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拳王,才下奧運賽場,又上抗日戰場】1936年,靳桂、靳貴第、王潤蘭、李夢蘭代表國人,遠洋漂泊一個多月抵達德國柏林,忍耐着水土不服,第一次登上奧運會的拳擊賽場,讓西方人嘗到了中國人拳頭的厲害。
王潤蘭經曆苦戰,血流滿臉,卻始終屹立不倒,堅持到終局。媒體贊譽道“中國硬漢,雖敗猶榮!”
靳貴第出拳迅猛,将英國拳王希立姆敦壓着打。希立姆敦招架不住使用陰招,但主裁判卻偏袒希立姆敦到底。當宣布希立姆敦獲勝時,全場噓聲一片。
雖然四人沒有獲得獎牌,但打出了中國人的氣勢。西方人不禁感歎敬佩中國選手勇敢拼搏的精神。
比賽結束後,四人又回到國民黨三十二軍。次年抗日戰争爆發,既然賽場無法為國争光,那就戰場為國除寇,四人又沖上戰場,抗擊日寇。
1937年10月21日漳河北岸,排長王潤蘭已率部阻敵4晝夜。這時敵人的坦克襲來,身負重傷的王潤蘭帶領幾名戰士手持集束手榴彈向坦克奔去,勇往無前的身影一如拳擊賽場上那般,犧牲時年僅24歲。
一個月後安陽,靳貴第身上綁滿手榴彈,躍上日寇的坦克,一如登上拳台般從容潇灑,周圍的槍炮聲仿佛化作觀衆的歡呼聲,向這位亞洲拳王最後緻敬,犧牲時年僅22歲。
半年後,靳桂在台兒莊戰役中壯烈殉國,年僅23歲。李夢蘭一直奮戰在前線,最終生死不明。
這些無畏的勇士,無論在賽場,還是戰場,都在用熱血生命捍衛着祖國的尊嚴。曆史滾滾,毋忘英雄。#曆史# #抗日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