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世界呈現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作者:海外網

來源:人民日報

一幅壯美的冰雪畫卷,一曲時代的奮鬥之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冬奧會是大陸重要曆史節點的重大标志性活動,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着強有力的牽引作用。”“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是黨和國家的一件大事,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使命光榮、意義重大。”

回首6年多籌辦之路,在“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指引下,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碩果累累:競賽場館和各項基礎設施樹立奧運新标杆,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京津冀協同發展駛入快車道,北京“雙奧之城”熠熠生輝,小城崇禮成長為滑雪勝地;“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标已經實作,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大幕即将開啟。我們将兌現承諾,向世界呈現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

中國智慧書寫中國範本

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再一次展現了黨的上司和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冬奧籌辦,場館建設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注重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嚴格落實節能環保要求,保護生态環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國風格。”“各項建設和改造工程都要努力成為精品工程,同時要充分考慮後續利用,不要貪大貪多。”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籌辦工作帶來不小挑戰。冬奧建設節奏不變、目标不變、标準不變。2020年底,所有競賽場館如期高品質完工,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步完成,達到測試活動要求。冬奧建設者們發揚迎難而上的“釘釘子”精神,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用中國智慧、中國速度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

所有建立、改造場館和設施全部滿足綠色建築标準,并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處理廢棄物與廢水等方面形成示範,不僅滿足賽時需求,也為賽後可持續利用留下足夠空間。這既展現了“共享辦奧”的理念,也是冬奧建設“堅持百年大計”的重要内涵。

“這些賽時供運動員使用的競賽場館,賽後要融入群衆日常生活,讓人們盡可能地親近和使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設計總負責人張利介紹,“雪如意”的大跳台和标準跳台兩側都設計了自上到下貫通的台階,就是充分考慮賽後綜合利用的獨到設計。

場館建設向前邁出的“一小步”,背後往往是自主設計建造能力提升的“關鍵一躍”。

位于延慶賽區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是國内第一條符合冬奧标準的賽道。沒有經驗可循,建設者們攻堅克難,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1.9公裡長的賽道一次性噴射澆築成型,一次性通過國際組織認證,獲得專利受理、授權100多件。

最大化利用現有場館和設施,是籌辦工作一大亮點。“水立方”變身“冰立方”,五棵松體育中心隻需要6小時就能完成“冰籃轉換”,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通過更新改造,具備冬夏項目雙向轉化能力。

冬奧籌辦的高标準、新突破,正是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推動着冬奧建設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2020年,《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計劃》釋出,着眼于“環境正影響”“區域新發展”“生活更美好”3個目标,旨在開創出人人參與、人人獲益的新局面。

以冬奧會籌辦為契機,為生态環境改善書寫新方案,為區域和城市發展打造新模式,為人與社會進步創造新環境,這幅以“美麗中國”為底色的北京冬奧畫卷,将在奧林匹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展現中國智慧,書寫中國範本。中國有決心、有底氣做好各項籌辦工作,讓世界看到“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風範。

2015年7月,北京攜手張家口赢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表示,奧運會“交給了放心的人”。如今開幕在即,巴赫說:“北京冬奧會各項籌備工作十分出色順利,場館之精彩、防疫措施之周全、可持續營運理念之先進令人贊歎。”

冬奧籌辦和本地發展比翼齊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舉辦冬奧會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必須一體謀劃、一體實施,實作北京同河北比翼齊飛。”

京張高鐵,在北京和張家口兩地三賽區建構起“一小時經濟圈”;行駛在京禮高速上,一幅山川秀美、天藍水清的畫卷在眼前展開。城際交通網絡的互聯互通,京津冀生态環境的聯防聯治,提升的不隻是冬奧會的辦賽品質,更為區域協同發展插上騰飛之翼。

來自張家口的風電、光伏電通向北京,冬奧場館實作“綠電”全覆寫,這在奧運史上尚屬首次。以冬奧籌辦為契機,北京、河北全面開展治氣、治沙、治水專項工程,整體改善京張地區生态環境。從保護一草一木、增添綠色,到建設“海綿”賽區、節約水資源,再到低碳辦公運作,冬奧籌辦的點滴細節,都在為綠色生活增添範本。

“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不是一錘子買賣,不能辦過之後就成了‘寂靜的山林’。”将大賽籌辦融入城市發展,融入生态建設、服務民生的大格局,北京冬奧會的牽引作用和輻射作用日益顯現。國際奧委會奧運會部執行主任克裡斯托弗·杜比認為,奧運效應可以在20年甚至更長時間為舉辦城市作貢獻,推動奧運會與舉辦地良性互動,“北京做到了”。

崇禮的脫貧之路,正是冬奧會促進舉辦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樣本。崇禮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以前大雪封山時,百姓出行都發愁。如今崇禮建起7家大型滑雪場,雪場建設、雪具銷售、冰雪教育訓練以及餐飲、住宿、休閑旅遊等相關産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當地人捧起了“雪飯碗”,幸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頭。

