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破冰而出的五環、黃河之水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燒的火炬……昨天晚上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讓無數人驚喜連連。
“細節太戳了!”網友直呼,中國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浪漫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經曆了一個無與倫比、宏大壯美的2008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後,張藝謀團隊果斷抛棄了“人海戰術”,這既是審美的調整,更是基于客觀條件的制約(疫情、氣候等)。“簡約、安全、精彩”是開幕式的總體追求,但這隻是張藝謀美學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浪漫、唯美、現代”。
勞工日報記者 王偉偉 攝
有人說,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就像看一部電影——從二十四節氣倒計時,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從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環,到燕山雪花大如席,直至最後被放置冰雪台上的“微火”。
這些創意細節,充滿了中國氣派、中國神韻、中國智慧、中國審美,每一幀畫面都可謂浪漫至深、美麗至極;它們很中國,也很現代;它們“很張藝謀”的同時,也颠覆了過往人們對于老謀子“不善于講故事”的印象。
是的,冬奧會開幕式帶給人們的不隻有美,更有感動和思考,信心和希望。
比如破冰而出的五環,對于冬奧會來說,自然是非常應景,唯美浪漫。但破冰的隐喻,是個中國人都懂——隻有打破堅冰,才能消除隔閡;隻有團結起來,才能一起向未來。想想人類當下置身的大環境,這樣的隐喻是多麼的有力,多麼的讓人向往。
再如以二十四節氣倒計時,最後定格在立春,不隻是彰顯了中國人沿襲千年的浪漫和智慧,更是因為在中國的傳統裡,極寒中常常蘊含着新的生機,是以,我們才會将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命名為立春,意為“春天的起點”。
中國人這一份對未來的深情和信心,龔先生相信,世界一定會讀懂。
還有,“建構一朵雪花”的橋段,不隻是創新無限,更給人們帶來暖意和期待。開幕前,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寫有各代表團名字的引導牌,會變身為一朵朵雪花,而這朵朵來自世界各地的雪花最終還會彙聚成一朵璀璨的大雪花,且成為本屆冬奧會獨特的火炬台。它們以火炬為中心,被象征着和平的橄榄枝所纏繞,緊緊聯結在一起。這不正是奧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最好的具象表達嗎?
從2008到2022,從一個奧運走向另一個奧運,中國人的文化表達,不再專注于曾經輝煌的曆史,而是注目人類一起奔赴的未來;不再止于文化要素的簡單展示,而是更注重人類共同情感的傳遞、中國故事的講述,這就是“雙奧之城”的底蘊和自信。
開幕式上有許多細節,讓無數人破防:
國旗入場環節,伴随着一名兒童小号手吹響《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兩排100多位普通中國人手手相傳,将國旗傳遞到國旗班手裡;
“緻敬人民”部分,“輕輕地捧着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幹……”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幾十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并肩前行,走過之處,一幅影像長河緩緩展開;
演唱奧林匹克會歌的儀式部分,演唱者居然是來自山裡的一群孩子,他們穿着虎頭鞋,用希臘語放聲歌唱。孩子們的演唱也許難言完美,卻無比真實,如此動人。
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這些故事簡單卻有力量,沒有偉大的表演感,但直抵人心。這些故事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因為總有些情感可以超越國家和民族、語言和膚色,讓全世界人民找到共鳴,一起向未來。
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從來都不隻是一場體育的聚會。從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龔先生看到一個自信從容的中國,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中國——您看到了嗎?
來源:勞工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