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第24屆冬奧會——北京冬奧會将如期開幕。然而你知道嗎,在過去的23屆冬奧會中隻有4屆冬奧會沒有任何賽事因天氣原因推遲或取消,而其餘19屆冬奧會或多或少都有比賽項目由于在賽時達不到相關氣象條件而推遲、延期、甚至取消,具體發生了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嚴格的氣象要求
中國人喜歡說一句話:這事兒成不成,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冬奧會成不成,也要看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就是冬奧會賽時的天氣條件。在冬奧會所有比賽項目中,冰上項目約占30%,雪上項目約占70%。冰上項目對冰面溫度、室内空氣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條件有嚴格要求;而雪上項目對能見度、雪溫、雪量、風速、氣溫等氣象條件也有嚴格要求。

冬奧會比賽項目一覽
(圖檔來源:國際奧委會官方網站)
即使國際奧委會在選擇舉辦城市時已經參照兩個核心氣象名額嚴格篩選了參選城市,即:①2月份平均氣溫是否低于0℃;②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但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影響着冬奧會的舉辦——在該城市冬奧會舉辦時間的具體天氣條件。
曆史上的“不測風雲”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冬奧會曆史上的那些“不測風雲”。
曆屆冬奧會舉辦地點分布示意圖
(圖檔來源: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網站)
1924年,首屆冬奧會,法國夏蒙尼。
天氣條件較理想,隻有因賽道被太陽融化導緻的1500米速度滑冰這一次推遲。
1928年,第二屆冬奧會,瑞士聖莫裡茨。
賽會期間天氣惡劣,開幕式時一場暴風雪襲來,掀翻了曲棍球場的護欄;第二天暴風雪持續,導緻冰球、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北歐兩項等賽事推遲;第三天,氣溫突然攀升至10℃,并且開始下雨,導緻冰雪解凍,所有預定賽事都被取消;直到第四天才恢複正常。
1928年2月19日,加拿大隊和瑞士隊在進行冰球比賽
1932年,第三屆冬奧會,美國普萊西德湖。
由于上一屆冬奧會多項賽事因天氣推遲,是以這屆冬奧會第一次設立室内比賽場地。即便如此,惡劣的天氣仍然導緻男子雙人雪車、男子四人雪車、10000米速度滑冰預賽、50公裡越野滑雪推遲。
1936年,第四屆冬奧會,德國加米施帕滕基興。
賽會期間天氣理想,隻有雪車比賽因場地融化而推遲。
1948年,第五屆冬奧會,瑞士聖莫裡茨。
與上屆冬奧會同樣幸運:隻有冰球和10000米速度滑冰推遲。
1952年,第六屆冬奧會,挪威奧斯陸。
這屆冬奧會首次任命了一個委員會來分析曆史氣候資料以确定舉辦冬奧會的最佳10天。賽會僅有因降雪導緻的1500米速度滑冰這一次推遲。
1952年2月19日北歐兩項比賽現場
(圖檔來源:FPG/Getty Images)
1956年,第七屆冬奧會,意大利科蒂納丹佩佐。
沒有任何賽事推遲或取消。
1960年,第八屆冬奧會,美國斯闊谷。
大風導緻開幕式、男子和女子1500米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速度滑冰推遲。
1964年,第九屆冬奧會,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這是第一屆擁有兩個室内比賽場地的冬奧會,沒有比賽因天氣推遲或取消。
1968年,第十屆冬奧會,法國格勒諾布爾。
賽會期間的溫暖天氣使得許多比賽推遲:由于賽道上的冰減少,雪橇比賽被推遲了三天;由于賽道解凍,四人雪車的第三和第四輪預賽不得不取消;由于高溫,高山滑降推遲了一天,冬季兩項接力從上午推遲到下午;又由于大霧,70m跳台滑雪推遲,高山回轉取消。
1968年2月9日,高山滑降比賽現場
(圖檔來源:Allsport Hulton/Archive)
1972年,第十一屆冬奧會,日本紮幌。
