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期的《長津湖之水門橋》,你去看了嗎?
片方出品人說:“和《水門橋》比起來,《長津湖》隻能算是一部超長的預告片。”
作為《長津湖》的續集,影片上映首日,就陸續打破17項紀錄。

“本以為是一部借着主旋律故意煽情的片子,但沒想到它能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震撼,以至于走出影院都站不穩!
鋼七連的每個戰士,都把保衛祖國這種堅定和決心,演繹得淋漓盡緻。”
還有人邊看邊哭,因為片中有太多戳人的場面。
不同于杜撰的故事,這是段真實的曆史。
即使最後取得了勝利,我們也沒能體會到勝利的快感。
很難想象,我們的先輩用迫擊炮和小米加步槍,硬生生地打退了敵人的鋼鐵洪流。
單薄的身軀,又沖過了無數次槍林彈雨。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毅力?
無論你是否看過這部電影,不妨先了解這3件事。
你将對先輩們,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為什麼要三炸水門橋?
作為敢死隊中唯一幸存下來的副連長姜慶雲(老人于去年3月18日去世),是炸橋任務的見證者:
“100多人的連隊隻剩下16個人。
其中一名排長帶着其他15名戰士繼續沖鋒,全連最後隻留下了1個人。”
零下40多度的氣溫,戰士們已經斷糧兩天。
他們反穿棉衣,背着幾十斤的炸藥包,在夜色的掩護下,奔着水門橋強行突襲……
水門橋舊址
就在不久前,美陸戰一師吃了敗仗,為了儲存實力,他們選擇撤離。
位于古土裡以南6公裡處的水門橋,是剩下1.4萬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
隻要通過了這裡,前友善是寬闊的平原,美軍的機械化部隊便可利用速度逃出生天。
一場圍繞水門橋的“炸橋”與“修橋”,成為敵我雙方,互相拉扯的戰略焦點。
但我們大大低估了美軍“基建狂魔”的實力。
前兩次炸毀橋面,美國的工兵不到24小時就恢複完畢。
第三次炸橋,志願軍連續三次進攻,終于炸毀橋墩。
可敵人卻連夜組織了100多名技術人員,在完成實驗後,用巨大的降落傘将8套鋼梁元件空投至陣地。
空投時場景
不到兩天,美軍再次架橋成功。
他們心驚膽戰地通過水門橋,但等待他們的,是我軍早已部署好的第二處埋伏……
真正的戰場,到底有多慘烈?
美軍的辎重和車輛陸續從水門橋經過,附近高地埋伏好的志願軍陣地,卻遲遲沒有槍響。
為什麼要眼睜睜地看着敵人溜走,埋伏的志願軍是睡着了嗎?
部署的軍官急得幾乎要破口大罵。
戰士們趕忙去檢視現場,可這一看,眼淚瞬間模糊了雙眼。
那些趴在雪裡伏擊敵人的戰士們,如冰雕般一動不動,全部犧牲。
他們被活活凍死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裡。
電影的上映,打開了許多老兵沉重的記憶。
老兵王群森至今還記得,他曾背着一個戰友跑,戰友的腸子拖在地上很遠距離,他又重新奔過去,拿來放到戰友肚子裡!
老戰士丁根昌回憶當時自己的連隊,差不多200人,最後隻剩下了20個人。
88歲的尚瑞堯第一次執行任務,不是打仗,而是去收殓烈士遺體。
到處都是血水和背包,還有戰士們的遺體,他當即忍不住抱頭痛哭。
在雪地裡熬了3天3夜,周全第終于聽到沖鋒的号角,可他的四肢早已沒了知覺。
看到戰友往前沖,他卻隻能任憑眼淚簌簌地往下流。
劉石安老人曾親眼目睹敢死隊的沖鋒。
30多人把手榴彈6個一組綁在一起,前赴後繼往前沖。
當來到坦克身邊時,隻剩下了兩個人,還都負了傷……
不要覺得電影的場面誇張。
創作者的想象力,不足以描述血與淚的交鋒。
真正的戰場,遠比銀幕中的故事更加血腥慘烈。
聯合國軍如何評價志願軍?
曾看過一部紀錄片。
裡面的美國退役老兵,回憶起中國志願軍,眼神裡充滿了恐懼:
“你不必去找他們在哪裡。
他們在你背後,在你面前,在你周圍……”
許多高傲的美國大兵,都曾經受過太平洋戰場的洗禮。
他們裝備精良,海陸空三軍緊密配合,是世界上最強悍的部隊。
但在真正見識到志願軍的實力後,許多人再也不敢輕視。
聯軍中,澳洲軍隊善于近戰。
記得有一次短兵接觸,志願軍防守陣地隻有三十人,澳洲軍隊在人數上占據優勢。
面對敵人,三十名志願軍士兵絲毫沒有懼色。
他們在氣勢上完全壓制對方,甚至到最後,他們還對敵人發起了反沖鋒,澳軍被吓得潰不成軍。
一位叫麥克·瓊斯的老兵在日記裡寫道:
“中國士兵太可怕了,每一個人都想跟我同歸于盡,他們根本不怕死!”
美國第一騎兵師的約翰少校,在戰後接受采訪時稱:這場戰争,簡直就是為他們準備的一場“中國式葬禮”。
前美國陸軍将軍麥克爾艾倫甚至直接放言:“隻有傻瓜才選擇中國作對手。”
美國學者貝文·亞曆山大在《北韓,我們第一次戰敗》中,總結了這場刻骨銘心的戰鬥:
最令人感到沮喪的是,紅色中國人用少得可憐的武器和令人發笑的原始補給系統,居然遏制住了擁有大量現代技術、先進工業和尖端武器的世界頭号強國美國……
我們的志願軍,有着西方軍人讀不懂的精神。
幾千年來,我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
它支撐着我們這個民族,從受盡屈辱到奮力崛起。
它薪火相傳,百代不衰。
正因為如此,無論何時,我們都有信心逆風翻盤。
這便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電影首映的當天,一位來自淄博的老兵止不住激動的情緒,熱淚盈眶:
“看到了嗎?我們那個時候,一個連都犧牲了。
我們要記住烈士,我們要沿着烈士的道路,繼續前進!”
一頂軍帽,頂着祖國的重托;一身綠軍裝,裹着單薄的血肉身軀;一杆鋼槍,挑着勝利的希望。
當志願軍戰士們前仆後繼地沖鋒時,他們想的是取得前方的勝利,是保衛剛剛建立的新中國,是讓我們這一輩不再飽受戰争之苦。
沒有人喜歡打仗,但他們義無反顧地接過了曆史的重任。
甯可鮮血流盡,不失一寸國土。
一部愛國主義電影的上映,不是為了讓我們在心裡樹立敵人。
它讓我們銘記,先輩的犧牲,痛的教訓,和平的來之不易。
點個【在看】,緻敬所有保家衛國的志願軍。
家國故土熱血溫情,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