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古代奧運到北京冬奧 和平基因為何始終傳承? | 東西問

從古代奧運到北京冬奧 和平基因為何始終傳承? | 東西問

體育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總章程《奧林匹克憲章》多次強調建立和平、更加美好的世界。從古代奧運到北京冬奧,和平基因一直蘊于奧林匹克精神之中。

從人類文明史視角看,奧林匹克為何始終傳承和平基因?以體育為媒的東西對話對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有何啟示?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有何共同語言?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人文奧運)研究中心研究員高富貴日前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作出深度解讀。

現将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古代奧運會曆經1170年,舉行290多屆。如今現代夏季奧運會已舉辦32屆,第24屆冬奧會即将在北京開幕。以奧林匹克為代表的體育精神為文明發展豐富了何種内涵?

高富貴:關于古代奧運會的傳說很多,但各界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認識相當一緻,即公平競争、崇尚和平、提升健康。或許是受神話影響,古希臘人民通過競技運動表達對英雄的崇敬。文藝複興運動後,古代奧運會對人自然特性的肯定與啟蒙精神互相激發,引發了時人對古代奧林匹克精神的探索。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思考恢複奧林匹克運動時,正值西方殖民運動高峰。雖然現代化浪潮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科技進步和人類交往,但也出現了基于現代民族和國家體系所必然帶來的、對于後發性現代化國家的主權侵略和資源掠奪。

顧拜旦在《體育頌》中高歌:“啊!體育,你就是正義!你展現了在社會生活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這說明,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從一開始就展現出有識之士對西方文明内在沖突的反思,試圖從古代奧林匹克精神中吸取多元文明和平共存的智慧。

由此可見,從文明史的角度看,奧林匹克運動雖然起源于希臘,但從起始就呈現出足以成為人類文明基礎的價值觀,反對霸淩、掠奪和對弱小民族的歧視。奧林匹克運動旨在超越國籍、民族、政治、宗教、膚色和語言的限制,促進人類社會和平、團結、友誼和進步。

中新社記者:現代奧運會将奧林匹克宗旨與“休戰”傳統合二為一。第7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奧林匹克休戰決議,呼籲以和平和外交手段解決沖突。奧林匹克為何始終傳承和平基因?

高富貴:和平是全人類共同願望和追求目标。無論是從起源、宗旨、精神還是目标來看,奧林匹克運動的每個細胞都滲透着和平基因。

古希臘時期每當舉行奧運會,城邦之間必須停戰以便各地運動員參加比賽,并允許各地觀衆前往觀賽,違反者将被禁止參賽。“神聖休戰”充滿了飽受戰亂之苦的人們對和平的渴望。現代奧林匹克同樣誕生在受戰争威脅的環境中,是以奧林匹克運動一直把謀求人類和平的崇高理想作為自身追求。換言之,缺少了和平的因素,奧林匹克運動就會失去光彩。

顧拜旦把現代奧運會的主要宗旨确定為“和平、友誼、進步”,把國際體育比賽稱為“未來的自由貿易”,将運動員稱為“和平的使者”。體育運動作為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必須為所有人享有,這是人類追求本能體驗的努力。奧運會為人類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沐浴和平的精神家園。

古希臘人通過“神聖休戰”來呼喚和平,通過舉行奧運會強化城邦間交流。現代奧運會則主張加強國與國之間交流、人與人之間了解,通過團結精神和樂觀主義建構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奧林匹克運動追求和平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靈魂。

在世界面對諸多紛争和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北京冬奧會将是展現人類團結、韌性和合作價值的寶貴契機。正如北京冬奧會主題口号“一起向未來”所昭示的,大家應該在奧林匹克旗幟下團結合作、共克時艱,點燃屬于人類的希望之火,一起邁向未來。

中新社記者:2021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在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之後,再加入“更團結”。奧林匹克運動倡導和平與團結,對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有何啟示?

高富貴:“更團結”的加入展現出國際奧委會在全球性挑戰下對人類和平發展的再思考,為奧林匹克運動賦予了新内涵,呼籲全人類作為共同體團結起來。

奧運會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把不同國家聚集起來的賽事平台,無論在規模還是水準上,對國際社會的感召力有目共睹。全球化在帶來更多接觸機會的同時,不同族群、不同的文明之間的誤解和對立也日趨尖銳。在共識危機前,奧林匹克運動已不再隻是競技賽場上個體和群體榮譽的展現,更被賦予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不屈服的意義指向。

此外,在疾疫共識危機背景下加入的“更團結”,也是倡導人類與自然作為共同體的“更團結”。比如多屆奧運會都曾呼籲“綠色奧運”,這種可持續辦奧理念展現出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

中新社記者:近年來随着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奧林匹克文化多元化程序加快,以體育為媒的東西對話對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有何啟示?

高富貴:西方國家對奧林匹克運動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奧運會運動項目大多起源于西方,現代奧運會、冬奧會也大多在西方國家舉辦。

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參與使奧林匹克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發展,增加了奧運會的觀賞價值和吸引力,展現出對多元文化的相容和尊重。

比如北京奧運會上,中國歌手劉歡與英國女歌手莎拉·布萊曼共同演唱主題曲《我和你》,不僅展現東西方文化結合的“國際範”,也展現北京奧運會希望借此推動“同一個世界”的期許。

在以體育為媒的交流中,奧林匹克運動對普遍性的推崇絕不意味着标準化、現代化或單一化,更非歐洲化或西方化,而是多元文化互動的過程。

中新社記者:從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到如今舉辦冬奧會,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交流顯著增多。倡導和諧共生精神的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有何共同語言?

高富貴:奧林匹克運動促進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了解,作為“雙奧之城”,北京在2008年舉辦了一屆被譽為“無與倫比”的夏季奧運會。北京奧運會提出“人文奧運”口号,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就是那個時候成立的,旨在弘揚奧運會的人文特性。“人文奧運”就是試圖從文化根性的角度總結奧運會的精神,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和體育文化如何豐富奧運精神進行探索。

中華民族推崇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當奧林匹克運動自由、平等等核心價值在一些全球化“逆流”中受到沖擊,中國正通過舉辦冬奧會來幫助奧林匹克運動穩固其精神核心。

從和而不同理念看,良性運轉的社會不可能取決于“一刀切”的價值判斷,而是在尊重社會形态多樣性基礎上探索實作各領域對話的可能。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在奧運會平台上、在同一套規則下開展競争,說明了人類社會有能力超越差別和差異實作“合一”。

中國始終提倡“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以體育運動架起人類共存共享的橋梁,協和萬邦的國際觀使得體育賽事承載了中國擁抱世界的胸懷,也表達了中國與世界互利共存的立場。中國傳統體育倫理思想中的公正、仁愛、友善、誠實等觀念與奧林匹克文化自由、競争、拼搏、開拓、進取、重視個體等理念互補,将進一步促進和豐富奧林匹克精神。

(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