賽會期間天氣良好,隻發生了兩次推遲:男子單人雪橇第三輪比賽和冬季兩項都推遲一天。
1976年,第十二屆冬奧會,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沒有比賽因天氣推遲或取消。
1980年,第十三屆冬奧會,美國普萊西德湖。
這屆冬奧會率先在比賽中引入人造雪,并且首次在冬奧會比賽前後進行官方天氣觀測。沒有比賽因天氣推遲或取消。
1984年,第十四屆冬奧會,南斯拉夫薩拉熱窩。
與上一屆冬奧會不同,這一屆冬奧會沒有采用人造雪,但事實證明依賴天然雪是有問題的。賽會的第一個晚上城市降雪約40cm,高山賽場降雪超過100cm。接下來的三天裡,大雪使得無數比賽推遲或取消。高山滑雪連續取消,所有項目至少推遲四天;男子高山滑降推遲了三次,總共推遲了七天;速度滑冰、雪車、雪橇等比賽也都推遲了。
1984年薩拉熱窩冬奧會開幕式
(圖檔來源:David Cannon/ALLSPORT)
1988年,第十五屆冬奧會,加拿大卡爾加裡。
吸取了上一屆冬奧會的教訓,這屆賽會使用了大量的人造雪,并且使用了五個室内比賽場地。可惜由于大風,包括男子高山滑降、跳台滑雪、空中技巧、雪橇、女子高山滑雪、雙人雪車在内的多項賽事被推遲或延期。
1992年,第十六屆冬奧會,法國阿爾貝維爾。
即便主辦方提供了比以往任何一屆賽會都要豐富的天氣預報服務,但是依舊因大雪導緻超級大回轉推遲;因大霧導緻女子雪橇比賽推遲。
1994年,第十七屆冬奧會,挪威利勒哈默爾。
由于越來越成熟的造雪技術和有利的天氣條件,賽會隻發生了輕微的推遲:男子和女子高山回轉、空中技巧推遲了半小時,以確定山坡上的陽光條件符合比賽要求。
1998年,第十八屆冬奧會,日本長野。
賽會期間,極端天氣頻發導緻很多比賽項目推遲甚至取消:男子高山滑降推遲了三次才舉行;女子高山滑降推遲了兩天;女子超級大回轉推遲了一天;四人雪車比賽取消;男子北歐兩項比賽中途停止,次日重新進行。
1998年2月11日,女子超級大回轉頒獎典禮
(圖檔來源:Frank Peters/Bongarts/Getty Image)
2002年,第十九屆冬奧會,美國鹽湖城。
因惡劣天氣發生了3次推遲和3次延期,但官方報告中沒有提供細節。
2006年,第二十屆冬奧會,意大利都靈。
跳台滑雪、越野滑雪、超級大回轉、空中技巧、北歐兩項等比賽因大風和大雪侵襲而推遲或延期。
2010年,第二十一屆冬奧會,加拿大溫哥華。
該年二月是溫哥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二月,迫使奧委會不斷改變計劃。包括高山滑雪、男子全能延期;雪車、北歐兩項、無舵雪車、女子單闆滑雪在内的許多比賽被中斷或推遲。
2014,第二十二屆冬奧會,俄羅斯索契。
大霧使得冬季兩項男子集體出發項目兩度推遲。
2018年,第二十三屆冬奧會,南韓平昌。
高山滑雪多個項目及北歐兩項等因大風推遲。
平昌冬奧會男子坡面障礙技巧資格賽從業人員在風雪中
(圖檔來源:新華社記者費茂華)
風雪不改北京之約
不難發現,冬奧會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因于有利的天氣條件,而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應對惡劣天氣導緻的比賽日程變化”。盡管如此,也沒有哪屆冬奧組委會因為比賽推遲、延期、或取消而受到诟病。
這是因為即使每一屆冬奧會主辦方在賽前都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畢竟天有不測風雲,學會與變化多端的自然互動本就是許多冬季項目興起的原因,這也是直到今天它們依舊存在的價值之一。
“相約北京”系列測試賽現場
(圖檔來源:崔峻)
即将到來的北京冬奧會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唯一一次在大陸性季風主導氣候條件下舉辦的冬奧會,氣象保障要面臨的挑戰非常大,但北京已經做好了準備。就算曆史上完美的“天時”條件比隻有4/23,但是相信北京冬奧會一定會交出滿意的答卷,做5/24而不是20/24。那麼,明天,風裡雪裡,北京冬奧開幕式等你!
作者機關:中國科學院大氣實體研究所
轉載内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實體所立場
來源:科學大院
編輯: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