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融合對網絡、裝置供應商及資訊技術的影響

  本文刊登于由×××工業和資訊化部主管,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主辦的優秀期刊《資訊網絡》雜志。其他網絡媒體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中國電信集團《資訊網絡》雜志,作者:李峥。

  融合網絡已經成為網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是電話、郵件、即時消息還是語音留言……所有通信工具,都将被智能地整合到一個融合的通信應用之中。融合已經成為了資訊網絡時代的主題。融合給整個通信産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正如首屆“T8國際電信營運與技術峰會”的會議主持人、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長野永東先生所說:“融合給網絡裝置供應商以及IT企業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整個通信産業鍊,從來沒有今天這麼緊密過。”作為本次會議的裝置廠商的代表阿爾卡特朗訊公司首席戰略官兼企業發展官Rajeev Singh-Molares先生,在他的演講中,更是從裝置供應商的視覺,闡述了“為什麼要融合?”“融合的四要素”“如何建立一個融合的網絡?”以及“如何實作這個商業模式”等一系列深刻又獨到的見解。在本文中,筆者引用了Rajeev Singh-Molares先生在大會上提到的一系列觀點。

  融合應運而生

  無論你是否相信,一個融合的環境正應運而生。

  在80年代早期,國内電信營運商主要提供兩種業務:固定電話和電報。支撐它們的是兩個非常簡單的網絡,但是,在接下來的30年間,電信服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網絡的規模和複雜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内容都在網際網路上開發,大量的資料業務也在飛速增長。

  随着中國電信業進入全業務時代,移動網和固網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目前核心網都已經IP化了,而且終端變得越來越精妙。今天的使用者有大量的不同的終端,如手機、高清電視、上網本、固定電話等,使用者希望實作随時随地在任何終端上都能夠使用各種業務。

  這些商業環境的變化,帶來了使用者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使用者都希望将資料、話音和視訊進行融合,實作永遠線上這樣的模式。

  融合的四要素

  首先,由于環境的變化,産品的融合性變得很高,企業需要建立面向産品的組織結構,圍繞客戶進行營銷服務工作流程設計。是以,就要求各個部門之間,職能上有所調整,并且需要有良好的協調方式。除此之外,還要轉變思想觀念,把客戶看作是整個營運的核心,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面向産品來進行整個公司的營運。

  其次,由于産品間的互相融合,客戶在購買産品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給客戶的購買帶來困難。但是作為企業,要做到讓客戶輕松選購我們的産品。是以,前端人員要有很強的銷售支援能力。即無論客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有購買動機時,他都可以很輕松地找到相關的聯系人進行溝通。我們能及時解決他心中的困惑或者顧慮,并且能夠通過交叉銷售的方式,讓他們購買我們更多的産品和服務。

  再次,前端的工作效率,還依賴于後端的支撐能力,就像一支隊伍一樣,需要有強大的後勤保障,如果後勤做不好,那麼前線隊伍的戰鬥力就會削弱。是以,需要迅速地有效地實作後端流程的融合——包括網絡IT系統的完善以及行政管理流程優化,隻有這樣才能夠讓整個業務取得成功。

  最後,是産品和服務的融合。在未來,産品即服務,服務即産品,産品和服務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客戶購買的,不僅是我們的産品,還有我們的服務。我們不僅要向客戶提供專業化的産品,還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客戶滿意。

  如何建立一個融合的網絡?

  随着業務的不斷融合,管理網絡的複雜性在不斷增加,目前的網絡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現有業務的需求,是以,從現有的網絡過渡到下一代網絡成為必然趨勢。關于下一代網絡,阿爾卡特朗訊首席戰略官兼企業發展官Rajeev Singh-Molares提出四個主要的觀點。

  首先是端到端的扁平化IP。網絡的IP化、扁平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帶寬需求和業務量,端到端扁平化的IP對減少網絡層次,降低網絡複雜性,構築業務網絡,滿足全業務(資料、語音、視訊、專線)傳送起着關鍵的支撐作用,同時能夠大幅度降低網絡投資及維護成本。其次,無處不在的寬帶網絡,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各有所長,融合是未來的趨勢所在。再次,光網在成本方面的優勢是無以倫比的,通過光纖傳輸能夠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而且也能夠通過統一的業務控制來提高效率。最後是計費方面的融合。這是一個戰略層面的融合,要能夠實作線上和不線上的收費模式;能從單一的結點來對多種服務計費;實作資源優化和功能的共享,使計費更加靈活。

  總之,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網絡的融合,網絡的融合又促進了技術的發展。未來将是一個寬帶無處不在的世界:消費者需要能夠在任意螢幕上随時随地享受到各種融合的多媒體服務;企業使用者則要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移動性。

  如何實作這個商業模式

  進入融合時代,電信營運商在業務發展方面不得不面臨一個挑戰,那就是如何實作自己的商業模式。舊的商業模型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全業務發展的需要。營運商為了适合企業内外部環境的變化,必須對自己的商業模式動态更新。

  在融合時代,凡是有顯示屏的電子終端都會成為網際網路應用的終端,如果電信營運商不能做到讓内容提供商的業務在任何一種終端上都能夠有效地被使用的話,将會讓自己的全業務形象大打折扣。是以電信營運商需要做到讓各種業務在任何一種終端上都能夠有效地被使用。

  當然,電信營運商不能滿足于隻做好“管道工”,還應該成為“平台提供商”。電信營運商應該擁有網絡的概念——合作與開放。電信營運商需要創造一個開放的創新網絡或者說一個生态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可以讓終端使用者獲得更好的使用者體驗,進而赢得更多的終端使用者;通過這個系統,可以整合參與各方的流量,提高業務品質,實作計費的安全性;通過這個系統,能夠整合一條産業鍊,并且無論是産業鍊的頂層還是中層、下層,還是電信營運商都能獲得很好的收入。

  最後,Rajeev Singh-Molares先生表示,希望通過營運商的網絡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是裝置商和業務提供商所面臨的挑戰,我們沒有理由否認創新在全球各個角落裡湧現,有很多公司特别是中國公司,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上司者的角色來引入更多的創新,尤其是在商業模式方面,需要合适的商業模式來保證投資能夠取得回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