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達32噸的“鎮海吼”,矗立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保護上

引言

"名獸使足走千裡,狻猊、野馬走五百裡。"晉郭璞注"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穆天子傳》

在中國文化中,對于獅子有着極其濃重的崇拜意味。盡管曆朝曆代對于它的形象刻畫得不盡相同,但它卻像傳統中國傳說中的麒麟等神獸一樣,仍被賦予了鎮宅護衛、富貴吉祥的寓意。即便是時至今日,在我們的許多建築物前,也仍能見到獅子的身影。而透過這些獅子的背後,我們亦能看到屬于其背後的文化屬性,滄桑曆史。

重達32噸的“鎮海吼”,矗立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保護上

這一點上位于河北滄州的“鎮海吼”鐵獅子便是明證。“鎮海吼”建于後周年間,其造型奇特,背有蓮花寶座,身上鑄有文字,重達32噸,它所呈現出的鑄造技術比西方早了七八百年,它的出現可以說在世界冶金史上都是有着裡程碑意義的;而在文化、雕塑等方面它也是我們研究的實物資料。更為難得的是在其鑄造之後,它矗立千年而不倒,也一度成為了滄州城的代表,讓滄州有了“獅城”的别名。然而,就是這樣一座有着極高曆史價值的“活文物”,卻在現代經過了專家的“修複”後受到了損傷,以緻于面目全非,不禁讓人感慨。

鎮海吼

滄州地處河北省東南,東臨渤海,是一座風景秀麗的文化古城。在漫長的曆史中,其先後被劃屬幽州、兖州、青州、河間府等地。

“鎮海吼”鑄造于後周廣順三年(953年)。

重達32噸的“鎮海吼”,矗立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保護上

當時的中國正處于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戰亂疊起,民不聊生,内有各種割據勢力,外又有契丹(遼)等強鄰環伺。但與五代的諸多君王相比,無論是周太祖郭威,還是繼任者周世宗柴榮都是難得的明君。尤其是周世宗柴榮,曆來廣受贊譽。而在他即位(954年)之後,裁汰備援,減少賦稅;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南催南唐,北破契丹。

而關于為何會在滄州鑄造“鎮海吼”的說法,如是也就有了第一種說法——乃是後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時為了能夠鎮壓住滄州而立。

但對于這種說法,其實是有着明顯的錯誤的。一來是時間點上有出入,在“鎮海吼”右項以及牙邊上有“大周廣順三年鑄”字樣。而廣順三年即為953年,但周世宗柴榮954年即位,其北破契丹時更已經是959年了。另外一點就是周世宗柴榮作為一位有道明君,并不笃信佛教,而要鑄造一尊32噸之重的“鎮海吼”所需耗費更是巨大,這顯然不合理。

重達32噸的“鎮海吼”,矗立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保護上

與之相對于的,也就有了廣為流傳也更為可信的民間說法—這乃是當地人為了鎮壓海嘯,希冀能夠清除水患而集資修築的。在這一說法的佐證便是:“鎮海吼”位于開元寺前,背有蓮花寶座;其腹内有《金剛經》文,左肋、頭内有冶者姓名。

相較之下顯然民間說法,更為可信。

關于滄州“鎮海吼”的鑄造工藝,則更是讓我們見識了古人的聰明才智。重達32噸的鐵獅子,即便是今天要一體澆築也是難題,更遑論古人了。于是,古人便采用了分層澆築的方法,用了600餘方塊分節疊鑄,這也就保證了鐵獅子的腹内能夠光滑,更能夠解決鐵獅子的矗立問題。而自“鎮海吼”矗立之後,它矗立了近千年而不倒。直至1803年,“有怪風自東北來,風過獅仆”。1893年,它才被重新立起,但是由于長期浸泡于泥土之中,它已經有了損毀。

重達32噸的“鎮海吼”,矗立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保護上

時光如梭,鬥轉星移,而人們再次關注它時,已經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彼時的中國,百廢待興正處于中蘇蜜月期,而這一時期的“鎮海吼”,則因為夏季澇雨,獅腿被浸泡,就連獅腹都被淹到,鏽蝕更加嚴重,亟需保護。

最終,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 滄州文保所迅速發現問題修建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八角亭。可這個八角亭的修築卻加重了“鎮海吼”的鏽蝕速度,原來由于缺乏經驗盲目取信,八角亭又修得過于矮小嚴密,讓積水不能快速蒸發,如此一來鏽蝕才更加嚴重了。而這個八角亭,直到1975年才被拆掉。

重達32噸的“鎮海吼”,矗立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保護上

到了1984年,滄州的相關部門又在專家的建議下,考慮到鐵獅子長期陷于土中,特意在其原址附近修築了一座隔水台座,然後利用吊車直接将它挪到台座上。而在這次“文保”活動中,鎮海吼的下巴、尾巴、左後足、右前足完全缺損,全身破損共42處;至于鎮海吼的腿部也因硫磺錨固合劑的未及時清除,而遭到破壞。

1994年時,為了加強鎮海吼專家經過讨論後又拿出了用鐵管支撐、混合材料灌注獅腿的辦法。如是,16根鐵管就這樣被架在了台基和鎮海吼之間,獅腿中也灌注了混合材料。可這個看似“穩妥”的方案,卻再次失敗。獅腿也因為混合材料膨脹裂紋更甚,直到2000年混合材料才被清理出來。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修複間,鎮海吼終于難以修複。2009年,滄州又重塑了一尊比這尊鎮海吼更大更重的鐵獅子,并将其安置于獅城公園之中。

重達32噸的“鎮海吼”,矗立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保護上

總結

“鎮海吼”的悲劇,與缺乏文物保護經驗,技術不夠成熟,專家的自以為是脫不了幹系的。而要避免這樣的悲劇,我們也應該有嚴謹的态度,要吸取教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