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Qing聽丨都市打拼為防催婚“抱團取暖”白領客串紅娘月老

作者:壹現場
Qing聽丨都市打拼為防催婚“抱團取暖”白領客串紅娘月老

“家門還沒進去,家人就開始催婚,還讓不讓好好過個年……”回到河南商丘的張女士在自媒體上傾訴。

一年一度的春節,萬家團圓,但對早已超過結婚年齡的未婚年輕人來說,從工作的城市回到家鄉,等待自己的可能是一個長輩親友輪番催婚現場會。

不過,為了避免被催婚,也有一些熱心白領,自發為身邊的青年男女搭橋鋪路。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中得知,“兼職紅娘”“兼職月老”正成為一個“新興職業”。

七天假期六場相親 網絡流傳着“渡劫”指南

“過年回來在爸媽身邊就是好,什麼都不用做,家裡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可能最煩的一件事就是催婚……”有網友爆料。

其實在春節長假之前,媒體就關注到了每年都要上演的催婚這一現象。

“你爺爺走後少了一頁,妹妹出嫁又少了一頁,這5年之内,我們家人口流失了三分之一……”有媒體報道,1月24日,湖北荊州,一位媽媽拿着戶口本對兒子念叨,上演花式催婚,“你作為這戶口本的一分子,既不引進又不産出,以後該怎麼辦自己得知道!”

江蘇的單身女白領小夏因長輩們催婚倍感壓力,晚上睡不着,白天沒精神上班。春節七天假期還未開始,小夏就得知自己被安排了六場相親。經診斷,她患上了“節前綜合征”。

擔心家裡出現剩男剩女,不少家長都會發動親戚朋友為子女尋找合适的相親對象。也有家長屢屢催婚失敗,最終選擇了放棄。更多的家長,仍在堅持催婚。

另一方面,催婚肯定會引發部分年輕人的反感。有媒體報道,一些年輕人将疫情作為借口,直接躲避回家而選擇就地過年。也有網友轉發關于被催婚一族的“渡劫”指南,提供妙招狠招,供恐懼催婚者選用。

其實避免被催婚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适婚年齡尋覓另一半,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都市裡的不少白領,看到身邊的剩男剩女有尋覓另一半的需求,義務當起了紅娘和月老。

8年前的一次朋友圈征婚 她和妹妹成為兼職紅娘

“妹妹的對象就是我介紹的,他們早已步入婚姻殿堂。”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李琳(化名)坦言。她此前是北京某都市報的社會新聞記者,目前在一家公司上班,由于工作的關系,認識的采訪對象比較多,交往的人也多。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為在北京工作的妹妹介紹了一個對象。兩人都有擇偶需求,處于被父母催婚的對象。雙方很快墜入愛河,攜手進入婚姻殿堂。

深知在都市裡打拼的年輕人奮鬥的艱辛,身邊一部分人忙于工作,慢慢就成了大齡剩男剩女,能不能為他們搭建一個交往相識的平台呢?

于是,從2014年開始,李琳不定期将微信朋友圈和自己接觸到的上百名年輕人拉到一起,進行交友聯誼活動。妹妹李晴(化名)也加入進來,和姐姐攜手。

“北京一家學校的負責人得知我們義務幫年輕人進行線下交流,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公益活動,甚至主動提出可以在周末提供場地。”李晴告訴記者,她和姐姐李琳都是熱心腸,覺得幫助身邊的人可以帶來成就感,是以8年來一直在堅持。

最開始,李晴希望來參加的人都是朋友或者朋友推薦的,保持一個小圈子内,以防出現問題。

“現在,我從事的是共青團系統的工作,有關部門還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活動經費上的支援,開展起來更順利了。”李晴說,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她發現,不少20多歲進入适婚年齡的年輕人都有被長輩催婚的經曆,是以她的“工作”範圍越來越大。

有意向的年輕人将自己的擇偶需求和個人情況發到平台上之後,李晴會查詢有沒有合适比對的對象,然後将人邀請到一起參與活動。

“2020年的一場活動中,我發現一個1992年出生的女孩家裡人催得比較急,她确實也有擇偶意向。另外,有一個小夥,和女孩同鄉,兩人年齡接近。于是在活動時,就把他們放在一起。”李晴說,沒想到兩人真的因為這次活動認識組成了一對,現在已經結婚。

策劃組織大家在一起,不能隻是單純的見面交流,李晴會帶着義務植樹、包餃子、挖蕃薯,或者參加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動。

在組織過程中,李晴确實體會到了家長對子女婚姻的關注。一個出生于1981年的女士,想找同齡的男士,但是同齡的男士往往希望找更年輕一點的,是以這位女士一直沒有找到合适的對象。女孩的媽媽很着急,不定期聯系李晴,讓她幫忙多留心。“家長甚至動手幫着女孩聊天,就是希望女兒早日結束單身。”

談戀愛其實是大家的私事,李晴并不強行打聽,但隻要聽說有人悄悄牽手,她就很開心。“起碼真到春節的時候,見到長輩們,他們不用被大家催婚了。”

