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奧之路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2022年2月4日,農曆大年初四,立春,奧運主火炬繼2008年之後将在鳥巢再次燃起,北京将成為世界上首座“雙奧之城”,全球的目光将再次聚焦東方。

2015年7月31日,伴随着“北京”從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口中念出,北京申冬奧代表團的成員們一躍而起,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落戶中國。

近七年時光倏忽而過,中國的奧運冰雪路,走得步履堅定。

回望來路,初心未泯。冀望未來,大道寬廣。

北京标杆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産管理處處長劉興華還記得,2008年8月8日晚,他和同僚們在庫房裡支了個電視,自己接了天線一起看奧運。五彩斑斓的焰火在鳥巢上空絢麗綻放,奧林匹克之火終于在古老的東方古國點燃。

2月4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大幕将在鳥巢拉開。

“我們每個人都還記得2008年夏天那個激情盛會。”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主席班卡說,“北京奧運會很成功,我相信冬奧會依然會展現出和2008年同樣的高水準。”

世界對北京充滿期待。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北京全力籌辦冬奧會,工作出色,有目共睹,使我們可以真正‘一起向未來’,攜手共創全世界冬季運動的光明未來。”

從夏奧到冬奧,伴随着14年的奧運之路,中國已然從奧林匹克運動的順應者蛻變為引領者。

在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之時,走過100多年曆程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正面臨時代發展帶來的挑戰。在奧運舉辦成本不斷攀升、濫用興奮劑之風愈演愈烈、網絡時代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熱情下降的大背景下,國際奧委會圍繞可持續發展、提高公信力和吸引青少年等主題推出了以改革為目标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重要訓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既與《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改革思路不謀而合,又彰顯出闊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東方大國對于奧林匹克運動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知。

自2015年底北京冬奧組委成立以來,沿着四個辦奧理念的總原則、總方向,冬奧籌辦工作穩步推進,成果有目共睹。2017年下半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建立競賽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工。2017年12月,北京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正式亮相。2019年9月,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揭開面紗。2019年12月,北京至張家口高速鐵路開通營運。2020年年末,冬奧會北京市8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2021年10月,北京冬奧會火種在希臘古奧林匹亞小鎮的赫拉神廟前采集完成。2021年10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獎牌釋出……

2021年12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中說:“再過一個多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就要開幕了。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這也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題中之義。我們将竭誠為世界奉獻一屆奧運盛會。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的過程中,“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貫穿始終,為世界樹立了典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将100%使用綠色電力,踐行可持續性原則;冬奧小城崇禮2019年5月退出貧困縣行列,樹立以冰雪産業促進區域發展典範;“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也落實到冬奧會籌辦中,充分考慮賽事需求和賽後利用,堅持節約原則。

北京冬奧組委高效、有序、出色的籌備工作給巴赫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北京冬奧會籌備的程序中,他就多次盛贊“北京标準”。巴赫說:“北京籌備工作高效,在《奧林匹克2020議程》下盡可能節儉,同時傳承奧林匹克精神、尊重運動員體驗。是以,我們非常有信心北京将為《奧林匹克2020議程》樹立新标杆。”

冰強雪壯

2017年,22歲的黑龍江姑娘倪悅名第一次站到了高山滑雪速度項目的起點上。在她腳下,是落差近千米的陡峭雪道。

雖然從10歲就開始滑雪,但倪悅名從未接受過滑降、超級大回轉等高山滑雪速度項目的訓練。這些項目賽道落差近千米,滑行速度超過時速百公裡,并且運動員要在硬度頗高的冰狀雪賽道上完成。受國内雪季短、雪道條件有限的限制,整個中國以前幾乎都沒有開展過這些項目的訓練和比賽。

