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作為一個中國人該有多麼幸福

作者:八公山視界

作者:頌明

今天,作為一個中國人該有多麼幸福

今天是虎年年初三,我還是不忙着寫小說。

這個春節我過得很充實,出門玩了兩天,看了春晚又兩場電影,寫了一篇影評、一首七律賀冬奧會。沒覺得老了一歲反而覺得年輕了十年。有一股活力在内心深處沖動,有一句話我必須得說出來:

今天,作為一個中國人該有多麼幸福!

為什麼作為一個中國人,“今天”會覺得特别幸福呢?因為在過去,我指的是民國時期,中國人在這個世界上是毫無地位的“下等人”。我們在世界的形象是拖着長辮子、裹着小腳的“東亞病夫”。從1840年以來,隻要是個“洋人”便可以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耀武揚威,橫行霸道。長期的封建奴化教育在國民身上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阿Q精神”。官匪一家、一盤散沙、黃賭毒黑泛濫、地區發展極度不平衡。那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是不幸的。離鄉背井出去讨生活是常态,闖關東、下南洋、被作為“豬仔”賣到世界各地做苦力。

今天,我們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的諸多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位置了,盡管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幾乎全世界都一緻認為,縮小乃至消除這個差距不是遙不可及而隻是個時間的問題了。這樣的變化可不是簡單的,就在幾年以前還有人在說“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但凡有幾個錢的都在削減腦袋移民”,一場疫情才徹底改變了很多人的這種觀念。

新中國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有人卻偏偏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改革開放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為什麼有人否定“30年”會引起我們的強烈反應呢?因為否定了30年就等于否定了我們這整整一代人以及我們的父輩。“30年”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及父輩幹出來的。

有人會說你們幹錯了為什麼不能否定?

在我看來,說這話的人不是喪盡天良就是十足的無知。

我們那代人真的幹錯了嗎?幹錯什麼了?

我的前輩告訴過我,要發展經濟并不難,無非是利益驅動。隻要有利人們必定往上沖。最難的是避免兩極分化,兩級分化是人類一切混亂及罪惡的根源。就這句話我琢磨了一輩子才算明白了七八成。比如消除文盲、消滅貧困,經濟上薅全世界羊毛的美國至今也沒能在國内解決好這個問題。中國是幅員遼闊,民族衆多、人口世界第一大國;要解決這個問題是最難最難的卻把這個問題解決得最好,沒有之一。這個事實讓全世界開發中國家都看到了希望。

為什麼中國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呢?毋庸置疑,改革開放功不可沒!然而,根本的原因還是在“30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有人诟病我們那個時期的貧窮和物資匮乏。而我要說,正是我們那兩代人把中國該吃的苦全吃了,才換來了改革開放的基礎! “30年”的公有制一下子就把“一盤散沙”變成了“堅如磐石”。在國家堅如磐石之後再逐漸乃至充分發展個體經濟時,國家才會穩如泰山,資本才會為人民所主宰而不會主宰人民。我們那時候幹部和老百姓、知識分子和勞工農民都一樣參加勞動,享受基本一樣的物質待遇。我要說我們那時候是用手指頭摳掉荒蕪變良田,摳出水庫、灌渠,摳出公路、鐵路那是一點也不過的。為什麼那時候大家都同樣懷着英雄情結以苦為樂,甘心情願地犧牲奉獻呢?就是因為“苦樂均攤,沒有特權”,就是因為大家都懷着“讓我們的後代好”的信念。沒有我們這一代人“甘願吃遍天下苦”的犧牲奉獻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成就?隻要認真做點真學問,思考點實際問題,你就會明白的。

今天,我們可以底氣十足、信心百倍地說了:做一個中國人該有多麼幸福!

假如說我們還有什麼需要擔心的話,那就是千萬不要把我們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給嬌慣壞了。假如他們不能吃苦、不願做真學問、不肯幹實事,那就又有麻煩了。

2022年2月3日星期四

今天,作為一個中國人該有多麼幸福

——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評論留言!讓我們一起在圖文中内省于心,外察世界,感受生活,升華自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