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正式宣布了聯合國海洋科學可持續發展十年(UNCD)期間準許的60多項倡議和計劃,作為該十年中為促進海洋科學發展的第一個正式行動。這些旗艦計劃由科學界、各國政府、民間社會、聯合國機構、私營部門、慈善機構和國際組織上司,代表着廣泛的全球參與。主要課程詳情如下:
(1) 藍色氣候倡議 - 人類、海洋和地球的解決方案(藍色氣候倡議 - 人類、海洋、地球的解決方案)
牽頭機構:藍色氣候倡議(由Tetiaroa研究所資助)。藍色氣候倡議涉及科學家,社群團體,工程師,企業家,投資者,政府上司人和全球影響者,以确定,制定和實施保護海洋的科學計劃,并利用它們來應對氣候變化和其他緊迫的目前問題,包括可再生能源,可持續食品供應,人類健康和有彈性的海洋經濟。
(2) 挑戰者150 - 深海生物研究10年(挑戰者150 - 研究深海生物的十年)
牽頭機構:深海管理倡議,DOSI。挑戰者150是一個全球合作夥伴關系,緻力于提供深海可持續管理所需的科學。該計劃的核心是創造深海專門知識,特别是在開發中國家,以培養維護深海生态系統完整性的新一代全球管理人員。此外,通過支援開發和擴大新技術觀測活動,挑戰者150旨在增進對深海生物多樣性及其分布、功能和服務的了解,并利用這些新知識教育、刺激和促進對深海的更好管理和可持續利用。
(3) Digital Twin Ocean-DITTO (Digital Twins of the Ocean - DITTO)
牽頭機構:基爾大學基爾海洋研究中心GEOMAR亥姆霍茲。數字孿生海洋(DITTO)将建立并推進一個數字架構,使所有海洋資料,模組化和模拟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和專業工具(包括最佳實踐)能夠捕獲,操作,分析和可視化海洋資訊。DITTO将幫助使用者和合作夥伴建立與海洋相關的開發方案,以解決能源,采礦,漁業,旅遊業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等問題。數字孿生海洋量化了效益和環境變化,并提供了強大的可視化效果。DITTO還将通過采用标準化的工作流程,幫助海洋專業人員建立自己的本地或本地數字孿生"海洋問題"。
(4) 全球海洋氧氣十年
牽頭機構:GEOMAR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該計劃将提高全球對海洋脫氧效應的認識,為行動提供資訊,制定緩解和适應戰略及解決辦法,以確定生态系統服務的持續提供,并通過地方、區域和全球各級的行動,包括跨學科研究、創新宣傳、海洋教育和掃盲,盡量減少對海洋經濟的影響。
(5)暮光地帶海洋網絡聯合勘探(黃昏地帶海洋網絡聯合勘探,JETZON)
牽頭機構:國家海洋學中心( NOC)。暮光之城海洋網絡(JETZON)的聯合勘探側重于200至1000米深的海洋區域。暮光之城地區面臨多重壓力,包括捕魚、深海采礦、氣候變化和二氧化碳減排方法。由于暮光之城的大部分地區都超越了國界,廣袤而難以到達,隻有通過協調一緻的國際行動才能對其進行研究,這是jeTZON的目标。
(6) 海洋之聲
牽頭機構:日本财團海洋結核中心、地球實驗室、華盛頓大學。海洋科學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是由人類決定的。了解所涉參與者、所涉文化和福祉,以及權力和決策程序的動态變化如何影響海洋,對于實作十年的目标和確定知識、戰略和治理架構包括所有方面都至關重要。海洋之聲方案将通過開展研究、提出想法、促進重要讨論和召集能力建設夥伴關系以查明障礙和辦法,為十年的公平創造有利條件。
(7) 一個海洋深海觀測網絡
牽頭機構:法國海洋發展研究所。該計劃建議通過在全球海洋的多個地點發展觀測和勘探技術,對深海科學進行重大改革。這些合作活動有助于了解深海生态系統的運作方式、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深海的影響,同時有助于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該項目将與其他相關的10年倡議合作實施,例如由DOOS,DOSI / Challenger 150,Smart Cables,POGO和Goos / Argo推動的國際倡議。
(8)太平洋拯救海洋的解決方案:藍色太平洋大陸的綜合海洋科學計劃(拯救海洋的太平洋解決方案:綜合海洋科學計劃),創造一個健康的藍色太平洋大陸,将有助于維持子孫後代的生活)
