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2019年的時候,由于工作關系,經常往返于台灣與大陸兩地。帶給我的所觀所感,是年輕人對于曆史越來越模糊。就好似,台灣是從1911年開始紀年後,才有了曆史。

台灣人從哪裡來?怎麼來?曆史是如何一步步推進發展,才形成如今的台灣文化?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年輕人不關心過去,也不關心未來,他們隻知道當下,活在當下。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我是一個很喜歡回味曆史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逛博物館的原因之一。是以泉州之行,博物館就是我參觀的重點,其中就包括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泉州有大大小小數十座博物館,但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隻有2家,一是之前介紹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另一家就是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閩台緣給我最直覺的感受就是“大氣”!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的主體建築面積23332平方米,占地更是達到了154.2畝。它背靠着清源山,面對着西湖,我沿着西湖邊走過去,遠遠就能看見它矗立在那裡。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相較于以曆史文物為主線的博物館,這種以親緣關系的主題博物館,其實并沒有那麼多的實物史料。

更多的記錄存在于曆史文獻中,或者以紀念性建築、非物質文化形式儲存下來。這對博物館的展陳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畢竟能用的實物展品非常少。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他們的陳展很成功,沒有實物,閩台緣博物館用大量的輔助展品,去還原數百甚至數萬年前的場景。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比如,第一展廳首先展示的就是數萬年前台灣島與大陸的地理演變過程,台灣島原本屬于大陸闆塊,但在不斷地地理變遷後,約5000年前,才形成台灣島和台灣海峽。

台灣上的人不僅來自大陸,連台灣島也是來自大陸的。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中國閩南地區多次向台灣移民,其中規模最大、也是最近的一次就是明清時期泉、漳、汀三府向台灣移民。人口過去了,勢必也會帶去人們的生活習性、文化風俗、宗教禮儀等等。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我比較喜歡三樓的“鄉土閩台”展區,用“春夏秋冬”四季的閩南兩地的風俗習慣作為展陳内容,是以用了大量的布景+人物蠟像。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雖然我們中間隔了台灣海峽,但這根本不能成為阻隔我們的障礙。喜歡閩台緣博物館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告訴觀衆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

走出展館,回頭凝望,我感覺剛剛所參觀的部分,僅僅是這座宏大建築的一部分,更大一部分的留白是要給将來兩岸統一後來續寫。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位址:泉州市北青東路212号

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 09:00~17:00(下午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展廳:二樓“閩台緣”主題展廳;三樓“鄉土閩台”展區

友情提醒:一樓的“閩台姓氏與譜牒文化展”收藏以福建、台灣為主的112個姓氏家譜,可以為兩岸同胞提供尋親探源服務。

兩岸一衣帶水的關系,被記錄在這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