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會火炬外觀設計師:“跟100年來都不一樣”的點火方式是如何煉成的?

冬奧會火炬外觀設計師:“跟100年來都不一樣”的點火方式是如何煉成的?

作 者丨鄭青亭

編 輯丨林虹

圖 源丨圖蟲

2月4日晚8點,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在開幕式上,點燃奧運聖火無疑是觀衆們最期待的環節。總導演張藝謀稱,點火方式很颠覆,跟100年以來都不一樣。在點火方式被揭曉前,當天下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2022北京新聞中心專訪了北京冬奧會火炬外觀設計師、阿裡巴巴首席工業設計師李劍葉。

冬奧會火炬外觀設計師:“跟100年來都不一樣”的點火方式是如何煉成的?

北京冬奧火炬整體外觀極具動感和活力,主體的銀色和紅色象征冰火相約。火炬自下而上有着寓意吉祥的祥雲紋樣,巧妙的漸變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是對2008年北京奧運的傳承和延續。内外雙層結構如絲帶飄舞,最後和飛揚的聖火融為一體。

談及火炬的設計理念,李劍葉用一句話概括道,希望能夠表達中國文化,展現中國人的精神面貌。他指着火炬上動感、飄逸的紅色線條說,它寓示了一種向往光明、美好而蓬勃的生命力,也表達了人類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力量。

李劍葉說,從造型上看,火炬既像紅旗的一角,又像飛舞的紅絲帶,還像一片飛起的樹葉,在這些形象背後是一個極具中國文化意味的表達——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我想表達的是,人和自然要和諧共處,也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

同時,火炬的線條非常有動感,有點像賽道,也有點像山巒的感覺,還有點像花樣滑冰運動員在旋轉。對此,李劍葉說,希望火炬能夠展現奧運的力量、速度和動感,在展現“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的同時,也能展現出團結的力量。

據介紹,在火炬交接時,兩支火炬的頂部可以緊密相扣,就像握手一般。這個既是設計上的巧思,又象征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互鑒,一如讓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北京冬奧會的願景。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當下,火炬可能就像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說:她是黑暗隧道盡頭的那束光。

讓北京冬奧會火炬充分展現中國文化,是設計團隊從一開始就定下的目标。李劍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道,從外觀上看,“飛揚”火炬蘊含着豐富的中國元素,比如,寓意吉祥的祥雲紋樣、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

“我覺得最大的中國元素是紅旗漫卷的形态……我看到《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時,紅旗飄飄的開場畫面給我很大的力量感,我覺得每個中國人看到它的時候,都會産生很自豪、很驕傲的情懷。同時,我覺得,這種中空的設計跟很多現代奧運火炬的封閉形态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表達。”他說。

另外,别具一格的燃燒方式在奧運火炬的設計曆史上更是首創,聖火在内外飄帶的夾層處點燃,形成盤旋騰空的火龍。李劍葉說,這條火龍由燃燒管上24朵由小變大的火焰組成,象征着24節氣,也預示第24屆冬奧會,是傳統和現代的巧妙結合,同時也展示了一種文化自信。

除了人文元素,“飛揚”火炬還蘊含了豐富的科技元素。為了展現“綠色”辦奧理念,火炬材質選用碳纖維立體編織材料,降低了火炬重量,燃料使用環保氫燃料,實作火炬燃燒的零排放。這個是奧運火炬曆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氫燃料。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張可

冬奧會火炬外觀設計師:“跟100年來都不一樣”的點火方式是如何煉成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