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
“我們有多年輕呢?”
“也就上下五千年吧。”
這句回答乍一聽謙虛中透露着三分自豪三分驕傲四分漫不經心,但實際上,這麼說還真是相當謙虛了。華夏大地上文明的曆史何止五千年,若不以文字等為硬性标準的話這時間還是可以往前延一延的,而且這世界上再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大陸一樣經曆五千年的考驗文明仍未消亡,且源頭如此多元化。

黃河流域古早的華夏文明隻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與黃河流域文明争雄的還有長江流域文明,在四川地區發現的古蜀文明痕迹——三星堆遺址就是有力證據。雖然一些外國媒體經常誤以為三星堆遺址是外星文明,但我們都知道那純屬想象。不過三星堆确實出土了一些看起來“奇形怪狀”有别于黃河流域風格的文物,到底有哪些?其風格又是怎樣的?舉例便知。
上古三大文明,華夏、良渚、古蜀。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中便有許多年代為商(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的青銅器,這件高4厘米長7.8厘米的“商銅怪獸”就是其一。
說到怪獸很多人腦海裡都會蹦出奧特曼,如果奧特曼打的是這樣的怪獸,那還真是沒什麼難度。因為這件怪獸的組成是狗加上狐,頭部為狗形似鹿,身體為狐,尾部則分上卷和下拖兩部分,也就是狗尾狐尾并存,蹄是馬蹄,這件文物至少告訴我們距今3000年前古蜀人已經馴養狗和狐狸了。
仔細觀察“怪獸”的神态,你會發現它呈現出回頭恭敬望向主人的樣子,而不是和奧特曼對戰的怪獸那樣一看就很有殺傷力。現代學者認為三星堆文化和夏商文化有很深淵源,而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也不乏動物形的,比如牛形銅觥、立象獸面紋銅铙之類;
此外《山海經》中描述很吓人的“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鸮,是食人”也就是神秘怪物饕餮,其形象造型經常出現在那時的獸面神器上,君王擁有了它就代表着人神合一,王權也神聖化了,是以我們可以猜測在數千年前,原始時期的自然崇拜影響了青銅文化的表現,自然界的各種動物被搬到青銅器上也就不足為奇。
再來看這件藏于三星堆博物館的“商銅持璋小人像”。這裡的“小人”沒有任何如《論語》裡“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的道德層面含義,純粹是指其身形太濃縮而已,看圖檔可能看不太出,但它實際上隻有4.7厘米高,橫寬也不過1.8厘米而已,由于頭部已經缺失,晚上看起來可能略恐怖。
對古代文化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弄璋、弄瓦”分别指生男和生女,“璋”可是中國古代六種禮玉器之一,古人把璋給男孩兒玩,就是希望他長大以後能擁有玉一樣美好的品德。
璋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晚期就出現了,如果按照周朝的禮制,它分赤璋、大璋、中璋,邊璋、牙璋5種,赤璋就是瑪瑙做的璋,用于祭祀南方之神,其他用于天子巡守或者符節器。
雖然璋是很正經的東西,但這個持璋小人的造型以現代人眼光看來特像在說“大哥,我從今以後就跟你混了”,不免有點搞笑。
第三個便是第一眼看到就能讓人爆笑的“商銅太陽形器”。有沒有覺得這件文物長得頗為眼熟?先别笑,這真是古人認真打造的帶有神明崇拜色彩的青銅器,絕對不是現代人穿越過去制造的方向盤!不過,它的确是三星堆銅器裡最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幾件“代表作”之一。
仔細看這件文物的形狀,中間為凸起的“太陽”,“太陽”周圍是放射狀的五芒,外圍則是暈圈,不過“太陽”的造型和三星堆銅眼泡又十分相似,也許當時的人就喜歡這種風格構形?
可以确定的是,這件太陽形器是用于祭祀用。大陸古代諸多文明雖然有地域的差別,但對祭祀的重視倒非常普遍,用《左傳》的說法就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都升到國家大事的程度了。通過這件“方向盤”文物,我們也可以想象數千年前古蜀人是如何通過它虔誠對太陽神祈禱。
最後一件是隻能在古蜀文化裡找到的銅器:商銅戚形方孔璧。殷商遺址是沒有這樣造型青銅器出土的,這塊方孔璧長得也頗為“簡單粗糙”,透着滑稽勁兒,如果外圈再圓潤點的話說是放大版的古代銅錢都有人信。
就是因為這類青銅器實在太特殊,衆多專家對它的名稱用途也各有說法,從外觀看它實在不具備攻擊作用,連刃都沒有,要是用作生産工具也不知道能做什麼用,是以更大的可能是屬于一件祭祀用的禮器。
這4件文物咋看造型頗為逗趣,但透過它們,我們卻能想象三千年前古人是如何認真地相信着人與神的共通,他們将這種想法融入到青銅器的打造中,讓我們如今能夠看到如此絢爛的古文明痕迹,泱泱華夏,巍巍中華,也許中華古文明從未斷絕就是因為這樣信念的力量延續到了今天,那是一種對生命的純真信仰,往後,也将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