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十載 奧運火種在他們手中傳承

新華社記者黃昕欣、趙雪彤

4日夜晚,一朵巨大的雪花在國家體育場中央冉冉升起,奧運火種鑲嵌其中,在寒風中生生不息,正如奧林匹克精神代代傳承。

在此之前,7名火炬手在“鳥巢”傳遞着這個火種,他們出生于不同的年代,從“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一直到最後一棒的兩位“00後”。

五十載 奧運火種在他們手中傳承

千呼萬喚中,“50後”火炬手趙偉昌手擎火炬“飛揚”進入鳥巢,這位72歲的老人見證了42年中國冬奧史的高光時刻。

“太激動了!太驕傲了!這一刻我代表的是1980年中國代表團全體成員!”趙偉昌說。

1980年在美國普萊西德湖,中國體育代表團首次參加冬奧會,30歲的速度滑冰運動員趙偉昌榮任旗手,讓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冬奧會開幕現場。當時的他沒有想到,“咱們國家什麼時候能承辦一屆冬奧會”的期待,能夠實作得這麼快。“當年我要做的是穩穩地把國旗舉好,如今我要做的是穩穩地把冰雪火種傳遞下去。”他說。

前短道速滑運動員李琰接過趙偉昌手中的火種,揮動着手向前奔跑。在擔任中國短道速滑隊主教練期間,李琰共率隊為中國代表隊帶來7枚冬奧會金牌。

談到今晚的火炬傳遞時,李琰心中滿是光榮與激動:“成為奧運會火炬手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作為60年代出生的運動員,當我在冬奧會上拿到獎牌,再到後來成為教練,帶領着90年代出生的周洋等運動員在冬奧會上争金奪銀,我感受到中國冰雪人的努力奮鬥和中國冬季運動的發展與傳承。”

對于未來,李琰說:“就像火炬傳遞一樣,中國冬季項目的火種也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未來的道路一定會走得更穩健、更寬廣。”

擊掌和擁抱間,中國第一位冬奧會金牌得主楊揚繼續着奧運之火的傳遞。出生于1975年的楊揚曾在美國鹽湖城2002年冬奧會上獲得2枚金牌,實作中國體育代表團冬奧會的曆史性突破。如今,楊揚擔任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以新的身份助力更多青年一代實作奧林匹克夢想。

在百米跑道上,“亞洲飛人”蘇炳添接過火種。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在男子百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重新整理亞洲男子百米紀錄,創造了新的“中國速度”。

從蘇炳添手中接過奧運火種的是前短道速滑運動員周洋。身為“90後”的她曾在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上獲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和女子接力“雙金”,并在索契2014年冬奧會上蟬聯女子1500米金牌。

“我感到非常自豪,從前輩們手中接過奧運火種,我希望能傳承前輩們不怕吃苦的拼搏精神,也把這種永争第一的信念傳達給我們的‘00後’運動員們。”周洋說。

在全場的歡呼聲中,“飛揚”的接力棒傳到了“00後”手中。同為2001年出生的越野滑雪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與北歐兩項運動員趙嘉文接過奧運火炬的最後一棒。

“作為來自祖國新疆的維吾爾族運動員,對于這次冬奧會,我無比期待和激動。”迪妮格爾·衣拉木江說,“能夠擔任火炬手,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榮譽和挑戰,更是對偉大祖國的驕傲和自豪。”

兩位青年同握火炬,奔向舞台中央。奧運五環下,寫着所有代表團名字的“小雪花”共同構成閃耀的“大雪花”,兩位運動員随着階梯緩緩升起,将冬奧會主火炬放置于雪花中央。奧林匹克精神将随着奧運火種的代代傳遞永久地、熱烈地綻放。

五十載 奧運火種在他們手中傳承

(參與記者:王鏡宇、盧星吉、姬烨、王昊飛、周萬鵬)(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