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校長的寒假日記|劉長春:愛與希望從未離開,陽光會驅散陰霾

作者: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絕大多數小規模鄉村學校的真實寫照。過去的2021年裡,記者從沂南走到郓城,再從沾化奔赴沂源蹲點,見證了很多有情懷的教育者紮根農村,他們正努力用微光彌補差距,幫助農村孩子更好的成長。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這是春節團聚的理想狀态。而在山東多地的小規模鄉村學校,數不盡的鄉村校長和老師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遠農村的學生家裡,他們想利用寶貴的寒假時間,走到孩子家裡,走進孩子心裡。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年說》欄目将陸續推出“鄉村校長/教師的寒假日記”,聚焦鄉村教師家訪的所見、所聞、所感,為農村孩子點亮夢想,為鄉村振興注入力量。 以下是沂南縣馬牧池鄉中心國小副校長劉長春的寒假日記:

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晴

1月28日,我任教的班級群内一學生家長發了“7歲女童患癌”的水滴籌連結,打開一看是班内學生小軒(化名)的妹妹李梓婷患上了腎母細胞瘤這一惡性疾病,并且已轉移到肺部,正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就醫……求助連結的内容,我已不忍再讀。

7歲的小梓婷,剛上國小一年級,對知識充滿着渴望,她本應無憂無慮快樂的享受着童年時光,可如今卻躺在病床上,每天與冰涼的液體為伴,手術後漫長的化療讓小小年紀的她,受着成年人都難以忍受的折磨!我的心,在一陣陣的刺痛。

我立即捐款并轉發了連結,希望學校的教幹教師及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奉獻自己的愛心,在醫藥費上給予這個悲痛的家庭以支援。

生病的小梓婷需要父母的陪伴與照顧,明天就是全家團圓的除夕了,乖巧懂事的小軒又該如何過這個年呢?

想到這,我立即電話聯系孩子的母親。孩子的母親說,她和孩子父親都在醫院裡陪着小梓婷治療,小軒和不足三周歲的小女兒由她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那種想替不能替的無助,那種想見不能見的煎熬,孩子母親話語裡滿是對二女兒的心疼,滿是對大女兒和小女兒的牽挂。

還記得我上次全員大家訪時,李小軒的家裡還是其樂融融的場面,可如今……

我撥通了黨務工作者董付進主任的電話,約上他,兩個人帶上牛奶、幹果等一些年貨以及圖書等學習用品,憑借着記憶,沿着彎彎曲曲的山村水泥路,來到了小軒家,大門緊鎖。經多方打聽,我們來到了小軒爺爺的家。

鄉村校長的寒假日記|劉長春:愛與希望從未離開,陽光會驅散陰霾

原本喜慶團圓的日子,如今卻格外冷清。推開大門,我喊了幾聲孩子的名字,小軒的爺爺步履蹒跚地走出來。得知來意,老人随即讓我們進屋。屋裡小軒正在哄着妹妹,逗她開心。奶奶患有精神疾病,躺在床上一言不發。

和老人交談時,我們讓老人放寬心,相信孩子在大家的幫助下能夠盡快好起來。小軒爺爺眼含熱淚的握着我的手,一遍遍地重複着“謝謝”。

放假前,小軒這孩子上課經常走神,心不在焉。為此,我給孩子的母親打過電話,當時她母親說,她和孩子父親都不在家,孩子跟着爺爺奶奶,老人可能疏于對孩子的教育。當時我也沒多想,隻是把孩子叫到辦公室談了幾次心,但她始終沒提及妹妹的情況……

上課時,也許她在想妹妹身體情況怎樣了?瘦了嗎?她疼嗎?爸爸媽媽有沒有吃飯啊?爺爺心情怎麼樣了?小妹妹誰在照顧……

我坐到了小軒身邊,臉上灼熱,帶着深深的愧疚說道“小軒,對不起,老師放假前不應該批評你,老師不知道你的家裡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孩子突然泣不成聲,積攢許久的難過,在這一刻爆發。

我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安慰道,“孩子,我帶了點年貨,先和爺爺奶奶準備準備過年。閑暇時間,多看看書,老師和學校會是你最堅強的依靠,你妹妹那麼可愛,那麼愛學習,她一定會沒事的!你在家,聽爺爺的話,做爺爺和妹妹堅強的依靠,讓爸爸媽媽放心,讓他們少些牽挂!”

懂事的小軒連連點頭并說道:“老師,你們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可以擁有力量照顧爺爺和妹妹的。老師,你們給我這個‘年’帶來了希望和不一樣的溫暖,謝謝你們!”

孩子的眼裡,滿是堅定和希望。

鄉村校長的寒假日記|劉長春:愛與希望從未離開,陽光會驅散陰霾

随後,我再次撥通了孩子父母的電話,讓他們照顧好小梓婷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可以對小軒和小女兒放心了……

而今,小梓婷還在醫院與病魔對抗,小軒和我們也都相信,愛與希望從未離開,陽光終會驅散陰霾。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善待他人,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當下,

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包容,讓美好永存心間。

心中有愛,便是春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