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王東 侯珂珂 黃小異
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最後一個驚喜呈現,總導演張藝謀曾說的“百年奧運史上還沒有出現過的點火”謎底終于被揭開: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燒的大火,傳遞低碳環保的綠色奧運理念,實作了奧運曆史上的一次點火儀式創新。

2月2日,北京冬奧會火炬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傳遞。圖為火炬手張藝謀在火炬傳遞中。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攝
主火炬點燃方式,從來都是曆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最大秘密,同時也是最大亮點。在這個環節上,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主創團隊的設計不僅巧妙,而且還有點可愛的幽默感:“主火炬”早早就出現在每一個人的眼中,隻是我們誰也不會想到它的真正作用。在“建構一朵雪花”部分,全部參賽代表團引導牌組成了巨大的雪花台。這朵大雪花加上纏繞的橄榄枝葉,在很長的時間裡一直高挂在“鳥巢”的中央,銀光閃耀,光彩奪目。
直到最後一刻,我們才恍然發現,北京冬奧會的主火炬,完全颠覆了人們記憶和想象中所謂的主火炬,就是那朵巨大的“雪花”。點燃火炬的環節,最大限度地踐行了低碳環保理念。
一個主火炬,一個點燃方式,兩個最大的創新,彰顯新時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主創團隊用這樣的方式講出中國故事,也向世界講出人類共同的理念。
張藝謀此前透露:“以往幾乎所有的火炬能展現自己的文化和設計就可以了,隻有我們的火炬寫上了所有代表團的名字,世界的雪花彙聚在中國。”張藝謀解釋,“雪花”的概念從倒計時開始就有鋪墊,引導員穿着帶有冰雪圖案的服裝,高舉一朵雪花入場。每一朵雪花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世界各地的雪花彙聚到北京成為一朵最璀璨的大雪花——最終成為本屆冬奧會獨特的火炬,所有參賽國家和地區的名字全部留在了上面。
不管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水中點火”,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空中飛人,最終點起的都是一團熊熊燃燒的大火。“按照這樣的方式,每一分鐘,它都要燃燒大量燃料,從冬奧會到冬殘奧會,一直持續一個多月。熊熊燃燒的火炬固然是奧運精神的象征,但我一直在想,它是不是不夠環保?這一次,最後一棒火炬不再需要去點什麼,放在火炬台上,它就是主火炬。接下來要持續燃燒一個多月的,就是這個小小的火苗,它傳達着低碳環保的理念。”張藝謀說,“這會成為奧運史上的經典瞬間。”
對于火炬點燃方式,張藝謀表示:“從古奧林匹亞遺址采集的火種,遠涉重洋送到中國,不能熄滅,然後在中國進行傳遞,最後一棒到了‘鳥巢’,生生不息,它是一個象征,是奧林匹克精神的象征,已經延續百年。這一次我們是這樣設計的,最後一棒往火炬台上一放,就是主火炬,不再點任何大火。”
據開幕式主創人員披露,北京冬奧會火炬使用的是航天氫氧發動機燃燒技術,相比于傳統丙烷燃料,氫氣綠色、環保、無污染,但易燃、易爆、易洩漏,控制難度大,如果不做處理,勢必會影響主火炬效果,是以此前曆屆冬奧會還沒有成功使用氫氣作為火炬燃料的先例。但在多方科研人員的努力下,結合導演團隊創意,最終設計出氫氣燃燒穩焰結構,并将火焰顯色劑固化其上,使燃燒的氫氣呈現出溫暖、跳動的視覺效果。
“在設計和研制過程中,我們收集了近一個世紀曆屆冬奧會火炬的相關情況,借鑒了各國成功經驗。奧運火炬燃料從最初的鎂塊,逐漸演化成丙烷,再到如今無污染、零碳排放的氫氣,展現了北京冬奧會的綠色環保追求和我們國家的科技實力,也有助于後續促進國内氫能技術的推廣和發展。與以往熊熊燃燒的火炬相比,大約可節省99.9%的能量,低碳環保的理念盡顯其中。”研制團隊有關負責人介紹。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5日 06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