牽頭機構:南太平洋共同體。"海洋十年"倡議旨在利用近年來在太平洋地區發起的一系列國家海洋政策,滿足綜合海洋管理的需要。該倡議旨在提高科學能力,為海洋科學轉化為具體決策創造機會。為了實作這些目标,該計劃側重于三個主要領域,包括監管架構、決策支援系統以及更多地考慮太平洋文化和環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生态系統太平洋大陸的守護者,該計劃有助于拯救海洋,并為氣候變化等一些存在的挑戰提供解決方案。
(9) 日本财團 - 2030年世界海洋深度圖潛艇計劃(日本财團-GEBCO海底2030年項目)
牽頭機構:日本财團 - 世界海洋深度圖2030潛艇項目(日本财團-GEBCO海底2030項目)。日本财團 - 世界海洋深度圖(GEBCO)2030年海底項目是日本海洋基金會和GEBCO之間的合作項目,旨在到2030年繪制海洋地圖。由此産生的測深圖将免費提供給所有使用者。
(10) 海洋觀測的協同設計:改變海洋觀測活動,實作可持續的未來(海洋觀測協同設計:為可持續發展而演變的海洋)
牽頭機構:全球海洋觀測系統,主要由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海委會-教科文組織)資助。通過有針對性和及時的觀測活動,人類可以跟蹤海洋的現狀,提供成熟的預測和早期預警,管理海洋資源,增強社會對變化的抵禦能力,并最終評估相關行動對可持續海洋的影響。該計劃旨在産生協作設計所需的流程、基礎設施和工具,以形成開發真正一體化海洋觀測系統所需的國際能力,確定靈活的觀測活動和模組化能力符合要求。
(11)共同觀察: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確定觀察活動的價值(共同觀察: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求,使每個觀察縣都成立)
牽頭機構:全球海洋觀測系統(海觀系統),主要由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教科文組織-海委會)資助。該計劃旨在通過在海洋觀察員與其服務的地區之間建立聯系,改變海洋資料的擷取和可用性,加強對新的和現有的觀測計劃的支援。協作設計将擴大廣泛的利益攸關方獲得海洋知識的機會和相關應用, 以公平擷取海洋知識。該計劃将利用全球海洋觀測系統的專門知識網絡,向有關使用者和全球資料流提供所需的觀測和預報資料,進而確定觀測活動的價值。
(12)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系統轉型十年(全球海洋酸化系統轉化)
牽頭機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該十年計劃通過開發下一代傳感器,教育訓練新專家,提供精确測量材料以及填補待觀測領域的空白來進一步擴充CO2觀測系統。該項目還将發展提供公共資料并将其納入對利益攸關方有用的産品的能力。
(13) 地球觀測衛星委員會——沿海觀測、應用、服務和工具(地球衛星委員會——沿海觀測、應用、服務和工具,海岸觀測衛星委員會)
牽頭機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國家環境衛星(NESDIS)、資料和資訊服務中心(NESDIS)、衛星應用和研究中心(STAR)。地球觀測衛星委員會——沿海觀測、應用、服務和工具(海洋觀測衛星委員會)是地球觀測衛星委員會内的一個小組,其重點是沿海地區,特别是陸地-海洋交界處。CEOS與利益相關者合作,設計和開發滿足關鍵組織需求的核心産品。此外,通過利用地球觀測衛星委員會的機構能力,地球觀測衛星委員會海岸試驗項目将有能力利用地球觀測活動,提供多學科辦法,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解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減少災害和沿海複原力等問題。
(14)法國重點研究計劃——"法國優先研究計劃"解決方案之海")
牽頭機構:法國海洋發展研究所、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的優先研究計劃"海洋解決方案"旨在通過全面研究解決與海洋相關的社會挑戰。該計劃确定了五項主要挑戰:(1) 預測和适應海外領土的極端事件;(2) 預測和适應海外領土的極端事件;(3) 預測和适應海外領土的極端事件;(3) 預測和适應海外領土的極端事件;(3) 預測和适應海外領土的極端事件;(該計劃還将解決兩個橫向挑戰:(1) 将海洋觀測與模組化相結合;(2) 将海洋觀測與海洋觀測與模組化相結合;(3) 将海洋觀測與海洋觀測與模組化相結合;法國總統于2019年12月宣布了該計劃,作為法國對聯合國海洋十年的重大貢獻。
(15)地理軌迹
