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報|文案畢鳳至 設計梁偉
大年初四,又稱為羊日,是三羊開泰吉祥的象征,也是迎神接神的日子。初四這一天,還有吃折籮、扔窮等習俗,寓意招财進寶、不愁吃穿。
1、迎神接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老闆若想将某人“炒鱿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初四也是接竈神的日子,竈王爺回到民間後,要進行查點戶口,家家戶戶的人都要守在家中,準備飯菜迎接竈王爺來清點。
“竈神”,也稱竈王、竈君、竈王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随着社會生産的發展,竈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竈神逐漸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内容了。
2、接五路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财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财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3、吃折籮
所謂折籮,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家裡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吃折籮,寓意來年不愁吃穿、招财進寶。
4、扔窮
正月初四這天要徹底打掃家裡家外,并且還要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就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象征着新一年好的開始。
盡管民間很多說法沒有依據,但其本身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願望,這也是其能一直傳承下來的原因。對于這些民俗,公衆可一笑置之,亦可象征性地做些事情,為節日多添幾分喜慶氣氛。
來源:綜合自中國天氣網、新華社、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