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究有關古玩鑒賞藝術價值的

一、關于古玩鑒賞的闡釋

鑒寶天下

古玩,舊時稱為骨董,指零雜的意思。“骨”這裡指所存過去的精華,而“董”是懂得的意思,骨董就是懂得古人所遺之精華。後來,有人将骨董寫成古董。骨董一詞,最早見于唐代開元年間張萱所著《疑耀》一書:“骨董二字乃方言,初無定字”。

探究有關古玩鑒賞藝術價值的

明代董其昌《古董十三說》謂:“雜古器物不類者為類,名骨董”。到清代乾隆年間,把骨董稱為“古玩”,即古代文玩的簡稱。解放後,有人鑒于《書經》:“玩人喪德,玩物喪志”之說,倡議将古玩改為文物,文物一詞通用至今。然而,正如啟功先生撰文說的那樣,玩物未必會喪志,而且古玩一詞所包含的對古舊遺物把玩清賞的韻味是其他詞代替不了的,是以我們仍稱“古代文玩”為古玩。

古玩的種類繁多,主要包含有書畫、碑帖、毛筆、古墨、名紙、古硯、印章、竹刻、木雕、牙角器、漆器、絲繡、金銀器、錢币、古代偶像、古代磚瓦、古籍書籍、珠寶、佛像、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銅鏡、景泰藍家具、鼻煙壺、紫砂器等等。古玩鑒賞中的“鑒”就是鑒定、甄别、分析、研究、判斷。“賞”就是欣賞,是通過鑒别獲得的知識、感受、聯想等與個人經驗相結合,進行綜合的判斷和評價。

探究有關古玩鑒賞藝術價值的

二、借古玩鑒賞 傳承中華文明

借古玩鑒賞,可以傳承中華文明,其含義主要展現如下方面。

(一)借古玩鑒賞 提高文化底蘊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華文化是唯一一個延續了5000多年沒有中斷過的古老而又現代的文化景觀。而與中華文化并稱“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埃及、古印度及古巴比倫的文明均已中斷了,嗣後而起的古希臘文明和古羅馬文明也同樣中斷了;在現代文明史上,英、法、德文明也已經不再輝煌,20 世紀以來的美國文明作為最強勢的一種文化形态,但他是個移民文化。

通過鑒賞古玩,使我們加深了解中國曆史及中華文化,使我們吸收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使我們感悟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使我們對中華文化更加自信。

探究有關古玩鑒賞藝術價值的

(二)借古玩鑒賞 提高藝術素養

古玩宛如古代玩物,其實并非玩物,古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和藝術魂寶。通過鑒賞古玩,使我們練就了能讀懂藝術作品的眼睛,成為有一定藝術素養的人。很多藝術家,如張大千、徐悲鴻、啟功、範增等都喜愛和 古玩,從中吸取文化和藝術精髓,也許正是這個理由,才使他們的藝術境界登峰造極走向輝煌。事實表明,古玩鑒賞是提高人們藝術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探究有關古玩鑒賞藝術價值的

(三)借古玩鑒賞 建立公德心

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古玩鑒賞隻是少數人的專利,廣大的人民大衆必須把全部的精力用在物質資料的勞動生産上,即便這樣,還難以解決溫飽理由。隻有今天,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達,公德心建設才展現出必要性和可行性。

才會出現古玩熱潮一浪高于一浪的局面。固然,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是,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和藝術精神與物質與時俱進,我們就有可能淪為自己所創造物質财富的奴隸。

探究有關古玩鑒賞藝術價值的

(四)借鑒賞古玩 建構和諧社會

在現實社會中,一些人常常以征服者的姿态來對待他人和環境,進而使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之間産生了沖突和沖突。而現代科技的發展,工具理性的擴張,則進一步加劇了人類的這種分裂和膨脹——人與人之間基于利益關系的争奪變得更加對抗冷漠,人靠膨脹和消費主義,緻使人們無止境的向自然索取,環境污染、溫室效應日趨嚴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