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軍比特币挖礦,晶片傳統巨頭英特爾能找回失去的20年嗎?

原标題:《終于找上了比特币,英特爾壓抑的20年》

幾天前有個消息,并沒有被行業内廣泛關注:晶片傳統巨頭英特爾(Intel)要釋出自己的比特币挖礦晶片。

這其實是一篇演講稿洩露後被發現的。在演講稿中,有媒體注意到,英特爾将在即将到來國際固态電路會議(ISSCC)上進行「Bonanza Mine: An Ultra-Low Voltage Energy Efficient Bitcoin Mining ASIC」主題演講。據悉,英特爾目前一共準備了兩代 SHA-256 ASIC:BZM1 和 BZM2,疑似采用 Intel 4 工藝(即 7nm)。此次在 ISSCC 上亮相的将會是 BZM1。

根據小道消息表示,BZM1 算力為 137 GH,功耗為 2.5 W,能耗比僅僅隻有 18.2 W/TH,低于比特大陸目前性能最強礦機 S19 XP 的 21.5 W/TH。要知道,能耗比是比特币礦機最關鍵的參數,能耗比越低,雖然不能說明性能越強,但是可以說明成本效益越高。

從參數來看,BZM1 無疑是非常适合家庭部署。目前還不得而知 BZM1 是否有大面積部署的優勢,還是專為家庭設計,不過被隐去了參數的 BZM2 更像是專為礦場推出的産品。

英特爾推出礦機晶片的消息準确性很高,市場發現已經有人與英特爾簽下了訂單。俄亥俄州礦企 GRIID 在向 SEC 送出的 S-4 檔案中透露,GRIID 表示已經與英特爾簽訂了一份長達 4 年的 BZM2 采購合同。

加密貨币在過去兩年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比特币市值也超過了萬億美元大關,與特斯拉、Facebook 這些科技巨頭平起平坐,像比特大陸這樣的礦機生産商龍頭的礦機訂單,在巅峰期被排到了幾個月後。

終于,被壓制了數十年的英特爾,也要搭上比特币這趟列車了。

錯過移動網際網路黃金時代

成立于 1968 年的英特爾是目前全球收入最高的半導體晶片制造商之一,其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更是影響着內建電路的發展。但是,如果從股價上來看,近二十年是英特爾失去的二十年。

從 1995 年開始,乘上網際網路發展快車,英特爾股價從 3.98 美元開始一路上漲,直到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英特爾股價最高曾在 2000 年 9 月達到 75.81 美元,5 年多的時間裡,英特爾股價漲幅高達 1806 %。

75.81 美元,不僅是英特爾在網際網路泡沫前的股價高點,也是截至現在的曆史高點,在随後的 21 年裡,英特爾股價再也沒有超過這個檔位。

進軍比特币挖礦,晶片傳統巨頭英特爾能找回失去的20年嗎?

英特爾 1994-2021 股價走勢

有人認為是網際網路泡沫太大讓英特爾的市值高到離譜,導緻英特爾到現在都沒有緩過來。真的是這樣嗎?

在 1994 年至 2000 年間,其稅後淨利潤從 22.88 億美元增長至 105.35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28.98%。而 2020 年英特爾的稅後淨利潤也不過 209 億美元,如果從 2000 年作為起始點計算,年複合增長率僅僅隻有 3.4%。

不是泡沫太大,是英特爾自己的發展跟不上大家的期待了。

回顧英特爾的發展,不難看出,英特爾并非沒有機會重返巅峰,隻不過機會都錯過了。就如最近的錯過移動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一般。

反觀同為晶片制造商,但卻牢牢抓住移動網際網路,占據智能手機晶片、5G 基帶晶片市場佔有率 27%、62% 的高通,如今市值已經達到了 1878 億美元,和英特爾的 1918 億美元相差無幾。而在 2000 年,英特爾的市值曾數倍于高通。高通 2021 年财年年報顯示,全年稅後淨利潤為 90.43 億美元,不到英特爾的一半。

當然,英特爾并非沒有試圖參與移動網際網路浪潮。最早,喬布斯曾有意在初代 iPhone 中采購英特爾的晶片,然而時任英特爾 CEO 的 Paul Otellini 嫌棄蘋果報價過低而拒絕。為此,蘋果不得不采購三星設計的 ARM 架構晶片。

2016 年,蘋果決定引入新的基帶晶片廠商以防止獨家供應商高通在基帶供應的一家獨大。英特爾再次進入了蘋果的視野。然而,英特爾在基帶領域的性能表現不佳導緻這一次合作隻持續了不到 3 年。在失去了蘋果這一客戶後,英特爾不得不關停基帶業務,最後以 10 億美元的價格将此項業務出售給蘋果。

強敵環繞

很多人疑惑,英特爾在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黃金 10 年裡都在幹些什麼呢?或許我們從英特爾多年的财報中窺探一番。

