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束“微火”很中國

這束“微火”很中國

沒有熊熊燃燒的大型火炬,僅憑一束“微火”溫暖人心;沒有出現一個穿古裝的人,卻引觀衆感慨“每一分鐘都帶有中國文化”;沒有整齊劃一、嚴肅緊繃的視覺編排,卻獨有一份舉重若輕、意盡則止的潇灑從容……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為全世界帶來了一場意味隽永的視覺盛宴,讓無數觀衆感歎“這很中國!”

一場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視覺效果的絢麗奪目,更在于“意”這一層面的展現與表達。正如冬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所言:這次不會再炫技“秀肌肉”,不局限于“好看”,而是思考什麼最能打動人,最能反映中國人的情懷。這份淡定從容的思想基調,首先來自于我們對傳統美學和中國文化的充分自信。

這場國際盛會,盡顯中國大道至簡的哲思智慧和意盡則止的留白之道。在開幕式倒計時中,我們看到二十四節氣與一句句詩詞相映成趣,恰在立春這日與奧運相逢;我們看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奇景“重制”,河水冰凍之後,五環标志破冰而出;我們還看到“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絕美盛景,伴着一縷“微火”傳遞着生生不息的奧運精神。

不急于用多麼“石破天驚”“氣勢磅礴”的外在形式進行自我證明,沒有用簡單直接的方式進行“中國元素”的堆疊,也并未刻意迎合外國對中國的文化想象,整場開幕式表演幾乎每一個細節都表達出溫暖而包容的中國式浪漫。它以點到為止、引人入勝的方式,邀請世界人民探索、了解屬于中國文化的魅力。

“這很中國”的底氣背後,同樣有着中國建設性參與國際事務的實力和經驗。本屆冬奧會主火炬“變小”的“彩蛋”,被無數觀衆熱議。用堪稱颠覆的“微火”方案代替熊熊燃燒的大火傳統,這一倡導低碳理念的曆史性革新,展現了來自中國的獨特思考和責任感,更是我們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時代切面。

“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曾幾何時,發展基礎薄弱的中國隻能一路跟跑,連國際規則都尚顯生疏,又談何建設性參與?随着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中國在諸多領域的發展由“跟跑”變為“領跑”,在全球抗疫、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等國際事務中累積經驗、作出貢獻,國際話語權顯著提升。此次火炬别具一格的亮相方式,便凝結着來自中國的時代思考和創新意識。

當然,正如冬奧會開幕式的創新所顯示的,這一過程有時并非全然順利、一路坦途。“你确定嗎?”面對國際奧委會對“微火”方案的疑慮,北京冬奧組委耐心地溝通着這一創意背後的碳減排等理念。在慎重的讨論之後,國際奧委會決定支援北京冬奧組委的做法,同意“隻要有火就行”。平視世界,建設性參與國際事務,中國并不是一味“自說自話”,而是在尊重傳統和規則的基礎上,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在開幕式中,随着奧運火炬冉冉升起的,是由各國小雪花共同組成的世界大雪花,小小的中國結如同一個個“楔子”,将世界各國連接配接起來。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雪花”,每個國家的文化、樣貌、傳統都各不相同,但“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雪花盛景,展現的是中國平視世界的堅定和自信,是努力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開放和包容。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