牽頭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GEOTRACES是一個國際項目,旨在協調與海洋生物的微量元素及其同位素(TEIS)的地球化學循環有關的行動和資料。主要任務是确定和量化控制海洋中關鍵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布的過程,并确定它們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的敏感性。
(16) 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陣列,GO-BGC陣列)
牽頭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全球海洋地球化學陣列建立了一個全球機器人浮标團隊,将改變人類觀察海洋的方式。該計劃将向海洋部署一個由500個機器人浮标組成的網絡,以收集從海洋表面到一英裡深的化學和生物資料。該計劃有助于改變人類觀察和預測氣候變化對全球範圍内海洋新陳代謝、碳吸收和海洋生物資源管理的影響的能力。
(17) 将沿海濕地資料納入開發中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新的國際藍碳倡議(将沿海濕地資料納入開發中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新的藍色國際碳倡議)
牽頭機構:美國國務院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該計劃将利用美國政府的專門知識,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氣專委)的指導方針,特别是2013年氣專委《濕地補編》,開發編制溫室氣體清單的工具和模闆,并将向開發中國家提供技術援助,以建設這一領域的能力。提高溫室氣體清單資訊的準确性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濕地管理戰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更好地保護沿海生态系統。
(18) 國際海洋發現計劃,IODP
牽頭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國際海洋發現方案(IODP)是一項國際合作海洋研究方案,旨在利用海洋學研究平台探索地球的曆史和動态活動,以恢複海底沉積物和岩石中記錄的資料,并監測海底環境。IODP的設施由三個平台提供商資助,并由其他五個夥伴機構資助。與會者覆寫了23個國家。IODP的科學計劃确定了四個領域的14個挑戰:氣候變化,深海生物,地球動力學和地質災害。
(19) 意大利海軍北極計劃(意大利海軍高北計劃)
牽頭機構:意大利海軍水文研究所。意大利海軍作為國家北極研究中心,于2017年啟動了一項為期多年的聯合北極研究計劃。該計劃建議為期10年。目前正在開展一項新的為期三年的活動,以幫助加強從衛星到海底的三維制圖。意大利海軍的北極計劃由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組成:勘探,環境和教育,并得到協作,協調和合作的支援。
(20) 利用海洋保護區作為海洋養護、科學和掃盲的監測中心(海洋保護區作為海洋養護、科學和掃盲的哨點)
牽頭機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該計劃旨在:(1)承認氣候對海洋的影響;
(21) 在新北極航行
牽頭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導航到新北極(NNA)是NSF未來十大建立立議将資助的長期研究和過程領域之一,通過結合不同的學科觀點,該計劃将支援綜合研究,以推進全球科學和工程的前沿。NNA旨在創新社會,自然,環境,計算,資訊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基礎綜合研究,以應對自然和人造環境與社會系統之間的互相作用或聯系,同時認識到這些聯系對北極變化及其地方和全球影響的指導意義。
(22)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沿海水産養殖和可持續發展計劃(NOAA沿海水産養殖和可持續發展計劃,CASS)