借助便利的交通和區域内豐富的體育文化資源,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正在加快建設。截至2021年11月,張家口地區累計簽約冰雪産業項目97項。重點打造冰雪運動體驗、山水戶外運動、鄉村田園休閑等旅遊産品,“冰雪運動+”的發展模式推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向“全域”“四季”拓展。

2021年年底,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和賽時頒獎廣場區域分别獲批命名為“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和“張家口奧林匹克頒獎廣場”,延慶奧林匹克園區也正式獲得國際奧委會準許。北京冬奧會後将繼續舉辦高水準冰雪賽事,開展群衆性冰雪活動,持續推動當地發展。

延慶賽區、張家口賽區的醫療、餐飲、住宿等公共服務水準逐漸提升,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冬奧籌辦帶動下,城鄉面貌煥然一新。2016年以來,北京和張家口以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等領域為重點,加大無障礙設施建設。盲道、緣石坡道,無障礙電梯、衛生間等低位設施的改造成效顯著,助推着社會文明風尚不斷提升。

全力書寫冬奧會籌辦與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創造奧運會和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新典範”的願景,在奮鬥中一步步化為現實。

冰雪之約帶動大衆參與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就像是一個彈射器,可以推動大陸冰雪運動和冰雪産業飛躍式發展。”

正值雪季,北京南山滑雪場遊客如織,一幅歡騰景象。

申辦冬奧時,中國提出“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美好願景,深深打動了國際社會。冬奧之約如期而至,中國之諾成功兌現——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

不斷增長的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得益于完善的冰雪運動普及推廣體系。曾經,“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今,冰雪運動大踏步“南展西擴東進”,從小衆走向大衆,從冬季走向四季。

在“雙奧之城”北京,連續舉辦8屆的“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成為人們體驗冰雪運動的好去處,親子互動項目、青少年滑雪賽等精彩活動輪番上演;在冰雪資源得天獨厚的哈爾濱,冰燈遊園會成為“冰城”的亮麗名片,專業冰雕比賽、冰雪體驗活動吸引着衆多市民;在上海,花樣滑冰世錦賽、城市越野滑雪中國巡回賽等賽事培養了不少冰雪迷,參與冰雪運動成為都市生活新風尚……

“身邊的冰場、雪場越來越多。”這是很多冰雪愛好者的切身感受。近年來,随着群衆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持續高漲,冰雪場地設施的供給在持續加速。國家體育總局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标準滑冰場和803個室内外各類滑雪場,較2015年分别增長了317%和41%。

長城内外,冰雪運動已成時尚;神州大地,全民健身熱潮湧動。從《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到《“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從《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到《“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政策檔案陸續出台,描繪發展藍圖,明晰發展路徑,推動着冰雪運動不斷升溫。

“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最根本的是增強人民體質、保障人民健康。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方面。”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猶如一盤大棋,群衆體育與競技體育一體推進,體育産業與體育文化比翼齊飛,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模式,為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寫下生動注腳,增添強勁動力。

“冰絲帶”、首鋼滑雪大跳台等冬奧會建立場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賽後向大衆開放,成為人們享受冰雪樂趣的新地标;冰雪運動走進更多中國小校園,一張張稚嫩的笑臉寫滿對未來的期待;一輛輛滿載冰雪運動器材的“冰雪大篷車”深入鄉鎮,讓更多人共享冬奧成果……回顧冬奧籌辦之路,服務民生的細節無處不在,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彙聚成對北京冬奧會的共同期待。

《2021年中國冰雪産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到2020年,大陸冰雪産業總規模從2700億元增長到6000億元。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2025年大陸冰雪産業期望達到萬億元規模。令人振奮的數字背後,“冷資源”正變成“熱經濟”,助推冰雪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冰雪世界,魅力無限。籌辦北京冬奧會帶來的财富,滋養的不隻是中國冰雪運動,更将助推世界冬季運動發展邁上新台階。巴赫盛贊北京冬奧會為“前所未見的偉大成就”,全球冰雪運動将從此開啟新時代。

冰雪運動實作跨越式發展

“人生能有幾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大陸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是實作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廣大冰雪運動員創造了難得的人生機遇。

冬奧夢想在召喚,運動員們用拼搏奏響奮鬥樂章。申冬奧成功時,北京冬奧會的109個小項中,約有1/3大陸幾乎沒有開展過。在“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目标指引下,如今已全面開花結果。

辦賽精彩,參賽也要出彩。以“擴面、固點、精兵、沖刺”為備戰方略,很多冰雪項目實作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單闆滑雪男子平行大回轉、女子障礙追逐等35個小項均是首次獲得冬奧會參賽資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同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一樣,中國冰雪運動也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一方面要堅持自主創新,一方面要積極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和訓練方法,盡快提高大陸冰雪運動訓練和比賽水準,為推動大陸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創新思維,不拘一格選材,為更多有天賦的運動員打開大門;科技賦能,為冰雪運動“強弱項、補短闆”的程序插上翅膀。一根牽引繩配合人體高速彈射裝置,幫助速滑運動員練習彎道技術;一道加速度曲線,幫助鋼架雪車運動員了解如何科學用力;一個風洞,幫助跳台滑雪運動員熟練掌握“禦風飛行”……

