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到廣東各美術館感受“科技+美學”新體驗

文\羊城晚報記者 朱紹傑

圖\主辦方提供

冬奧會開幕式的“科技+美學”讓人意猶未盡,不妨到身邊的美術館展廳感受當下“科技+美學”帶來的新體驗。春節假期以來,廣東各地美術館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持續為公衆提供優質文化服務。各地展覽由古及今,突出應用新思路、新技術,推出各大“館藏活化”的重點展覽及相應公共教育活動,以求更好滿足公衆的文化需求。(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新春走基層】到廣東各美術館感受“科技+美學”新體驗

新春期間,廣東美術館舉辦專場導覽

2月6日,廣東美術館在展廳現場為觀衆進行專場導覽,解讀展覽與展品。春節期間,廣東美術館為觀衆奉上《美在廣東:中國美術館與廣東美術館藏粵籍藝術家作品展》《GDMoA年度藝術家學術提名展》《缪斯的面紗:葉帆、汪紫菱、莫芷作品展》三大展覽及豐富多樣的公教活動。

其中,《美在廣東》彙集了中國美術館藏與廣東美術館藏居廉、李鐵夫、高劍父、司徒喬、關良、林風眠、李桦、古元、黃新波、胡一川、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湯小銘等主要藝術活動在廣東地區的藝術家作品100餘件及部分特邀藝術家作品,力求全面再現廣東美術的曆史景觀。

近年來,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GDMoA年度藝術家學術提名展》側重展出多位活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包括曹斐、顧小平、郭工等,參展作品中形式豐富,種類橫跨架上繪畫、雕塑等傳統形式到裝置、影像、概念等“後現代”形式。

【新春走基層】到廣東各美術館感受“科技+美學”新體驗

孩子們在廣東美術館學習臨摹

在高劍父紀念館舉辦的《虎斑霞绮:陳湘波壬寅賀歲迎春個展》,特别展出了由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設計的央視壬寅賀歲春晚主視覺“萌虎”。展覽展出了陳湘波作品近70餘幅,包括工筆花鳥、寫意花鳥、12生肖與一批虎題材作品,還展示了一批陳湘波作品的文創産品,其中包括“瑞虎”的同款衍生文創“萌寶TIGER”系列。

新春期間,大灣區各地美術館大展紛呈。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正展出《歸來還看自家山:林豐俗與嶺南山水畫語言探索專題展》,從嶺南山水大家林豐俗深情描繪嶺南山水的八十餘件藝術作品入手,探讨其對嶺南山水畫語言的探索。順德“和美術館”是近年“網紅”美術館的代表,其新年首展《ON | OFF 2021:回到未來》呈現中國20多位一線當代藝術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與影像等多種藝術媒介,讓人目不暇接。

【新春走基層】到廣東各美術館感受“科技+美學”新體驗

順德“和美術館”展覽現場

春晚節目《隻此青綠》呈現了“科技+美學”如何“活化館藏”,令人印象深刻。在深圳海上文化藝術中心(設計互聯),《千裡江山圖》的“娘家”故宮帶來了《“紋”以載道:故宮騰訊沉浸式數字型驗展》。展覽實作文物22倍超清放大,讓觀衆置身于紋樣萬花筒的世界中。展覽還打造了10個年度打卡點,讓觀衆感受故宮四季美景,留下獨家流光影像。

【新春走基層】到廣東各美術館感受“科技+美學”新體驗

《故宮騰訊沉浸式數字型驗展》展覽現場

據悉,這是故宮超高精度“數字文物”首次在深圳展出,并借助VR、AR技術還原倦勤齋部分場景。繼2020年通過“暢遊多寶閣”小程式為觀衆展現院藏文物蘊涵的紋樣之美後,故宮再度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借助如沉浸式渲染、圖搜和全景聲等技術,帶領觀衆領略其中的美與智慧。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朱紹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