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雪花更無辜的是伏爾泰

作者:澎湃新聞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是誰說的,你會說,"是伏爾泰。在中國世界,這是認識名人的常用方式。伏爾泰似乎總是能夠說出既迷人又富有詩意和深思熟慮的句子。

伊芙琳·霍爾(Evelyn Hall)的"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會誓死捍衛你的發言權"(來自伊芙琳·霍爾的《伏爾泰之友》),以伏爾泰的名義挂着,就像在一個案例中一樣。

另一個例子是:在雪崩發生時,沒有雪花是無辜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雪花的純真"更符合伏爾泰的文學和藝術空腔和意識形态的特征,而不是"誓死捍衛異議"。是以在中國網裡,"沒有雪花的清白"總是與"伏爾泰說"聯系在一起。雖然當這句話被高頻引用時,已經清楚地表明它真正的說話者是别人。

比雪花更無辜的是伏爾泰

伏爾泰

事實上,"沒有雪花清白"及相關句子的流行是21世紀以後,特别是2010年以後傳播的現象。梳理這句話在中國網絡上的流傳,你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

直到2010年,這句話很少被提及,在網絡上找到的唯一痕迹是2008年10月20日由Big Ear英語網站"100個最有趣的報價"發表的一篇知識文章。這100句話中的第21句話是"伏爾泰的名言":雪崩中沒有雪花有内疚感(雪崩中的雪花都不會感到有責任)。無法驗證"100個最有趣的引文"是否是出版商自己整理或轉載他人内容,但就所包含的句子而言,很難說是嚴謹和準确的。最典型的是,有101句名言,标題為"100句話",實際上是排列的。雖然這個知識文章并不可靠,但其網際網路記憶體的原産價值不容忽視。伏爾泰說,在沒有外部幹預和糾正的情況下,"這将極大地影響随後的搜尋。

當然,在《大耳朵英語》網站釋出"最有趣的100個名言"之後,所謂的"伏爾泰名言"并沒有立即升溫,沉默了幾年。與此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插曲,導緻"伏爾泰名言"被意外"撞到腰部"。2011年11月21日,财新《新世紀周刊》第45期刊登了學者劉宇的專欄《邪惡的平庸》。這是一篇反思納粹巨魔阿道夫·艾克曼(Adolf Aikman)罪行的文章(在這種情況下,更常見的翻譯是阿道夫·艾希曼),其中劉宇寫道:"西方諺語雲:'沒有一滴雨會認為他們造成了洪水。當一連串邪惡足夠長,可以看到鍊條的全貌時,每個環節的每個人都有理由感到無辜。"

大家都可以看到,劉宇的西方諺語"雨成水"和"沒有雪花純真"的意思在接近。劉宇闡述了"平庸之惡"的觀點,正因為如此,中國文中關于"無雪花無罪論"的參考架構。這句話一般用來區分責任制,以攻擊公衆的盲目性和網絡暴力的殘酷性。

劉宇的《邪惡的平庸》後來被收錄在他的專欄《思想的水位》(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中。該書出版後不久,2013年4月,一位名叫"丹麥老鼠"的網友寫了一篇題為《閱讀<思想的水位>》的讀後文章。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篇文章中,《丹麥老鼠》在《邪惡平庸》一文的評論中說,"有句話說:雪崩,沒有雪花覺得自己錯了。"雖然作者在引用這句話時沒有指出說話者,但他使用了一個相對模糊的"有這樣一句話"。但這份讀後參考,無疑重新激活了網際網路上的"無雪花純真"。

2013年6月,一個消息靈通的問答環節題為"當雪崩發生時,沒有雪花感到有責任"。你如何解決生活中的類似問題?而最受歡迎的網民之一,在回應時,引用了古斯塔夫·勒彩(Gustav Le Pen)在《美國》一書中的看法,即團體從不承認他們的罪行,即使他們把事實放在眼前。

很難确認問答是否是"沒有雪花純真"病毒式傳播的出發點,但從網友的表達來看,人們似乎就是個人在群體事件中應該承擔責任,達成了情感共識。

此後,"無雪花純真理論"衍生出近似的句型,以越來越高的頻率,出現在各種身體的例子中,各種傳播媒體的文章。2015年後,"沒有雪花的純真"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潮流。這句話,既用來譴責網絡暴力對普通人造成的傷害,要麼用來判斷身邊人在幹部腐敗過程中的責任,或者用來檢讨重大事故的每一個細節......

