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簡約、安全、精彩——聽外國朋友講述冬奧體驗

簡約、安全、精彩——聽外國朋友講述冬奧體驗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冬奧會呈現的冰雪上的競技向來令全球體育迷心馳神往,而在“雙奧之城”北京,一場期待中的、更加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已拉開帷幕。不過,“精彩”隻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之一。在“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奧理念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現實中,中國還要確定奧運“簡約”“安全”。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都做到了,而且非常出彩。

本屆冬奧會的“簡約”引來不少外媒聚焦。韓聯社5日的一篇報道關注了4日晚開幕式的一些細節,比如點火儀式與以往截然不同,大火一飛沖天的景象不再出現。報道稱,這主要是從環保角度考慮。德國《明鏡》周刊除提到主火炬首次使用“微火”可節能外,還稱相比東京奧運會和平昌冬奧會,開幕式人數大大縮減,北京冬奧會預算為20年來冬奧會最低。

《環球時報》記者在延慶賽區采訪時了解到,通過建設世界首創的500千伏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北京冬奧會成為曆史上第一屆100%使用光伏、風電等綠色電能的奧運會。通過科技創新,北京成為冬奧曆史上第一個大規模采用碳排放接近于零的二氧化碳制冰技術的主辦城市。

南韓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兼南韓文化院院長金辰坤此前受北京冬奧組委邀請,與其他駐華外交使節一道參觀北京冬奧會相關設施。金辰坤評價稱,北京冬奧會的前期準備工作“非常實用、經濟、環保”。

據悉,北京冬奧會使用了多個2008年的夏季奧運會場館,同時一些2008年時的土地、城市基礎設施等也被再次利用。承擔北京冬奧會全部冰上比賽項目的北京賽區,僅建立“空白”項目場館國家速滑館和首鋼滑雪大跳台,延慶賽區将原有村落提升改造為服務冰雪運動的特色山村。

奧地利國家旅遊局亞洲區負責人伊曼紐爾·雷納-特裡克對首鋼的項目印象深刻,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是古老工業設計與現代運動場館相結合的明珠,冬奧結束後,北京市民一定很樂意在那裡進行休閑活動。

至于“安全”,很多外國記者有深刻體驗。一名日本同行告訴記者,從在日本國内下載下傳“冬奧通”開始,他為進入閉環開展包括日常報告身體狀況、獲得疫苗接種證明、接受核酸檢測、獲得綠碼等一系列工作。入境中國時,在首都國際機場的滑行道上即可看見身着防護服的從業人員,這讓人感到“氣氛有所不同”。他表示,這一精心設計的系統讓人有安全感。

瑞士滑雪運動員尼古拉斯·胡貝爾抵達北京後核酸檢測呈陽性,被判定為無症狀感染者。“我迅速被穿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用專車送至隔離酒店”,胡貝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方提供的照顧非常好,而他在核酸結果陰性後,已經開始恢複訓練。

在冬奧場館進入閉環狀态前,《環球時報》記者曾探訪北京賽區多個場館,注意到它們嚴格區分為閉環内和閉環外。在“冰之帆”國家體育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場館内還設有綠色通道,一旦場内人員有發熱症狀,會立刻進行現場處置和轉運。

“為什麼我們行?為什麼我們能勝利?靠的就是科學抗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外國人不了解中國是如何抗疫的,這次他們來北京就能感受到什麼是科學抗疫、精準抗疫。

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存在“兩個北京”——中國的北京和冬奧的北京,冬奧的北京是一個閉環。“北京冬奧會的閉環是安全、有效的,這裡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小薩馬蘭奇表示,盡管疫情讓籌備工作變得非常複雜,北京冬奧組委用自己的能力克服了危機,“當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站在這些冬奧曆史上最好的場館中,我們将看到最精彩的比賽……北京冬奧會将是一場非凡的派對,并将鼓舞世界其他地方的人”。

在采訪中,不少外國運動員難掩興奮。在開幕式上擔任巴西隊旗手的巴西鋼架雪車選手妮可·西爾維拉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所有運動員都夢想參加奧運會,當你實作了這個夢想,并且可以舉着國旗時,你所付出的努力和經曆的困難都是值得的。”

“在冬奧會開幕式上行走的感覺是如此與衆不同。當你走出通道,走進體育場的那一刻,你就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奧運選手,全世界都在看着你。”美國雪車運動員卡洛·瓦爾德斯說,盡管無法接觸觀衆,三個冬奧村之間互動也較少,運動員們仍然可以在北京冬奧會上獲得絕佳體驗。

在千裡達托貝哥奧委會主席布萊恩·劉易斯看來,北京是一座創造奧運曆史的城市,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當下,中國上司人的決心以及所有從業人員克服困難的意志值得敬佩。“我非常有信心并支援北京冬奧會取得成功,它将激勵整個世界,并将所有人團結在一起。”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白雲怡 邢曉婧 環球時報駐德國、南韓特約記者 青 木 張 靜】

(環球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