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國運動員“花式”點贊冬奧村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陳青青 白雲怡 叢超】北京冬奧會開幕正值中國春節,冬奧村裡充滿濃濃的年味,處處可看見春聯、福字和燈籠。外國運動員們不僅在餐廳中品嘗餃子、春卷等中國傳統美食,還紛紛在社交媒體平台上“花式”秀起自己在冬奧村的所見所聞。其中,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成了他們照片、視訊中出鏡率最高的“大明星”。加拿大運動員亞當·倫納斯表示,到目前為止,他最酷的體驗之一就是在冬奧村的一角看到了中國長城,“在比賽場地附近還能看到長城上點亮的燈光。”

外國運動員“花式”點贊冬奧村

“當時我差點哭出來”

“非常感謝這一切,無法描述我的感受!”首次參加冬奧會的捷克花樣滑冰運動員娜塔莉·塔施萊羅娃在近日釋出的北京冬奧村Vlog中感慨道。視訊中,娜塔莉展示了她在冬奧村收到的各種禮物和紀念品:印有北京冬奧Logo的背包、紅色包裝的年貨禮包以及她最喜歡的冬奧吉祥物冰墩墩玩偶。“當時我差點哭出來”,娜塔莉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她看到禮品袋中的冰墩墩玩偶時非常激動,她和隊友此前就商量,要購買印有冰墩墩形象的鑰匙扣和枕頭,因為它們實在太可愛了。在娜塔莉的自拍視訊中,甚至在睡覺前都要提到:“與我的熊貓的第一個晚上……”

巴西鋼架雪車選手妮可·西爾維拉也是冰墩墩的超級粉絲。她給《環球時報》記者發了很多在冬奧村的留影,其中最多的就是和吉祥物的合影:和冰墩墩雕像的拉手照、和冰墩墩抱枕的自拍,以及冰墩墩和巴西國旗的合影。她表示,冬奧村的環境非常“酷”,房間裡有很多有趣的奧運元素裝飾。

外國運動員“花式”點贊冬奧村

見到冰墩墩無法自拔的還有芬蘭女子冰球運動員皮特拉·涅米甯。她在社交媒體上秀出了一段冰墩墩抱枕的小視訊,向粉絲展示北京冬奧村的冰墩墩抱枕是怎樣一秒鐘“變身”毯子的。

“零重力床”獲怒贊

運動員們對冬奧村房間裡的“零重力床”也是贊揚聲一片。“零重力床配有遙控裝置,可以随意調節床頭和床尾的高度”,加拿大冬季兩項運動員亞當·倫納斯在接受加拿大《星報》采訪時說:“躺在床上,你可以擡起腳和頭,把它們放在你想要的任何位置。”

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美國雪橇運動員薩默·布裡徹在TikTok的一段視訊中展示了零重力床的多種功能,并稱這是“驚人的”。在這段視訊下面,代表美國參加2020年夏季奧運會的橄榄球運動員伊洛娜·馬赫回應說,東京奧運會的床太小了,“我躺在床上後背痛了一周”。

波蘭跳台滑雪運動員彼得·齊拉在接受波蘭電視台體育頻道采訪時表示,與前幾屆奧運會相比,北京冬奧會可能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都更有條理。”齊拉和他的隊友一樣,對張家口冬奧村房間的寬敞明亮印象深刻。

“他們真的什麼都有”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美國隊單闆滑雪選手肖恩·懷特參加過4次奧運會、3次獲得奧運金牌,但他仍然對北京冬奧會的飲食印象深刻。“他們真的什麼都有。”視訊中,懷特掃視冬奧村餐廳四周,看到沿一面牆排列了多個食品站,每個站都有從業人員管理,每個站都有彩色辨別,标明提供的食品種類。第一站包括沙拉吧、熟食店、水果和甜點。後面還有中國菜、亞洲菜、世界菜、披薩和意大利面,以及“特色菜”等攤位。懷特說:“取餐時我們必須戴上一次性塑膠手套,以確定安全。”

“冬奧村提供的飲食真的很棒”,美國隊單闆滑雪選手瑪迪·馬斯特羅在社交媒體上展示了一些食物的特寫鏡頭,包括蒸西蘭花、白米飯、面條和粥。還有其他早餐食物,包括煮雞蛋、烤洋芋、豆類和煎蛋卷。她還介紹,餐廳從業人員穿着淡粉色和藍色的圍裙,還戴着帽子、手套、口罩和塑膠面罩等,餐廳地闆上還畫有提示保持社交距離的線。

加拿大運動員倫納斯說:“餐廳确實很繁忙,這可能是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去過的最繁忙的地方之一。”冬奧村裡除了中國菜,還有必勝客和肯德基,“這些餐廳經常爆滿。餐飲服務每天從早上5點一直營業到晚上11點,零食則全天供應。但感覺相當安全,所有從業人員都穿着防護服。”

閉環也豐富多彩

巴西運動員西爾維拉在社交平台上還分享了她在北京冬奧村理發和訓練的日常。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北京機場的防疫檢測措施非常迅速友善,自己一下飛機就很快登上了前往冬奧村的大巴。“盡管新冠疫情下運動員的活動受到一些限制,但冬奧會的從業人員已經盡所有可能做到了最好”。

“雖然運動員每天都需要進行核酸檢測,但這是為了確定每個人都是安全的,可以順利完成比賽”,捷克運動員娜塔莉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盡管所有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都必須處于閉環内,但她并不覺得自己在“狹小的泡泡”中。“冬奧村面積很大。運動員可以在這裡散步1小時,還會發現一些之前沒去過的地方。”

不僅國外運動員,衆多外媒記者也對北京冬奧組織者贊歎不已。俄羅斯塔斯社以《從“機器人大廚”到“會飛的面”》為題報道稱,北京冬奧會的組織者決定讓機器人在主媒體中心的媒體餐廳為各國記者做飯。菜單上既有傳統中餐,也有西方的漢堡和薯條。在透明的廚房裡,十幾台機器人能獨立烹饪。把菜品送到餐桌上則是由送餐機器人完成的:這些機器人沿着天花闆下懸挂的玻璃軌道移動。當機器人移到所需的餐桌上方時,一個盛着食物的托盤就會“從天而降”,顧客隻需把食物從托盤上取下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評價該餐廳的場景“就像一部科幻電影”。報道稱,疫情期間,使用機器人能夠避免人與人的接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