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380年,李文忠交代了身後事,與妻子泣别之後便去上了朝。朱元璋看完他的奏折,直接摔在地上怒斥道:“大膽李文忠,你難道

作者:汗青劄記

11380年,李文忠交代了身後事,與妻子泣别之後便去上了朝。朱元璋看完他的奏折,直接摔在地上怒斥道:“大膽李文忠,你難道不怕死嗎?”李文忠毅然回道:“微臣死不足惜,隻願保住陛下一世聖名。”随後,李文忠被打入了大牢。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朱元璋二姐朱佛女與李貞的兒子。當時,李貞家是朱元璋所有親戚中最富裕的一個,可以一日三餐吃飽飯,而李貞生性友善,時常接濟朱元璋一家,為此,朱元璋自幼就和二姐一家比較親近。

後來,朱元璋老家遭災,父母兄弟相繼去世,朱元璋走投無路,做了和尚。不久,二姐朱佛女一家也遭了災,朱佛女在36歲那年因病去世。朱佛女死後,又遇上亂兵入侵,李貞隻好帶着兒子李文忠外出避難。

1352年,李文忠和父親李貞到滁州投奔朱元璋,當時的朱元璋在郭子興的帥府當差,很受郭子興賞識。

李文忠見到朱元璋撲在懷裡大哭,朱元璋悲喜交集,安慰說;“外甥看到舅,如同看到母親。你到了舅舅這裡,今後生活就有了依靠,我看你不如随我改姓朱吧!”

李文忠點頭同意,從此,改叫朱文忠。朱元璋請了教書先生範祖乾、胡翰教朱文忠識書寫字,朱元璋還親自教他騎馬射箭的本事。

1357年,十九歲的朱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朱元璋的親軍救援池州。朱文忠一鳴驚人,率軍連續拿下了四個縣。

次年,朱文忠随鄧愈入浙江,因從元軍中奪得建德升為親軍都指揮,在鎮守建德時,又收降了苖帥楊完者舊部三萬士卒。

縱觀李文忠的一生,從朱元璋起義到坐穩江山,他參與了大大小小數場戰役,立足江南,消滅張吳,橫掃北元,這一系列的大事件中都有李文忠的身影。

朱元璋非常喜歡這個外甥,喜歡到有這層親戚關系還不夠,非要把他認作義子,足見朱元璋對李文忠的重視。

朱元璋不僅對李文忠很好,對姐夫李貞也很好,不僅 “敕免常朝,贊拜不名”,還特許他穿五爪金龍的龍袍。

李貞年紀大了以後,朱元璋為了友善每天都能看到李貞,就把皇城内的一套房子賜給了他。李貞去世後,還“辍朝三日”,并“車駕臨奠”。

朱元璋稱帝後,封李文忠為曹國公。在李文忠病逝後,又追封他為岐陽王。在功臣廟裡,李文忠更是排在了第三位。

在戰争年代,很多人保全好自己後,常常借着戰争四處斂财,魚肉百姓,但是李文忠卻一直都記着自己逃難的歲月,普通的百姓過着怎樣水深火熱的日子。

是以他嚴令自己的部下,禁止私闖民宅,即便在大軍糧草不足時,也要盡力接濟百姓,還指令手下的将士們,收養戰争中的遺孤。

李文忠随朱元璋南征北戰,最後得到了“曹國公”的爵位,朱元璋讓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監管國子監,李文忠官居高位,責任心也很強,屢次對朱元璋忠言直谏。

用史學家谷應泰的話說,當時敢硬抗朱元璋的,除了馬皇後和朱标外,也隻有李文忠。然而,李文忠的這份忠義和直谏,也為他惹來了禍端。

1380年,朱元璋發動了“胡惟庸案”,并且故意借題發揮、大興牢獄。一時間,數萬臣子株連被捕,朝堂上下,人人自危。

李文忠看在眼裡,十分憂心,他擔心朱元璋此舉會動搖國之根本,于是鬥膽直言上谏。可惜,朱元璋對他的話置若罔聞,還放下狠話,要他不要多管閑事。

胡惟庸案發生後的一天,李文忠在家中沐浴,對妻子交代了後事,入宮進谏朱元璋,他反對朱元璋濫殺功臣,李文忠問道:“皇上,以後如果邊關遇到變故,誰來為國效力?我死不足惜,但懇求陛下為天下的黎民百姓多考慮啊!”

朱元璋在聽到李文忠不怕死的勸谏後,當即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下令要把李文忠給斬殺了。萬幸後宮的馬皇後在得到消息後,淚眼連連地對朱元璋懇求道:

李文忠可是陛下的親外甥啊,我聽說陛下要斬殺他,心裡禁不住的悲傷難過。陛下的親人所剩無幾,且文忠對陛下忠心耿耿,身上也是戰功赫赫,陛下就不能網開一面嗎?

馬皇後的一番肺腑之言,朱元璋聽後也不禁潸然淚下,想了想李文忠如此勸谏也是一心為他,就饒了李文忠的死罪。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李文忠被朱元璋罷免了官職,且永不得踏出家門半步。

此時的李文忠已經看透了他的舅舅、義父與君主,不會容許任何人忤逆自己。李文忠作為臣子,即使與皇帝有血親關系,也難逃兔死狗烹的下場。

為了保全家人,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三月的一天,重病(又說自殺)身亡。

消息傳出,天下震悼。朱元璋悲痛異常,辍朝三日,親自撰文派遣大臣緻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谥号武靖。其後,又将李文忠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列第三,即徐達、常遇春之後。

11380年,李文忠交代了身後事,與妻子泣别之後便去上了朝。朱元璋看完他的奏折,直接摔在地上怒斥道:“大膽李文忠,你難道
11380年,李文忠交代了身後事,與妻子泣别之後便去上了朝。朱元璋看完他的奏折,直接摔在地上怒斥道:“大膽李文忠,你難道
11380年,李文忠交代了身後事,與妻子泣别之後便去上了朝。朱元璋看完他的奏折,直接摔在地上怒斥道:“大膽李文忠,你難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