北京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裡,航空航天技術被創新性引入項目發展之中,六自由度電動模拟體育訓練系統覆寫多個冰雪項目,與VR(虛拟現實)技術和體育項目數字模組化技術相結合,為運動員提供逼真訓練環境,為教練員提供豐富資料。冰雪運動訓練由此不受季節、環境影響,大大提高訓練效率。

這個賽季,冰雪健兒在備戰路上踏出一個個堅實腳印。短道速滑隊在4站世界杯取得7金3銀6銅,獲得冬奧會滿額參賽資格;谷愛淩在所參加的3個項目中奪得6金2銀1銅,成為世界上首位在比賽中完成兩周空翻轉體1440度動作的女運動員;17歲的蘇翊鳴收獲單闆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分站賽冠軍,為中國滑雪寫下新紀錄。

挑戰自我,突破極限,這是冰雪運動的魅力。勇往直前,執着追求,這是冰雪運動員的堅守。蔡雪桐、劉佳宇、徐夢桃、齊廣璞、賈宗洋等老将将第四次踏上冬奧賽場,渴望在家門口的冬奧會上綻放最好的自己。

“我希望把中國運動員陽光、敢打敢拼的賽場風采傳遞出去,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們昂揚的精神面貌。”31歲的徐夢桃在本賽季赢得兩站世界杯分站賽冠軍,她能從9天8場比賽12跳的高強度比賽下獲得佳績,依靠的就是高品質的體能儲備和高水準的科學訓練。

“為了祖國,沖沖沖!不負人民,拼拼拼!”出征前,冬奧健兒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誓言中躍動着愛國情、拼搏心。“期待我們所有運動員都能在比賽中拼盡全力,拿出最好表現,為夢想沖刺。”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500米冠軍武大靖滿懷信心踏上征程;速度滑冰運動員甯忠岩本賽季在4站世界杯斬獲3金2銀,“北京冬奧會,我一定會全力以赴。”

“希望大家增強為國争光的志氣和勇氣,堅持拼字當頭,敢于拼搏、善于拼搏,在奧運賽場展現新時代中國運動員的精神風貌和競技水準,力争在競技上、道德上、風格上都拿最好的獎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為冬奧健兒的追夢之旅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冰雪,加油!”

向世界展示中國風采

“我們不僅要辦好一屆冬奧盛會,而且要辦出特色、辦出精彩、辦出獨一無二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先後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激發了中國群眾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情,推動了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對在全球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不僅是展現競技實力和體育精神的舞台,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良好契機。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和北京冬殘奧會會徽“飛躍”,勾勒出漢字魅力;用篆刻藝術展現的體育圖示,将傳統文化與冰雪運動完美交融;獎牌“同心”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同心圓玉璧,也是對北京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的繼承和發揚……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承載厚重東方文化底蘊,講述着神采飛揚的中國故事。

中國風采、中國氣派中,也傳遞着濃郁的人文關懷。北京冬奧會的頒獎花束,采用非物質文化遺産“海派絨線編結技藝”。一朵朵“絨耀之花”凝聚着制作者們的心血,他們用手中絨線寄托對冬奧會的期待和祝福,為運動員留下“永不凋謝”的奧運記憶。

北京冬奧村采用四合院理念設計,賽後将成為北京市高端人才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進一步豐富北京“雙奧之城”的文化内涵;借鑒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的首鋼滑雪大跳台,實作了對工業遺産的轉型再利用,賽後面向公衆開放,服務大衆休閑健身活動;宛如中國傳統“玉如意”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在夜空下流光璀璨,賽後可舉辦會議會展、接待旅遊觀光,将奧運财富的價值充分發揮。

以“中國風”托起“奧運範”,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恰逢中國春節。當奧林匹克文化與春節文化、長城文化相遇,不同文明交流互鑒,這場冰雪盛宴,将為世界呈現更為多姿多彩的側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不僅可以增強我們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們國家和民族緻力于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陽光、富強、開放的良好形象,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

五環旗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熠熠生輝。北京冬奧會将是一個重要時刻,以和平、友誼和團結精神把世界凝聚在一起。巴赫表示,“相信中方采取的有力措施,将確定本屆冬奧會的安全、順利、成功舉行,讓世界各國運動員共聚北京,共襄盛舉!我們對此抱有充分信心!”

“我們都需要愛,大家把手都牽起來”“我們都擁有愛,來把所有門全都敞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号推廣歌曲《一起向未來》熱情傳唱,向全世界發出誠摯邀約。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共赴冰雪之約,讓我們一起向未來!(記者 馬劍 李碩 李洋)

《人民日報》(2022年02月03日第01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