但無論什麼場合和背景參考,"伏爾泰說雪花在雪崩中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占了絕大多數。而關于這句名言起源的意見分歧,淹沒在了網際網路的海洋中。

然而,這一次,真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沒有雪花的純真》的真正版權屬于波蘭猶太詩人斯坦尼斯瓦夫湖。耶日·Lec),這是他座右銘中的一句話,"更多混亂的想法"。

比雪花更無辜的是伏爾泰

斯坦尼斯拉夫湖

斯坦尼斯拉夫·萊克是一位傳奇人物,生于1909年,卒于1966年。他早年從事新聞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人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坦尼斯拉夫被迫逃往羅馬尼亞。但在逃跑的路上,他被德國人俘虜,關押在烏克蘭的特爾諾波爾集中營,很快被判處死刑。斯坦尼斯拉夫被帶到樹林裡,在那裡他拿了一把鐵鍬去挖自己的墳墓。随着天空的升起,照顧斯坦尼斯拉夫的守衛感到饑餓,去吃晚飯,隻剩下一個人陪同遊行者。于是斯坦尼斯拉夫趁機用鐵鍬殺死了守衛。然後他穿上了死去的衛兵的制服,潛入華沙,發現了地下的抵抗。他參與了反對納粹的鬥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斯坦尼斯拉夫的年輕作品主要是抒情的,晚年他以寫作格言和格言而聞名,并被譽為現代諷刺藝術的最後一位大師。在英文版的《思考混沌》中,原話"沒有雪花的純真"指出,在雪崩發生時,沒有雪花認為它是負責任的(雪崩中沒有雪花是負責任的)。

顯然,現在熟悉的短語"雪崩時沒有雪花是無辜的"是斯坦尼斯拉夫的原始版本的微妙變化,這是意義的微妙變化。"認為你有責任"的原始版本是主觀的,而流行的網絡版本的"無辜"是客觀判斷。有趣的是,斯坦尼斯拉夫的原文英語句子風格與"100個最有趣的引言"中的"伏爾泰語錄"完全相同。

事實上,自從"沒有雪花的清白"在中國網絡上流行起來,那些堅持"來自斯坦尼斯拉夫"的人就一直在頑強地向那些認為"伏爾泰說過"的人索要版權,在網際網路上不難找到他們的掙紮。

例如,2015年12月24日,網友Burning Mo回答了這個問題,"'沒有雪花覺得對雪崩負責'這句話從何而來?很明顯,起源不是伏爾泰,而是斯坦尼斯拉夫。

例如,2018年11月3日,網友曹喆回答了"如何了解'雪崩時,沒有雪花是無辜的'這句話,有什麼原因嗎?為什麼?他不僅宣稱這是斯坦尼斯拉夫的著名句子,而且還詳細解讀了這句話的含義。

可惜的是,《對的人》并沒有成為網際網路狂歡節的主角,《伏爾泰說》依然指令人群。一句諷刺性的無腦和網絡混亂的格言被公衆引用為一個體面的王冠李黛。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諷刺。

更荒謬的是,早在"沒有雪花清白"盛行之前,中國網就已經公開發表文字材料來驗證這句話的真實本質。《洋語錄庫》(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版,劉先志、唐克巴裡、莊濤編)在第581頁寫得很清楚:"沒有雪花認為他在雪崩中負有責任",出自斯坦尼斯拉夫湖的《思維混亂》。

很多年前,有人在路邊設定了一個标志,但後來人們在錯誤的方向上越走越遠。伏爾泰說:"不是伏爾泰生活在兩個多世紀前,既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毅力。錯在網際網路上喜怒無常的雪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