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中國節·春節丨【年俗月曆·大年初五】擡花杠 亮亮相

網絡中國節·春節丨【年俗月曆·大年初五】擡花杠 亮亮相

今天(2月5日)是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到了這天,進入除夕以來的諸多講究和禁忌(如不準動剪刀,不準做針線等)即告解除。今天的年俗月曆,帶領大家領略一種極具河北地方特色的民間花會舞蹈——栾城擡花杠。

擡花杠與“太行明珠”蒼岩山淵源頗深,蒼岩山有三皇姑廟,擡花杠即脫胎于民間對三皇姑的祭祀儀式,以舞者肩擡三皇姑聖像“過駕”而得名,是祭祀舞隊中的領隊舞種。如今,擡花杠弱化了祭祀儀式色彩,逐漸演變成群衆自娛性的民間團體舞蹈藝術。

網絡中國節·春節丨【年俗月曆·大年初五】擡花杠 亮亮相

一副花杠由二人擡,杠子用竹料加工制成,所擡之物稱為“杠箱”,領杠人手持船槳狀押杠牌,表演者有俊杠(富杠)、醜杠(窮杠)之分。擡杠時杠子不能過肩露頭,不能用手扶杠,二人做同向、相向、相背而擡的表演,高至頭頂,低至臀尖,都是杠子的活動範圍,基本的動作有“燕凫水”“老虎大蹶尾”“大抹坐”等,表演套路有“珍珠倒卷簾”“五福捧壽”“十三太保”“二十八宿”等。有順口溜稱:“挺胸蹶臀腰為軸,騎馬蹲裆剛帶柔,甩臂晃頭随杠顫,腳步輕挪身帶扭,風趣活潑幅度大,大駕小駕它領頭。”既描述了擡花杠的動作形象及特點,也說明了它在祭祀舞隊中的領隊地位。擡花杠整個表演在手執令牌的領杠人指揮下進行。要求領杠人做到“手眼快,腳步輕,掄起令牌帶風聲。前腿弓,後腿繃,舞罷一番要造型(亮相)”。

網絡中國節·春節丨【年俗月曆·大年初五】擡花杠 亮亮相

擡花杠沒有任何樂器伴奏,擡杠舞動時,杠箱上下顫動,使杠箱上的鐵環發出哒哒的聲響,恰與舞蹈合拍,這種特殊的伴奏聲與舞蹈融為一體,别有一番情趣。

擡花杠舞蹈動作粗犷質樸,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表演時可單駕亦可多駕,杠子在舞者的頭、肩、背、臀等部位不斷滑動,配以站、卧、蹲、躺等翻騰動作。舞者須有高超的藝術技巧才能使杠子自由翻轉,同時必須準确掌握杠子上下颠顫的幅度,使其頻率與其他花杠合拍,還要嚴防杠箱左右擺動,避免失控。

在中國的衆多民間舞蹈中,擡花杠以其簡約古樸卻又不失技巧性、觀賞性而獨樹一幟。發掘、搶救和保護擡花杠,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民間舞蹈,以及研究其他民間藝術都有一定的學術參考價值。(編輯趙少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