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幕式創意新亮點多(盛會進行時)

開幕式創意新亮點多(盛會進行時)

2月4日晚,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的“建構一朵雪花”環節。 新華社記者 楊 磊攝

開幕式創意新亮點多(盛會進行時)

2月4日晚,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左)、趙嘉文将火炬嵌入雪花台。 本報記者 李 舸攝

鳥巢 流光溢彩

本報記者 李 洋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如何以最佳效果突出現代感?這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主創團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月4日夜,按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給出答案:運用大量數字科技,與美學創新融合,為觀衆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巨幅“畫軸”令人印象深刻。從夏奧會到冬奧會的14年間,螢幕顯示技術迎來進一步飛躍,非凡的光影效果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開幕式場地中部由1.1萬平方米的LED高清顯示屏構成,猶如一塊晶瑩剔透的巨大冰面。地屏不僅面積大,科技含量也很高,能夠傳遞出“冰面”的千變萬化,展示出視覺與人和裝置的互動。

開幕式現場,一塊LED豎屏與地屏關聯,為觀衆打造出夢幻般的冰雪世界。“冰面”流光溢彩,奧林匹克格言與空中的跳台滑雪項目剪影交相輝映,彰顯冰雪運動之美。“一滴水墨”滴到地面,幻化成“黃河之水天上來”,鋪滿全場,赢得觀衆陣陣驚歎。

冰雪五環是此次開幕式的一大亮點。伴随着絢麗多彩的燈光,6名冰球運動員與影像“冰球”擊打互動。在“冰球”反複撞擊下,冰屑滾滾散落,晶瑩的冰雪五環“破冰而出”。科技範十足的冰雪五環懸在空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冰雪運動選手彙聚其下,成為本屆冬奧會開幕式的經典瞬間。

主火炬亮相一直是觀衆期待的場景之一,而此前多次出現的“大雪花”,就是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台。火炬點燃如何克服低溫、大風等環境影響?火炬燃燒系統負責人宋曉峰介紹,團隊除了進行結構、燃燒方面的理論計算,還進行了大量實驗,比如風洞實驗、燃燒實驗等。

“技術上的關鍵問題要求100%的可靠性,我們從2021年10月進入鳥巢以來,進行了多次合練。從制作、安裝,再到調試,每天都是在淩晨2點到7點進行。”宋曉峰說,“看到最後一棒火炬順利燃起,還有觀衆滿意的神情,所有付出都值了。”

火炬 耀亮長空

本報記者 季 芳 陶相安

2月4日夜,中國“00後”冰雪運動選手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和趙嘉文共同高舉火炬,成為北京冬奧會最後一棒火炬手。

他們的身後,象征着91個參賽代表團團結、彙聚的雪花台散發出耀眼光芒。在全場觀衆注目下,“飛揚”火炬嵌入雪花台——絢麗的焰火漫天綻放,這一刻,鳥巢沸騰了。

當晚,奧林匹克之火在國家體育場内經過了6棒傳遞。

第一個高擎火炬跑進會場的,是19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時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幕式旗手趙偉昌。在他看來,“國家強盛、民族興旺,能在家門口傳遞火炬,是巨大的榮譽。”

前短道速滑運動員李琰作為第二棒火炬手,一邊前行,一邊向全場揮手緻意。退役後,她曾帶領中國短道速滑隊走過3個奧運周期,在溫哥華冬奧會上創造攬下4金的佳績。

随後,楊揚點燃火炬。作為中國冬奧會首金獲得者,同時是北京冬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她見證着冰雪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壯大。

第四棒火炬手蘇炳添代表着“突破”。他在2021年夏天重新整理男子100米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進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隊選手。挑戰極限、超越自我,同樣是中國冰雪運動選手的共同信念。

第五棒火炬緊握在短道速滑冬奧冠軍周洋手中。她曾在3屆冬奧會奪得3枚金牌,将頑強拼搏的身影留在冬奧賽場。

奧林匹克之火,在一代代中國體育選手手中傳遞,象征着中國體育走過的奮進之路。

最終,火炬傳遞到冰雪運動新生代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和趙嘉文手中。趙嘉文将成為首位登上冬奧會北歐兩項賽場的中國隊選手,迪妮格爾·衣拉木江跨項從事越野滑雪的時間不長,卻一直為中國隊重新整理着該項目在國際大賽上的好成績。

全場燈光暗了下來,美麗的夜色中,雪花台發出璀璨光芒,靜候火炬到來。

“飛揚”火炬嵌入,雪花台旋轉上升,構成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奧林匹克之火以“微火”的形式在國家體育場燃燒,這是奧運史上全新的一幕。

一簇小小的火苗,卻擁有照亮世界的能量,北京冬奧會為奧林匹克留下了又一個經典瞬間。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05日 05 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