由萬老三和萬老四,一同守護。

出發那天,萬老大用報紙裹着兩塊金子,在上午9點出了門,由于萬家兄弟挖到金子的事早已在村裡傳開了,萬老大的計劃并不順利。

裹着金子的報紙,被萬老大死死抱在胸前,每走幾步,都會有村民叫住他,想要看看他懷中的金子。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怕金子出危險,萬老大的腳步越走越快,村民們誓不罷休,死死的跟在萬老大身後,萬老大不得已間隻能加快腳步,最後直接跑了起來。

就這樣,萬老大憑着兩條腿健步如飛,直接跑到了鄉政府,據問老大回憶說,當時他們正在開會,自己直接沖上了主席台,把金子塞到了書記戴天權的手裡。

直到這個時候,萬老大才終于敢松一口氣,書記對萬老大拿來的黃金非常重視,立馬打電話給當地的人民銀行,把金子送到人民銀行去鑒定。

就在人民銀行的辦公室裡,從業人員給出了鑒定結果,萬老大帶來的金子,金含量高達99.9%,是絕對的純正黃金。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随後,萬老大急忙表示,自己家裡還剩下有幾十公斤,黃金已經被村裡的人已經惦記上了,希望從業人員抓緊時間去取。

銀行行長,絲毫不敢怠慢,馬上聯系了當地負責機關,不到一個小時,村裡就浩浩蕩蕩的開進了三輛,載滿當地警察,政府官員,和銀行負責人員的車輛。

此時的萬老三家,已經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人們聽到挖出黃金的消息,都想過來看一看熱鬧,周邊的幾個村子的村民,也都紛紛朝着萬老三家趕來。

萬老三的家門口,黑壓壓的,全部都是人,萬老三家的門口,已經擠了将近1000人,甚至還有一些人,是從縣裡和鎮裡跑過來的。

為了保護自己挖到的寶貝,萬老三和萬老四,就坐在那個大箱子上,眼見萬老三的家門馬上就要被撞開了,兩人站起身來,拼命阻攔。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要是政府的車輛,再晚一會兒到達村子,說不定寶物就會被心懷不軌的人搶走,在政府官員和保衛警察的簇擁下,裝着剩餘金子的箱子被擁上了車。

直到下午4點,萬家才順利的将這些寶貝,送到了縣裡的銀行金庫中,文物專家馬上對這些金子進行清理。

經過仔細清理,鑒定這些金子極其珍貴,不是指金子本身的價值,而是指其蘊含的文化價值。

如此漂亮的金器讓專家們瞠目結舌,這些金子中包括:金獸,金餅,馬蹄金和麟趾金等。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經過稱重,那隻金獸總就重達9公斤,而其餘金器加起來,也有足足11公斤重,堪稱絕世珍寶。

這時的專家向萬老大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是怎麼發現這麼多金子的?

萬老大這才想起,裝着金子的那個花瓶,他向專家細細闡述了自己三兄弟發現金子的經過,聽到這裡,專家的心瞬間激動起來,那個花瓶可能也是一個文物!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萬老漢感覺十分驚訝,那個破舊的瓶子真的也會有這麼值錢嗎?

根據專家所述,如果那個花瓶也是個文物的話,其價值應該會比目前的這堆金器要高的多。

第二天,專家和政府部門,再次來到了萬老三的家裡,把那個裝着金子的花瓶,帶到了南京博物館,專家的鑒定結果,震驚了中國。

這個花瓶真的是一個文物!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比起金子,花瓶才是無價之寶!

經過專家的仔細鑒定,他們确定萬家三兄弟挖出的這個花瓶,就是當年失蹤了的陳璋圓壺,和陳璋方壺可以湊成一對。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第二天,随着記者的報道,陳璋圓壺被發現的消息,轟動了全國,引起了大陸考古愛好者們的極大關注。

陳璋圓壺,是大陸留下的文化瑰寶,是大陸目前發現秦代青銅器當中,較為精美的一個。

經過專家的精确測量,壺身高34cm,最寬的地方直徑為22cm雖然聽起來不算小,但是比起其他青銅器來說,算是小型青銅器。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陳璋圓壺,幾乎集齊了先秦時代,所有先進的青銅器制造技術,它的精美程度,非其他青銅器可以輕易比拟。

壺身内壁最薄的地方僅僅隻有8mm厚,在如此薄的壺身上,秦代的匠人們依舊能夠輕松開鑿并嵌入金銀配飾,此手法,說是巧奪天工也不為過。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萬老三在挖出壺身的時候,之是以可以看到裡面的金子,是由于其壺身是镂空的,這也是陳璋圓壺,最引人注目的特點。

