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白二郎,他其實也就是一個青銅罷了。但耐不住他有個眼光好的爹,找來的都是王者,于是他成了被王者帶飛的青銅。

在這裡首先感謝他有一個這麼開明且有自知之明,還懂得伸手去抓住機會的爹。
人生在世,機會從來都是靠自己去争取和把握的。抓住了哪怕是豬,站在風口上也能飛上天。抓不住,枉做徒用功。
從文中白老爺聘莊先生給自家大兒子教學就能看出來,其他人知道莊先生的“事迹”,就人雲亦雲般認定他是個有污點的人。
對莊先生的“嘴臉”,嘲諷随之而來。也正是這個污點,哪怕莊先生做幕僚但也不被人放心上,兒子莊大郎更是吃怕了被莊先生“連累”的苦。
但白老爺不一樣,即使知道,還是放心大膽地把孩子交給了莊先生。
可謂衆人皆醉他獨醒,難能可貴。要知道芸芸衆生,很多人最後是泯然衆人矣,皆因不願意清醒,隻想着随波逐浪,為何成功的人少數就是這個理。
白二郎調皮,加上是幺子,母親寵愛,養成了驕縱的脾氣。
從白二郎開始的表現來看,按正常發展,惡毒品男配男女主的墊腳石是他沒錯了。
但在《農家小福女》書裡,除了周滿回夏家的那個旁支外,還真沒幾個這樣的渣渣留給女主打臉,可以說得上是一股清流。
自然,熊孩子剛開始是放飛了的,不過可惜打又打不過滿寶,還要總是被欺負。好在,老父親英明,丢給了莊先生,才有了與周滿白善相處的日子。
這是白二郎從青銅晉升王者前的第一步,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處。
周滿有科科,懂得很多好玩的東西,她本身也愛學習。開始與白二郎是有點不和偕,不過小孩子天性,再怎麼樣也不記。
白老爺也一直要白二郎多與周白兩人交好,三人一同拜師,不愛學習的白二郎也在半迫中被動學習起來了。
可見,熊孩子也是能教出來的。
白二郎不愛學習但愛看話本,周滿的書的種類繁多,像武俠小說自然就成了白二郎最愛看的書。
有時候培養孩子的興趣,也是需要花時間和多次嘗試的。一開始不感興趣,隻是還沒習慣,還沒從中擷取樂趣。
誰也不确定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在沒确定前多多嘗試。如果不确定,多看書,看各種不同種類的書,慢慢找到喜歡的。
哪怕沒多看總沒錯。
就如莊先生勸白二郎一樣說的一樣,讀書可以明理,明理的人不管走到哪兒都會不心虛,行事不錯立于不敗之地,心不敗,人不敗。
而周滿正是聽了這段話讓她覺得莊先生高大上,後面在科科的引導下看書,意外與莊先生讨論“壞爹”的問題。讓莊先生認為她看了不适合看的書,對她提了可以看《論語》的要求。
科科讓她謝謝莊先生,周滿卻跪了下來,才有了莊先生下定收她為弟子的決定。
而白二郎不用說就是沾光了,前面說過他和白善周滿一開始就不和,為了要白善的木馬玩被自家老爹打了一頓。
又不爽白善來了後自己喜歡吃的紅燒肉被家人讓給白善吃。
(不管怎麼看都是熊孩子的表現~)
而周滿從第一次爬到學堂聽莊先生講課時,開始的時候白二還沾沾自喜,有一個比自己更小的小孩。結果就是這麼一個小屁孩,屢屢比自己厲害。
論學霸與學渣的差別了~
三小隻就互相磨合着玩慢慢玩到一塊,白二郎從被迫到半推半就再到真心相付~
周滿的聰明,無時無刻都在書中有展現,科科的影響性也很大,但她腦子轉得快這也是毋庸置疑的。
是以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接觸什麼樣的環境和人,也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熊孩子不是天生的,父母的影響尤為重要,才會有有其母必有其女,有其父必有其子之類的說法。
不單單是遺傳的原因,讓兩個人有所相似,原生家庭相處的模式,父母所傳導的思想,都會在孩子這張白紙上描繪着。
從孩子的身上就能窺探出父母的一二,原生家庭的三四。
白二郎一開始是有點笨笨的,但随着學習越來越深入,看得越來越遠。加上自己也是一副大不了回家繼承财産知足常樂的心态,和來自未來幾千年思想的熏陶,有了獨一無二的白誠。
當然,如白老爺清醒的人少數,是以白二的娘才會覺得白二成了驸馬爺就自以為比白善高人一等,總覺得白二就是比其他人厲害。
可白老爺的清醒認知如同我們這些讀者一樣,旁觀者清,才能看明白沒有周滿沒有科科,沒有莊先生,白二郎一事無成。
熊孩子的可怕是家庭是環境,更是他人助長起來的惡習。
沒人引導沒人糾正,加上放縱,最後的結果就猜是玩火自焚。
白二郎是幸運的,有個人間清醒的爹,還有帶了外挂的周滿,順帶沾了莊先生的光。
王者帶飛青銅真不要太容易,不過白二卻也不是光被帶飛。雖說人生是躺嬴的,但白二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對周滿和白善付出自己真心。
否則聰慧如周白,根本就不會帶着白二郎一塊。
三人相處的模式也能說明很重要的一點,同患難同享福。
不過最最重要一點還是思想上的覺悟,才帶有了行動,最後成就結果,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