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日報
原标題: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說:"學習曆史,創造未來,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帶領中國人民繼續為美好生活而奮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始,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更加堅定、自覺地牢記原來使命,繼續為實作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望而不懈努力。
始終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産黨的全面上司
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初,就把實作共産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标,肩負着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在追求共産主義崇高理想的過程中,積極适應不同時期的時代和人民的需要,根據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實際,提出了不同時期人民生活需要的目标, 并采取了實際的工作措施和戰略部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上司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山",為人民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展現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水準的提高,凸顯了中共始終堅持的價值追求和實踐目标。
習近平總書記說:"黨、政府和人民,東西方,南北,黨上司一切。"繼續為美好生活而奮鬥,必須從根本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局上司,充分發揮黨的大局方向,協調各方上司,把黨的上司統籌推進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整體推進上來,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各個方面, 努力提高黨的上司方向、全局、決策能力、改革導向能力和決心。要通過黨中央的頂層設計和科學,規劃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方向,同時要增強黨組織和各級黨員的政治意識、全局意識、核心意識和一緻性,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改善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的政策付諸實施。品質是人民的美好生活。
我們将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壤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時代具體特點相結合的産物,是中國共産黨上司中國人民一百年來進步的根本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且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建設等方面的建設;
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應始終作為奮鬥目标,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共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本着永無止境的無所事事的精神和永無止境的鬥争态度,奮發向上,帶領人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都是為了實作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争取美好生活,必須深刻把握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深化改革,銳意進取,着力解決發展不足的突出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更好地促進人民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注重踐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江山是人民,人民是人民。人民是促進發展的根本力量,實作、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貫穿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線和紅線,植根于黨的指導思想,植根于黨的性質和宗旨,展現在黨的執政實踐中。
在不斷争取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發展屬于人民,發展取決于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真正了解人民群衆的需要,把握民生問題,以人民群衆的需要為指導,思考群衆的思想,群衆的迫切需求,解決人民群衆的困境,不斷解決人民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以促進人民福祉為導向, 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素質,把促進人民全面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把人民作為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開拓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從人民群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創造美好生活。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配置設定制度,全面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質性進展,使發展成果更加公平,造福全國人民,不斷增強全民的準入意識、福祉感和安全感。
我們将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說:"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理念。"新發展觀是一套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發展的目的、動機、方式和道路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述了我們黨對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取向、發展方式和發展道路,對我國新征程提出了科學指導。
為人民謀幸福,振興民族,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的發展理念。一是要學會認清真正的用途,牢固樹立和貫徹發展意識的新理念,真正倡導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促進共享。二是運用辯證法,進行科學設計建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協調辯證思維、創新發展實踐的整體發展。第三,創新手段保持底線,不僅要發揮推進改革的作用和法治的作用,在落實新的發展理念中及時化解沖突和風險,還要激發全社會的創造力和發展活力, 将新的發展理念轉化為規劃和促進發展,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具體思路和實際措施。
我們應該大力弘揚人生的價值觀,如果我們想快樂,就必須為之奮鬥。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知道,世界上沒有好東西可以享受,幸福需要奮鬥,"習近平總書記說。奮鬥不僅是實作全社會共同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實作個人價值的最好途徑。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國到強國,通過始終如一的偉大奮鬥精神。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是全社會的責任,是我們社會每一個成員的責任。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人、開拓者、建設者。
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鬥,要大力弘揚人生的價值觀,要快樂奮鬥,讓奮鬥成為人生價值觀的自覺選擇。更好的生活取決于每個人的夢想,夢想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為夢想而奮鬥是更好的生活。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進入新時代,我們也将面臨更高的目标,更優質的發展,會有更多的困難和障礙等着我們去克服。我們的新時代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是努力實作中國夢的時代,是奮鬥的時代。我們堅信,隻要超過13億中國人真誠團結,攜手共進,就沒有力量阻擋中國人民實作夢想的步伐!
(孫國榮,作者機關: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省委黨校研究基地)
負責編輯:皇後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