镂空的壺身做工精巧,镂空的花紋,描繪的是潘龍穿梭在梅花叢中的畫面,梅花在潘龍的身邊綻放,潘龍的形象活靈活現,非常之逼真。

據統計,紋飾總共包含576朵梅花,96條潘龍穿梭于其中。

在镂空紋飾上,裝飾着四個橫幅箍,和四個獸面街環,與镂空紋飾緊密相連,展現了秦漢時期,焊接技術的精妙。

裝飾有四隻伏獸,猛虎伏獸稱目圓睜,兇狠非常,活靈活現,如畫龍點睛般存在于橫幅箍之上。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四個獸面街環,鑲有漂亮的綠松寶石,身上的線條流暢,精美非常,不禁讓人驚歎,此壺是絕世珍寶。

先秦時,究竟是通過怎樣的技術,才能造就這樣漂亮的寶物?通過專家們利用裝置進行勘測發現,壺身是由21個不同的部分組成。

這就能表現出陳璋圓壺并不是一次鑄成的,專家團隊整整用了15個小時,用上了最先進的裝置才将銅壺的所有結構勘察清晰。

壺身連接配接部位的精細程度,令專家們啧啧稱奇,陳璋圓壺身上存在的,工藝之多,做工之精美,制作工序之複雜,都令專家們感到贊歎,

時至今日,我們都不知道,在那個工具并不發達的年代,工匠們究竟是如何制作出這一件巧奪天工的絕世珍寶的?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陳璋圓壺的曆史

陳璋圓壺身上的文字為我們拉開了一場戰争的恢弘場面,銅壺上的文字把我們拉到了當年齊國和燕國大戰的戰場之上。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陳璋是齊國的一個大将軍,十分具有領兵的才能,是當時齊國軍隊的頂梁柱,由于燕國内亂,陳璋帶領軍隊殺入燕國内部,五十多天就攻破燕國。

齊國軍隊将燕國的寶物,掠奪到自己麾下,而陳璋圓壺可能就是那時陳璋從燕國手中奪得的珍寶。

但燕國國君不願放棄,燕王吸取前人經驗,忍辱負重整整30年,聯合當時鼎立的五國将齊國堙滅,而齊國的寶物再次流落出國,陳璋圓壺也很有可能是以離開齊國。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古代的戰争都伴随着略奪,但好在陳璋圓壺幸存了下來,并得以流傳至今,讓我們可以在,現代社會,看到它的驚世容顔。

讓我們心痛的是,與青銅陳璋圓壺配對的應該還有一個陳璋圓壺,但是此壺卻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被侵略者掠奪到國外。

目前陳璋圓壺被儲存在,美國賓西尼法尼亞大學,寶物就這樣随着戰争流亡海外,是我們國人的遺憾。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上交文物之後

在把陳璋圓壺上交國家之後,三兄弟在全國都成了名人,許多記者前來采訪,當地政府給他們頒發了證書,并補貼了他們一萬元,作為其拾金不昧的獎勵。

但令人心寒的是,三兄弟并沒有因為此事在當地更受歡迎。

一萬塊錢對于當時的人來說,幾乎是一大筆巨款,用這筆錢,三人都蓋上了新房子,但歡喜之餘,憂愁也随着而來,當時一同工作的隊長和隊員們,都覺得他們也應該有一部分功勞。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于是他們來到鄉政府,要求分得一部分獎金,随後被鄉政府言辭拒絕,于是這些人心裡不服,對三兄弟的态度日益惡劣,甚至在村裡處處歧視三兄弟。

當時,大陸還是聯産計酬,為了報複三兄弟,村裡人連三兄弟的糧食都不收,導緻三兄弟根本無法得到他們的勞動報酬。

村裡人甚至到處造謠,當時流傳出一種說法,說那個銅壺是村裡靈氣的産物,挖出之後,帶走了村裡人的運氣。

在流言蜚語的攻擊下,三兄弟的日子舉步維艱,之後,萬老三和萬老四先後帶着家人般離了小村。

老農上交40斤黃金,上交之後才發現,裝黃金的罐子才是無價之寶

但作為長子的萬老大,為照顧年邁的父母,選擇留在家鄉,與父母一同生活,直到今天萬老大也依舊生活在小山村。

當年的錢早已經花完了,如今七十多歲的萬老大,依舊過着貧窮的生活,他并沒有向政府伸手要過一分錢,他說希望如果有一天無法生活了,希望國家能給予他們一些照顧。

而三兄弟挖出的陳璋圓壺,如今被存放在南京市博物館裡,以傲視群雄的姿态,接受着人們的參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