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巫毒娃娃——舊時農村最陰暗的詛咒

作者:尊前談笑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我們農村老家,那時人們比較蒙昧,遇到自己了解不透捉摸不定的事情,就去求助于巫術,或占蔔未來,或破解迷局。

巫毒娃娃——舊時農村最陰暗的詛咒

有一天,夏四奶奶家丢了一隻大公雞。那隻雞她養了快兩年,準備給小兒子定親用的,在這節骨眼上丢了雞,一下子打亂了方寸。那時不像現在,丢了就丢了,再去買一隻不就得了。可那個時候沒這麼容易,一是五天一個集,不到集市是沒有賣雞的;二是在農村,一般平頭百姓家裡錢緊張得很,過公事前翻來覆去盤算了多少遍才才定下來的,突然多出這筆開支,勢必要從其他方面掐出來,如此一來就使原來的盤算就全亂了,酒席的規格就難以保證了。都是要面子的人家,辦不好可不行,當務之急是趕緊把那隻雞找回來。

夏四奶奶去求神婆給算算,這隻雞到底去哪兒了,還能不能找回來?神婆掐指一算:沒走遠,去了東南方,你往那個方向找找吧,興許能找回來。

這正吻合了夏四奶奶的猜測——跑不了是讓村東南角上的秦三給偷去了。她邊走邊咒罵道:“這狗日的從小就賊手賊腳的,見什麼偷什麼,走到哪裡偷到哪裡,輕的不偷雞毛,重的不偷磨盤。”

巫毒娃娃——舊時農村最陰暗的詛咒

夏四奶奶就把希望寄托在賊的覺悟上,于是采用了農村人慣用的方式——罵街。當然罵街也并非上來就罵,也是有“規矩”的,講究先禮後兵,第一天僅僅是規勸和警告——“誰把俺的雞偷去了,你快點送回來,要不送回來,你試試……”然後回家靜等夜裡賊把雞漫牆而過扔進院子裡。

第二天如不送回,就開始真正地罵了,用盡各種污言穢語,包羅祖宗八代,兼以響亮的嗓門,抑揚頓挫的聲調,不堪入耳的語言。如果做賊的意志不堅定,恐怕經不住這番“狂轟亂炸”有可能連夜滿牆而過送回來,息事甯人。

可是,盡管夏四奶奶一連罵了三天,那賊似乎鐵了心,絲毫不見心回意轉的迹象。天快黑的時候,夏四奶奶留下狠話:“今兒後晌要是不給我送回來,趕明兒我就捏小人子燙你、紮你,叫你渾身起泡,長瘡流膿!”

巫毒娃娃——舊時農村最陰暗的詛咒

夏四奶奶說的“小人子”其實就是巫毒娃娃,這也是巫術中最陰暗、最狠毒的一招。當然也是除了有一點心理安慰外,再無用處的一招。

夏四奶奶果真和了面捏了個“小人子”放在面盆裡,每天早晚燒了滾開的水照着“小人子”上澆一遍,還不解恨,再用納鞋底的針錐紮上幾針。一連三天,居然把“小人子”燙得皮開肉綻。不過那隻雞仍不見送回來,到街上一,秦三包括她懷疑的另外幾個街坊鄰居出來進去的,沒一個渾身起泡長瘡流膿的。

也許是徹底絕望了,也許是罵街累了,也許是氣消了,夏四奶奶丢雞的事兒終于消停了。直到小兒子定親公事完了,她收拾院子時,在柴草虛掩的窨井裡,看見了那隻大公雞,不過隻剩下一堆沒有光澤的羽毛覆寫着的一具屍體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