倪悅名的運動生涯轉折,就始于2015年的那個夏夜。申冬奧成功的喜悅過後,中國冰雪的備賽壓力随之而來。

雖然中國在冬奧參賽史上已取得過13枚金牌,短道速滑等王牌之師處于世界領先水準,但長期以來的“冰強雪弱”“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等問題,反映出中國冬季項目發展的結構性、地域性失衡。在北京冬奧會的109個小項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中國此前從未開展過,許多已開展項目遠遠落後于世界先進水準。

2022,成為中國冰雪人心中倒計默數的節點。他們把全項目參賽和取得曆史最佳成績作為征戰目标,确定了“擴面、固點、精兵、沖刺”的備戰方略。

倪悅名記不得,自己看過多少次淩晨四點的阿爾卑斯山脈和雲層上的日出。2017年,中國高山滑雪集訓隊組建速度組。面對這項高風險、高難度的挑戰,倪悅名和隊友主動請纓加入。為了能延長訓練時長,隊伍夏季遠赴奧地利的冰川雪場,每天四點起床,頂着月光奔赴海拔3000多米的冰川刻苦訓練。

“為的就是全項目參賽,為中國高山滑雪實作突破!”隊員們說。

除了高山滑雪,中國隊在雪車、雪橇、跳台滑雪、北歐兩項等落後項目上也廣選英才、惡補短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實作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正當中國冰雪健兒闊步向前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為備賽帶來不确定性和巨大挑戰。中國冰雪人克服重重困難,有的蟄伏國内潛心磨劍,有的輾轉全球惡補短闆。2021—2022賽季,當中國選手全面回歸國際賽場,他們的表現令人驚喜。王牌之師短道速滑隊在世界杯系列賽中保持強隊水準;速度滑冰名将甯忠岩、高亭宇重新整理個人最佳提前鎖定奧運“門票”;在最新的花樣滑冰雙人滑世界排名中,隋文靜/韓聰和彭程/金楊位居前列。雪上項目中,谷愛淩、蔡雪桐分别在各自項目中奪得世界杯年度總冠軍,徐夢桃和孔凡钰收獲多個分站賽冠軍……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國參加的小項約占總數的一半。而根據新近公布的中國冬奧代表團名單,中國運動員将參加北京冬奧會全部7個大項、15個分項的比賽,實作了全分項參賽,共獲得104個小項194個席位的參賽資格。

這些選手中,年齡最小的是17歲的男子自由式滑雪選手何金博和女子跳台滑雪的彭清玥。兩人均為通過跨界跨項進入雪上項目,均為2018年才第一次踩上雪闆。中國代表團中,有131名運動員為首次參加冬奧會,占比高達74.43%。運動員平均年齡僅25.2歲,來自全國各地,17歲的彭清玥就是在雲南出生的“熱帶姑娘”。

年輕的面孔為中國冰雪帶來了蓬勃的朝氣。谷愛淩、蘇翊鳴成為新一代青年偶像,為以往少人關注的雪上項目增添了熱度。18歲的谷愛淩更是憑着靓麗的外形、優異的學習成績,以及樂觀開朗的性格頻頻“出圈”。“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你可以改變世界。”金句頻出的她也為無數年輕人帶去了鼓舞和激勵。

從冰強雪弱到冰強雪壯,中國冰雪的冬奧戰隊,已集結完畢。

共享芬芳

來自北京的糕點師張嘉豪也有一個冬奧夢想。17歲初識滑雪,26歲“高齡”決定獨立全球參賽,沖擊冬奧參賽資格。在南美大陸,為了在回暖的天氣下尋找能訓練的雪場,他曾獨自駕車“追雪”,自己當自己的廚師、司機、體能教練……雖然最終沒能跻身冬奧會,但他說:“重要的是,這個目标能激勵我有這麼強大的動力,能帶我走這麼遠的路,這就是我了解的奧運精神。”

張嘉豪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在北京冬奧會的帶動下,還有無數這樣的冰雪種子已經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發芽。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和舉辦,極大地激發了全民的冰雪熱情,也讓普通人從冰雪運動和産業的發展中受益。