英特爾在保證客戶計算集團(PC 用戶端集團)CCG 業務營收穩定小幅增長的情況下,擴充其他業務。

英特爾近 10 年營收結構,圖源:wind

英特爾的 PC 用戶端集團業務營收從 2010 年的 315 億美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405 億美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從 72.43% 下降至 51.26%。想必,英特爾也認識到,光靠這一闆塊的業務無法為公司帶來更高的增長率。是以在這多年的時間裡,英特爾在保證主營業務的情況下,開始發力新的業務線,資料中心集團 DCG、物聯網集團 IOTG、非可變存儲解決方案集團 NSG 和可程式設計解決方案集團 PSG 等。

然而英特爾多元化戰略還未展現效果之際,主營業務的大頭 PC 用戶端集團業務遭到了挑戰。

2021 年 Q1,AMD 憑借着 7nm 制程、Zen 3 架構的銳龍 5000 系列 CPU 以高成本效益的優勢,15 年來首次在桌面 CPU 市場佔有率上超過了英特爾。随後 2021 年 Q4,英特爾一改過去第 5 代至 11 代 CPU 所使用的 14nm 制程工藝,在 12 代 CPU 上使用了 Intel 7 制程工藝(10nm),并且性能進行了大幅提升,才從 AMD 手上搶下不少份額。不過,AMD 下半年即将發售比銳龍 5000 系列性能更強的銳龍 7000 系列 CPU,英特爾的桌面市場佔有率是否能夠守住優勢還需經過市場驗證。

進軍比特币挖礦,晶片傳統巨頭英特爾能找回失去的20年嗎?

同樣,在伺服器市場,英特爾同樣面臨 AMD 的競争壓力。雖然從市場佔有率來看,英特爾目前還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不過目前已經有大量的伺服器使用者開始接受 AMD,如此前王思聰自行搭配的百萬伺服器電腦便是使用的 AMD EPYC 7763。根據投行 KeyBanc 的最新研報顯示,AMD 在伺服器 CPU 的市場佔有率有望在 2022 年内達到 20%。

進軍比特币挖礦,晶片傳統巨頭英特爾能找回失去的20年嗎?

除此之外,蘋果在 Mac 上的去英特爾化也讓其失去了一個巨大的收入來源。雖然 MacOS(不計 Hackintosh)一直被歸屬于小衆系統,然其于 2019 年的出貨量也占全球 PC 市場佔有率的 6.6%,并且這些電腦全都采用英特爾 CPU。據使用者測算,Mac 使用的 CPU 約占英特爾客戶計算集團營收的 7.8%,即約總營收的 4%。

前景不明朗,主營業務又遭到重大挑戰,英特爾該何去何從?

低功耗 Bitcoin ASIC 挖礦晶片或許隻是英特爾的試驗田

2021 年 2 月 15 日,英特爾宣布更換 CEO 為 Pat Gelsinger。這是 Pat Gelsinger 時隔 12 年後再次回到英特爾。Pat Gelsinger 在 18 歲時便加入英特爾。在英特爾工作的 30 年中,他從一名品質控制技術員成長為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裁,并于 2009 年離開。臨危受命的他回到英特爾的三把火分别是,推動 7nm 工藝開發、投資 200 億美元建立兩座晶圓廠、改變現有 IDM 模式,推出 IDM 2.0。

在 Pat Gelsinger 回到英特爾後不到一年時間,2022 年 1 月,蘋果系統架構總監、M1、M1 Pro 和 M1 Max 晶片負責人 Jeff Wilcox 宣布離開蘋果加入英特爾,并擔任英特爾設計工程組 CTO,負責所有英特爾客戶的系統級晶片(SoC)架構。

事實上,Jeff Wilcox 和 Pat Gelsinger 一樣是英特爾老員工,其 25 年的晶片生涯中有 12 年在英特爾度過,1997 年至 2007 年在英特爾擔任首席元件架構師,2010 年至 2013 年擔任用戶端 PC 晶片首席架構師。

自此,我們似乎可以發現英特爾推出低功耗 Bitcoin ASIC 挖礦晶片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或者,研發低功耗 Bitcoin ASIC 挖礦晶片隻是英特爾的一種技術實驗。

英特爾 12 代 CPU 采用全新性能混合架構,即性能核+能效核(大小核或異構多核),這樣的機構在相同面積情況下,可以提高多核能耗比。從設計思路上,可以看到,英特爾已經開始注意到能耗比。同樣,M1 系列晶片宣傳的是同等性能情況下消耗更少的功耗。

除此之外,高內建度 ASIC 晶片已經開始成為計算機領域的發展趨勢。如此前蘋果曾經專為 Mac Pro 設計的售價高達 15,000 元的 ASIC 擴充卡 Apple Afterburner 加速卡被內建至 M1 Pro 和 M1 Max 晶片之中。

英特爾即将釋出的 BZM1 恰好都具備行業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應用,并且與 GRIID 簽訂的合同截止日期為 2025 年,屆時,英特爾建立的晶圓廠也将于 2025 年投産。當然,或許這一切都是巧合。顯然,比起 Bitcoin ASIC 晶片,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 2025 年之後,擁有最先進晶圓廠的英特爾又将推出什麼樣的産品,Pat Gelsinger 能不能帶領這家半導體巨頭重返巅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