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果丹皮,就是山楂卷,這個不起眼的小零食隐藏了一個大秘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果丹皮中間的這個“丹”字的來由,其實它最早

作者:市井覓食記

果丹皮,就是山楂卷,這個不起眼的小零食隐藏了一個大秘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果丹皮中間的這個“丹”字的來由,其實它最早是用作軍事用途的。

這事還得回到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那會兒,以前的情報都是用紙條之類的傳遞的,情報員被抓了以後,剛烈的就直接把紙條塞到嘴裡給嚼了,可這東西畢竟不容易消化,也不容易嚼碎,敵人手起刀落把情報從嘴裡掏出來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禦房的廚子裡有位高人,把野山楂把摘回來以後,拿小刀一個一個地去籽,加上白糖,在大鍋裡煮,野山楂煮得爛爛糊糊,成了果醬以後,往幹淨的青石闆上一倒,然後跟攤煎餅似的,再給它攤平了,一整張徹底涼透了以後,就凝住定形了,小心翼地把它上揭下來,裁成四四方方,一小張一小張的,就可以往上寫情報,寫完情報,卷成一個小卷。傳令兵懷揣着這種情報出去,半道上有人截,當時就掏出來往嘴裡一塞,那是入口即化,想往外掏肯定來不及。

古時候軍隊打仗,互相傳遞消息的檔案,也可以叫“傳單”,康熙皇把傳遞情報的這種山楂做的“紙”叫“果子單”再後來,天下太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老百姓慢慢就把這段故事給忘了,這才把傳單的“單”改成了煉丹的“丹”,成了現在咱們吃的果丹皮。

這事兒不是我瞎編亂造的啊,清代有個大學問人叫高士奇,他寫了首詩叫《果子單》專門講這個事兒:

绀紅透骨油拳薄,

滑膩輕碓粉蠟勻。

草罷軍書還滅迹,

嘴來枯思頓生津。

美食裡好玩的故事真的還有很多,待我慢慢地講給你們聽。

#紅紅火火過大年##這就是年味兒##冬日美食季#

果丹皮,就是山楂卷,這個不起眼的小零食隐藏了一個大秘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果丹皮中間的這個“丹”字的來由,其實它最早
果丹皮,就是山楂卷,這個不起眼的小零食隐藏了一個大秘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果丹皮中間的這個“丹”字的來由,其實它最早
果丹皮,就是山楂卷,這個不起眼的小零食隐藏了一個大秘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果丹皮中間的這個“丹”字的來由,其實它最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