不完全統計,經過李琳、李晴姐妹介紹,8年來有超過50對年輕人成功找到了另一半,多人已經結婚生子。

愛幫他人 年輕小夥機緣巧合成兼職月老

出生于1993年的李維剛剛來到北京,此前在安徽宣城工作,他在業餘時間成功介紹5對青年男女戀愛,其中3對已經結婚生子。

“随着網絡的發展,大家都知道長輩催婚的各種故事,是以我也想着幫助一下身邊的人解決單身問題。”李維說,他第一次為人介紹對象是幫助一個大學男同學。那名男同學性格比較内向,交友範圍有限,得知對方沒有對象而又頻頻被家長催婚,就想到夫妻認識的一個女孩,她也處于同樣的情況。于是,李維邀請雙方吃了一頓飯,沒想到兩人相見恨晚。“過了一陣,我的那個同學說他去東北了,其實就是去見女孩的家長,兩人正式宣布在一起了。”

這次成功當了月老,李維就開始留意身邊的單身朋友,一發而不可收。幾年下來,已經有5對成功牽手。

說起曾經的案例,李維介紹,男女之間認識并成為戀人,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人介紹,也有一部分需要緣分。“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我幫他介紹了一個鋼琴老師,自認為條件相當,沒想到雙方沒有眼緣,男方多方追求,就是沒有打動女孩。”

80後“媒人張” 義務搭建交友平台

今年39歲的張志興居住在河北燕郊,在北京一家央企上班,早已組建幸福家庭,他稱自己是“媒人張”。2022年1月6日,朋友通過微信聯系張志興:“我身邊有幾個單身女孩想找對象呢,你身邊有沒有年齡相當的單身男孩啊?”

張志興很熱心,不到一天時間便搜羅了好幾個單身男孩,經過溝通,與朋友那邊的單身女孩一一介紹。有意無意的,張志興和朋友扮演起了媒人的角色。

Qing聽丨都市打拼為防催婚“抱團取暖”白領客串紅娘月老

張志興與朋友商議,既然身邊有這麼多的單身男女,咱們又是熱心腸,可以在空閑時幫大家介紹對象。對方聽後一拍即合。“中國紅娘月老公益群”于2022年1月8日正式建立。開始的時候,入群的單身男女就是張志興和朋友身邊的幾個人,單身男入男群,單身女入女群,兩個群一共不到10個人。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想幫身邊人介紹對象,光靠這兩個月老還不行,得有女紅娘啊。張志興往自己的社交群裡發消息,立馬得到了一些熱心朋友的呼應。截至目前,“中國紅娘月老公益群”已有8位紅娘和月老,4男4女,大家雖然來自不同的行業,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熱心腸,真心實意想幫身邊的單身男女介紹對象。其中,前面所說的李維便是其中的一名月老。

張志興制定了單身男女入群須知:大專以上學曆,最好在北京及周邊的單身/離異男女,也不排斥其他區域。入群前需如實填寫單身青年資訊統計表,包含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高、體重、工作機關、學曆、興趣愛好以及對另一半的要求等資訊。單身男女的個人資訊隻有紅娘月老可見,不會洩露。

紅娘月老如何幫大家介紹對象的呢?張志興說,戀愛五部曲: 第一步,根據大資料比對資訊,讓雙方知曉對方情況;第二步,如感覺有希望,雙方私下加微信和電話,開始線上交往;第三步,線上聊得比較好,轉為線下見面相親;第四步,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确定男女朋友關系;第五步,牽手成功者邀請紅娘月老共同見證幸福時刻,線下聚會。

他多次在微信朋友圈釋出相關資訊,每次發一次消息,張志興的3000多位微信好友中,都會有人私信:“我身邊有單身者,他們想入群!”

目前中國紅娘月老群裡已有14位單身男孩,30位單身女孩,有70後、80後、90後,大家有在北京工作的,有在河北燕郊工作的,還有在其他地區工作的。

“8位紅娘月老已經給十幾對單身男女比對,有的還處于線上聯系,出于疫情原因,再加上大家的工作都很忙,線下見面相親着實困難。”張志興介紹,有人已經線下見過面,相過親了。“談戀愛不是去超市買東西,沒那麼快。是以,紅娘月老們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有人剛剛告訴我,他要在2月14日求婚!”

擇偶範圍需拓寬 工作家庭兩不誤

大城市忙忙碌碌的快節奏,每天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大多數人不敢停下腳步喘歇,日複一日,将個人問題抛之腦後,慢慢成為大齡剩女、大齡剩男,是以往往沒有及時組建家庭。

如何避免成為剩下的哪一個呢?兼職紅娘李琳介紹,不少人的活動圈子太小,認識的異性有限,再加上忙于工作,如果家長不及時催婚,可能就會導緻越來越不好找合适的對象。

“内向,加上每天都埋頭工作,就可能會忽視自己的生活。”李琳坦言,剩男剩女或多或少都存在自己的問題,是以能夠自己發現并做出調整,當然更好。

而李晴則透露,有人的擇偶條件過于苛刻,對尋找另一半有害無益。“比如,有的人是海澱區的,他要求對象必須是海澱區的戶口,這樣的範圍就會限制自己。”

兼職月老李維說,年輕人一定要盡量讓自己變得熱情、開朗,熱愛生活,多參加公益活動,對這個社會充滿善意,那樣的話,大家肯定會工作家庭兩不誤。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振傑

編輯/張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