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獎牌绶帶杭州造!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發生斷裂

北京冬奧獎牌绶帶杭州造!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發生斷裂

北京奧運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着。

對于大多南方人來說有點遙遠的冰雪世界,沒想到其實也離我們很近。

這次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獎牌绶帶,就是一家杭州企業制造的。

北京冬奧獎牌绶帶杭州造!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發生斷裂

這家企業位于上城區的“萬事利絲綢”,它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唯一的絲綢産品特許生産商。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說:“從2020年10月接待任務後,我們與绶帶設計機關專門針對面料性能、花型紋樣以及色彩的高标準呈現做了深入探讨,光設計打樣就耗時一年之久。”

經過上百次的打樣以及多輪設計方案的修改調整,最終确定绶帶呈現方案:以中國傳統文化、絲綢文化和北京冬奧人文情懷為基礎,運用綠色低碳環保科技,細節裡展現“中國美”。

傳遞“最中國”的文化内涵

處處彰顯莊重典雅

如何用“最中國”的方式呈現绶帶上面的每一個細節,成為制作團隊這次的攻關方向。

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獎牌绶帶的材質多為滌綸化纖,制造友善且易打理,即使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绶帶材質也僅有38%的桑蠶絲。

然而,本屆冬奧會堅持绶帶必須要100%用中國傳統絲綢,傳遞出绶帶“最中國”的文化内涵。為了更好地凸顯這種内涵,萬事利選取了在柔軟度、光澤度以及韌度等各方面都表現優異的6A頂級桑蠶絲原料,來呈現這種品質和寓意。

從圖案上看,本屆冬奧會的獎牌绶帶還藏着很多“小驚喜”:

紋樣上,内填“冰雪紋”,寒梅、冰雪契合了冬季奧運會的特征。不同于以往核心圖形、辨別花紋都是直接印在绶帶上的簡單做法,本屆冬奧會绶帶采用織造“冰雪紋”。

北京冬奧獎牌绶帶杭州造!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發生斷裂

為了讓每一朵“冰雪紋”更富立體美感,團隊邀請了非遺宋錦織造技藝傳承人錢小萍指導,使绶帶充分汲取了宋錦以經緯線同時起花的工藝特色,令花紋更顯著地凸現出來。

這樣的匠心,隻要接觸到绶帶就能感受到。用手撫摸绶帶,不僅能真實觸摸到“冰雪紋”的精細紋路,在轉動時還能明顯感受到朵朵“冰雪”的光澤。

這種“先織後印”的特殊制造技術盡管費工費時,難度也大,但是織出來的紋樣,看上去更加的莊重大方,細節更加典雅。

承重90公斤不斷裂

打造一條最堅韌的絲綢绶帶

绶帶之美,除了設計之美,還有使用之美。

本屆北京冬奧會獎牌直徑8.7厘米,淨重約550克,挂在脖子上名副其實是“沉甸甸的”,這也對本質為柔軟的絲綢绶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如何克服因為超重獎牌垂直懸挂導緻绶帶受力拉伸而紋樣變形,確定绶帶能夠牢牢拴住“沉甸甸”的獎牌?

“我們要想辦法創造出一條世界上最堅韌的絲綢绶帶。”萬事利攻關團隊開啟了為期數月的實驗與測試,從提花紋樣到組織結構都做了專門設計和特殊處理,相當于專門為绶帶開發了一種新型面料。

最終決定使用24姆米厚度的五枚組織桑波緞,并特别對經緯絲線做了特别的處理,大大減少了绶帶的收縮率。

據悉,這種織造工藝,不僅保留了傳統提花的光澤與美感,以及每個圖案循環的均勻度,同時也使绶帶經受住了牢度測試、耐磨損測試和斷裂度測試三重嚴格考驗。

牢度測試方面,绶帶經過8000-10000次過度摩擦,雖然表面會毛躁,但依然可以牢固地拴住獎牌;耐磨損測試方面,绶帶的抗毛起球性能達到4級以上;斷裂度測試方面,斷裂強度測試結果達到900N以上,撕破強度測試結果達到15N以上。也就是說,绶帶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發生斷裂。

開幕式上有3個節目的服裝

也是“杭州制造”

在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同樣藏着很多杭州元素。

開場節目《立春》、107個國家的國旗執旗手亮相、壓軸節目《放飛和平鴿》,這3個環節的服裝都是由杭州本土機構布料圖書館Textile Library參與創作而成。

北京冬奧獎牌绶帶杭州造!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發生斷裂

開場節目《立春》的服裝

北京冬奧獎牌绶帶杭州造!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發生斷裂

節目《放飛和平鴿》的服裝

北京冬奧獎牌绶帶杭州造!可以拴住90公斤的物品而不發生斷裂

執旗手的服裝

類似春晚、舞會、劇目演出等正常演出服,對服裝布料的要求側重于款式設計、花型紋樣、色彩表現,要具有輕盈、飄逸、透氣的特性。

然而北京奧組委對布料的要求,首先是功能性,要具有防寒保暖、透氣排濕的作用,以應對冬季北京的嚴寒天氣。在此基礎上再達成布料的藝術訴求,呈現《千裡江山圖》的水墨層次,京張賽區的山形和長城形态,配合燈光、角度呈現特定的光澤,這對布料制造來說是極高的原創定制需求。

“我們要保證布料的保暖性,起舞時不易褶皺,出汗時不被悶濕,上身體感輕如羽翼,當鳥巢聚光燈照射到演員方陣時,聚色效果要達到最佳。”布料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說。

為此布料圖書館組建了“冬奧裝備研發創作組”,耗時8個月,經過十幾次打樣和多輪設計方案修改,在面料、組織,工藝等方面不斷研發,直至完成所有表演服的創作測試。

服裝創新的前提是布料創新。

布料圖書館基于冬季戶外運動專業穿搭和人體工程學原理,采用功能性面料,兼顧動靜狀态下室外場景作業需求,具有“輕、薄、暖”的特點,實作全方位防護和輔助支援。

在材料設計實作上,由于冬季運動特殊氣候條件的需求,既要抵禦嚴寒、防風保暖,又要透氣透濕、輕便舒适,但防風和透氣、保暖、輕便在客觀上是沖突的。

是以,中國獨立原創設計師陳鵬配合北京冬奧組委,通過科學的選材和穿搭組合,來平衡需求,最大程度滿足所有場景下的要求。

最終,布料圖書館共有5個原傷口料作品呈現于冬奧會開幕式及周邊。

除了開幕式上的開場節目《立春》、壓軸節目《放飛和平鴿》,107個國家執旗手演出服外,還有中國冠軍代表團出場服,冬奧高鐵專列乘務員的羽絨制服材料和冬奧概念宣傳片上的表演者服飾材料,均出自布料圖書館設計創作。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淩姝文

通訊員 李淩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