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足的勝利,30塊都不值

女足的勝利,30塊都不值

男人丢的臉,靠女人掙回來——中國女足在本屆亞洲杯上,先是3比1淘汰了越南隊,拿到一張世界杯的入場券,然後在半決賽中兩度落後的情況下兩度扳平比分,最後點球淘汰了日本隊,進入亞洲杯決賽。

這還是在頭号球星王霜因為訓練受傷而缺席的情況下,主教練水慶霞大膽地讓中鋒王姗姗改踢中衛,這是一場注定屬于中國隊長王珊珊的比賽,她在加時賽最後一分鐘搶點破門,把比賽帶進了點球大戰,然後又在點球大戰中一箭定江山。

中國女足赢了!然後就刷屏了,正常的套路——狂贊女足的同時,狂貶中國男足,然後,很多人都提到同一個問題,把男足的錢多分點給女足,讓女足隊員們多賺點錢,不好嗎?

平尚比亞的時候,有沒有人嫌女足賺的錢多?

想法挺好。

不過,很多人以為女足隊員個個都過得苦兮兮,也因為苦兮兮,是以這樣的勝利更加難能可貴。

錯了,至少中國在女足方面的投入,舉世無雙,也就是說,中國女足,至少是國家隊隊員,賺的錢絲毫不亞于其他女足發達國家,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無論赢球還是輸球,就往錢上面扯,這是可悲的。

不然的話,差不多是同一批人,怎麼在去年的奧運會上打出的卻是一平二負,狂丢17球的戰績呢?

其中有一場是4比4戰平尚比亞女足,真慶幸啊,怎麼當時就沒有炮轟女足隊員賺錢太多,也是白斬雞的文章呢?

女足的勝利,30塊都不值

從去年奧運會上的丢盔棄甲,到今天的揚眉吐氣,最重要的原因不是錢,重要的是,我們的有關部門終于尊重了科學和專業一次,扶正了水慶霞作為主教練,這個對中國女足異常熟悉的女性教練在這場中日對決中無論從首發到換人到政策的運用,堪稱經典——中國隊在整體實力不如對手,在技術,節奏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咬緊牙關,抓好兩個禁區的攻防,最終把對手拖進了點球大戰。

在頭号射手王霜缺席的情況下,能把二号射手中鋒王珊珊去踢中後衛,這是水準和膽量,不服不行。

淘汰日本隊,跟錢沒有一丁點關系。

投錢給女足,這個錢你出嗎?

好了,這場比賽跟錢沒有關系,那麼我們多投點給錢女足,不香嗎?

好得很,但這錢誰出呢?

因為這次亞洲杯女足,和冬奧會的時間撞車,是以最重要的和越南隊的比賽(誰赢誰就能進軍世界杯),沒有直播。

想看隻能通過兩個網絡平台,這場比賽收費五塊錢——賽前,我在某個球迷群看到大家讨論得熱火朝天,大家信誓旦旦地說一定要支援中國女足,但得知要收費以後,紛紛作鳥獸散。

當然,辦法總比困難多,于是,大家又開始熱火朝天地去尋找盜播連結了……

中國女足,不值5塊錢呢!

到了這場和日本隊的比賽,有一個平台的價格是30塊錢,這下更炸鍋了,大家就更罵罵咧咧了,等到比賽結果出來,很多人捶胸頓足:這GOURI的價格這麼貴,讓我失去了給女足加油的機會!

女足的勝利,30塊都不值

30塊,貴不貴呢?

其實也就半張電影票的價錢,但很多人用腳投票,不看能咋的?看個結果,發個朋友圈,不香嗎?

是以,球迷不靠譜,那靠企業,靠足協行不行。

如今尚在獄中的權健老闆束昱輝,曾經異地收購大連女足,改編成為天津權健女足,束老闆财大氣粗,權健女足也跟着吃肉喝湯,那麼束老闆收購女足,是因為被女足精神感動,而大發慈悲嗎?

當然不是,是因為當時的中超聯賽準入制度規定,中超聯賽都要配備女足隊伍,是以束老闆才會大筆一揮,束老闆锒铛入獄以後,首先遭殃,被解散的就是權健女足。

女足的勝利,30塊都不值

資本就是這麼赤裸裸——不過中超俱樂部必須配備女足隊伍這個思路倒是個好方法,要不這樣:

把現在的中超聯賽全部轉換為女超聯賽,然後足協規定,所有的女超隊伍,必須配備一支男足隊伍,讓男足成為女足的從屬。

一舉兩得啊,既滿足了群衆們對于加大女足投入的良好願望,又滿足了群衆們解散中國男足的部分要求,還能讓中國男足香火不斷,至少可以傳宗接代。

還愣着幹嘛,趕緊給我點贊吧……

決賽你會花錢看嗎?

但好像這樣也不太行,畢竟我們的女超聯賽是存在的,沒多少人看也是客觀事實。

所謂職業聯賽,是很現實的,有人付費,有人肯為你這個産品付費,是職業聯賽的基礎,你不能指望臉5塊錢都嫌貴的看客們,成為中國女足職業聯賽的基礎,但這不妨礙人們突然一夜之間成為女足的鐵粉,畢竟我們中國女足的姑娘,會突然打出一兩場蕩氣回腸的比賽。

當然,給女足隊員們都賺點錢,還是有可能的:

譬如說中國足協,你們給男足制定了那麼高的赢球獎金(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了這麼荒唐的主意),下次也可以給女足國家隊員們增加點獎金。

還有就是支付寶,他們一直在支援中國女足,這場比賽結束以後,他們已經開始安排給女足隊員發獎金了。

女足的勝利,30塊都不值

群衆們歡呼了半天,真正能給女足同志們發錢的,目前隻有支付寶。

我現在特别想知道,如果決賽(對南韓)的時候,還是沒有免費直播,如果還是要花30塊錢才能看比賽。

你會花這個錢嗎?

作者簡介:白國華,出生于廣東陽春。2002年畢業于複旦大學新聞系,曾在《足球》報擔任一線記者18年,中國著名體育媒體人。《單刀——直擊恒大王朝》,《中國足球長鏡頭》作者。現為自由撰稿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