牽頭機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NOAA沿海水産養殖和可持續發展計劃(CASS)旨在為沿海管理人員提供高品質的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援,以發展可持續水産養殖,同時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統健康。通過CASS計劃的行動可以為監管、行業和研究利益相關者提供他們所需的資訊,以就準許、建立和營運海洋養魚場做出明智的決定。
(23)美國宇航局海平面變化科學小組(美國宇航局海平面變化科學小組,N-SLCT)
牽頭機構:美國宇航局。自2014年以來,美國宇航局海平面變化科學小組(N-SLCT)一直在進行跨學科海平面科學研究,收集和分析海平面變化的觀測證據,量化海平面變化的根本原因和驅動因素,預測未來的海平面變化,并通過海平面門戶網站向公衆通報NASA的最新發現。N-SLCT在海平面科學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進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冰蓋動力學,海洋過程,開發工具的開發,評估冰蓋和冰川喪失對沿海城市造成的損害,以及與沿海沉降,闆塊運動和後地球冰河時代反彈相關的垂直陸地運動。
(24)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海岸線和人口(NSF海岸線和人口,COPE)
牽頭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海岸線和人口計劃(COPE)旨在為多樣化和創新的沿海研究中心提供資金。COPE資助的項目類型如下:專業研究中心,期限為3至5年,年度配額低于100萬美元,大型研究中心最長期限為5年,年度配額為200萬至400萬美元。獲得資助的研究中心可以反映沿海可持續性、人的方面和沿海過程之間的聯系,并有助于改變對人口稠密的沿海環境中自然、人為和社會系統之間互相作用的了解。
(25)推進2030年海底和海洋測繪(推廣2030年海底和海洋測繪)
牽頭機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到2030年促進海底和海洋測繪"的10年計劃将有助于發展海洋的全面數字化。目前,世界上隻有20%的海洋是通過現代标準手段繪制的,其中大多數尚未用現代多波束聲納完全測量。
(26) 2030年珊瑚礁恢複(恢複珊瑚礁2030年)
牽頭機構:大堡礁基金會。2030年珊瑚礁恢複計劃緻力于拯救大堡礁并支援全球珊瑚礁保護。該計劃由大堡礁基金會牽頭,與世界知名的珊瑚礁科學家、澳洲政府、珊瑚礁管理者、企業、原住民和當地社群合作,将增強這一獨特生态系統及其所依賴的人口的複原力。這項為期10年、耗資10億美元的集體行動将扭轉全球珊瑚礁衰退的趨勢。
(27) NASA浮遊生物、氣溶膠、雲、海洋生态系統任務:海洋和天空的進階衛星測量(NASA浮遊生物、氣溶膠、雲、海洋生态系統(PACE)任務:海洋和天空的進階衛星)
牽頭機構: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美國宇航局的浮遊生物,氣溶膠,雲和海洋生态系統(PACE)任務是美國宇航局的下一個主要資金,用于使用衛星擷取海洋顔色,雲和氣溶膠資料,以更深入地了解海洋對地球上氣候變化的反應。PACE的預計發射日期是2023/2024年,該任務的主要儀器是一個全球光譜儀,可以深入了解水生生态系統,并提供有關浮遊植物群落組成和藻華監測的新資訊。PACE還将攜帶兩台多角度偏振儀,為微水生群落的組成提供新的視角。
(28)全球海洋資料庫計劃(WODP):可公開通路、可通路、可适應、高品質、全面和重要的全球海洋數字資料(世界海洋計劃(WODP):可公開發現、可通路、可适應和全面的已知品質的數字全球剖面海洋學資料)
牽頭機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全球海洋資料庫(WOD)是世界上最大的開放海洋資料庫,具有高資料品質和統一格式,跨越1778年至今。這些資料涵蓋了海洋氣候、浮遊生物和其他可變資料的基本變化。WOD位于NOAA,是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國際海洋資料交換(IODE)計劃的一部分。NOAA與IODE合作,建議在IODE的比利時項目辦公室開發和部署資料采集工具,并使用雲服務作為協作的起點。該計劃的願景是實作可公開通路,可通路,适應性強,高品質,全面和重要的全球海洋數字資料。
轉載本文請注明出處和作者: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資訊中心《資源環境動态監測快報》2021年第12期,薛明梅、王金平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