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山東洛莊的村民在修路取土時,無意中挖到了一堆青銅器,接到消息的考古隊迅速前往現場,不久後,他們發現了一個車馬坑,裡面葬有3輛馬車,其形制特征居然和秦始皇陵1号銅車馬如出一轍!特别是車耳的造型基本一樣,連上面用來當做支撐用的鐵件數量、車前用來防護的箭弩,以及裝飾馬的鎏金當盧也都幾乎一緻,唯一不同的是,秦陵的那輛是青銅器,而這三輛是真車真馬。此外,車上的構件和飾品還都是鍍金的,車輪塗有紅漆,這與古籍中王侯級馬車“朱輪華毂,金塗五末”的記載相符。
種種迹象表明,洛莊的這幾輛馬車來自千裡之外的關中,并且非王級以上的人物不能享有,那麼,它們的主人到底是誰呢?他的車和秦始皇的車如此相像,他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系?
除了這個車馬坑以外,考古人員還陸續勘探出30多個陪葬坑,雖幾經盜掘,但仍然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器物,經初步鑒定,其年代應屬于秦末漢初。而村民最初用來取土的那個土堆,正是這位神秘陵墓上方的封土殘餘,其勘探結果更是讓人大吃一驚——該封土原本的占地面積居然高達4萬平方米,這幾乎是西漢帝王陵的規格了!難不成,這裡葬着的會是一位帝王級人物?
在陵區北部的一個陪葬坑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體型龐大的青銅錞于,高約50厘米、直徑20厘米,重達數十斤,在其側面,還雕刻有一隻蒼鷹的圖案,整幅畫似乎一筆而成,灑脫自然、蒼勁古樸。在其附近,還出土了幾個銅铎、銅钲和銅鈴,錞于、钲和铎,都是古代戰場上的打擊樂器,擊鼓鳴金中的“金”指的就是它們。不久後,考古人員又在這個坑穴中發現了一整套的編鐘和編磬,其中一個編磬上,還清晰地刻着一個“最”字,這是何意?難道是指“最大”?可這個編磬的型号明顯屬于中等,實在令人費解。
最終,考古人員從這個坑中發掘出了140件樂器,從打擊樂器、弦樂器、敲擊樂器,到調音工具,一應俱全,能擁有如此規模的樂隊,墓主人必定是一位王侯級的人物。考古隊在發掘封土周邊的陪葬坑的同時,對封土也進行了初步的清理,結果發現,這些殘餘的封土堆裡,竟然也有不少坑穴!裡面埋藏有幾噸的糧食、大量的豬羊牛狗雞的遺骨、各式調料、油脂、娛樂用的骨牌、木俑和秤砣——最小的不足一兩,最大的超過70斤。
在其中一個坑裡,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枚完整的雞蛋,好像剛剛埋入土裡一般,曆經2000多年,仍然完好如初!
經過一年多的勘探和發掘,考古人員總算弄清了整個陵寝的布局:位于陵中心的是一座“中”字型的豎穴木椁墓,主墓室面積大1295平方米,東西墓道加起來長達180多米,奇怪的是,墓道在向墓室靠攏的位置中間,分别出現了9個兩邊對稱的彎道,這些彎道是用來幹嘛的?如此形制尚屬首次發現。墓葬周圍陪葬和祭祀坑共計36座,其中包括樂器坑、庖廚坑、兵器坑、儀仗木俑坑等,分上中下三層排列,推測應該是墓室關閉後,一層層往上建起來的,這樣看來,墓主人埋葬得比較匆忙,陵園還未徹底建成,他就去世了,這才形成了如此奇特的布局。
秦末漢初,有哪位王侯一級的人物,符合以上這些特征呢?由于當時技術條件不成熟,主墓室并未進行發掘,是以對于墓主人身份,一直衆說紛纭。最為主流的一種觀點認為,墓主人應該是漢高祖劉邦之妻呂後的侄子、西漢初年呂國的第一任諸侯王——呂台,其主要依據就是陪葬坑出土的封泥。封泥,是古人封檢文書、信件、貨物時帶有印章的泥團,往往是推斷墓主身份的重要線索。這些封泥上,大多刻着“呂大官印”、“呂内史印”和“呂大官丞”的字樣,是以不少人認為,墓主人應是呂姓諸侯。
據史書記載,漢代的呂國隻存在了8年,前後出了4任呂王,除了第一任以外,其餘都是呂氏失勢後非正常死亡,從墓葬規模來看,唯有呂台能享有如此身後榮光。不過,墓中的一些器物上也出現了“齊大官印”的字樣,是以也有人認為這或許是齊國國王的墓葬。不過,這些都隻是猜測,諸多疑問,也隻有等到墓室被開啟之日才能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