時間回到近八年前。2014年2月應邀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期間,習近平主席對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内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2015年1月,習近平主席會見國際奧協主席、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親王時說:“北京舉辦冬奧會将帶動中國三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這将是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巨大貢獻。”

在北京申辦冬奧會過程中,中國正式向國際社會作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莊嚴承諾。幾年來,大衆冰雪運動已熱遍大江南北。

在河北省遵化市山裡各莊村,村裡受到即将辦奧的鼓舞,在村裡的遺留尾礦裡改造出了一座小型滑雪場,曾經閉塞的鄉村與冬奧同頻,冰雪運動給村裡人的業餘生活增添了更多亮色。在少雪的南甯,熱愛花樣滑冰的孩子們在2021年度冰紛盛宴上翩翩起舞。從到北方城市尋訪高水準教練,到能在家門口的冰場上表演,一名小運動員的母親說:“我們用行動告訴大家,南方的孩子也能實作冰雪夢想。”

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大衆冰雪部部長羅軍介紹,北京申冬奧成功之後,中國努力克服南北氣候差異明顯、冰雪資源分布不均、設施服務尚不完善等不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實施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和“四季拓展”戰略,創新擴大冰雪運動産品和服務供給,完善建立冰雪運動普及推廣體系,打破了冰雪運動時空局限,讓冰雪運動的參與人群從小衆走向全民,參與空間從地區走向全國,參與時間從冬季變為全年。

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盛贊:“冰雪運動将是以在北京冬奧會前後成為全球的體育運動。”

六年多籌辦之路,成果全民共享。今年1月,北京冬奧組委釋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集(2022)》。北京冬奧會尚未揭幕,已在經濟、社會、文化、區域發展等多方面留下寶貴遺産。

伫立在鳥巢附近的國家速滑館,以其極具流動感的外形被形象地稱為“冰絲帶”。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建立的冰上競賽場館,這座場館從設計之初便将賽後利用納入規劃。

“冬奧賽後,‘冰絲帶’将着力打造集‘體育賽事、群衆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五大功能于一體的多功能冰雪運動中心,成為人民群衆體驗冬季美好生活的新地标。‘冰絲帶’近1.2萬平方米的亞洲最大全冰面,未來将成為市民百姓的冰上樂園。”負責“冰絲帶”投資營運的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嶽鵬說,“以人民為中心,一直是奧運場館運作秉持的理念。”

“場館在賽後怎麼讓老百姓還用得上,場館也能持久營運下去,不能賽後才開始想,要從規劃之初就想。”劉興華說。

劉興華也參與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工作,是名副其實的“雙奧”工作者。2008年夏天的一個瞬間,他萌生了想為奧運幹到退休的想法。他說,奧運為中國社會與群眾留下的遺産,就像種下的苗,不隻是為了這一季的綻放,而是為了留下長久的芬芳。

在冬奧盛會即将開幕之際,巴赫說:“中國實作了超過三億人從事冰雪運動目标,這是前所未見的偉大成就,将成為本屆冬奧會向中國人民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重大貢獻,也将從此開啟全球冰雪運動的新時代。”

自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冷戰思維卷土重來,局部沖突此起彼伏,新冠疫情更是讓世界經濟步履蹒跚。

困局之中,五環旗下的聚會如同“隧道盡頭的一束光”。2月4日,北京冬奧會将如期開幕,這将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将為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們提供他們日思夜想的交流與競技的舞台,也将促進全世界的和平與友誼,重塑疫情之下國際社會的信心。

迢迢冬奧路,殷殷體育情。讓我們共同期待即将到來的北京冬奧盛會,見證奧林匹克運動與古老東方文明的再度融合,祝福全世界首個“雙奧之城”舉辦又一場無與倫比的奧運盛會,在建設體育強國的偉大程序中寫下新的華章。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 執筆記者:王沁鷗、王鏡宇;參與記者:劉陽、嶽冉冉)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