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提示】大年初二吃出健康,牢記這“三少一多”

作者:上海釋出
【提示】大年初二吃出健康,牢記這“三少一多”

今天是大年初二。市衛健委表示,盡情歡度佳節的同時,提醒大家不能忽視身體健康。做到飲食少“辛香料類”“熱性食物”“酒和甜飲”,久坐勿忘多動,方可過節養生兩不誤。詳見↓

飲食做到“三少”

假期裡,美味佳肴是餐桌“标配”。中醫認為,長期或過量食用肥甘厚膩之物,導緻痰濕内生,容易郁生内熱。

【提示】大年初二吃出健康,牢記這“三少一多”

《黃帝内經》記載“膏粱厚味足生大丁”,便是這個意思。如果出現頭發和臉部油多,臉上長痘、身上疖腫,舌苔膩、口氣、腹脹、打嗝、反酸,小便發黃、大便黏滞等濕熱重的情況,就應該引起重視。

【提示】大年初二吃出健康,牢記這“三少一多”

少“辛香料類”

飲食方面少吃辛香料,如辣椒、胡椒、生蒜等。

【提示】大年初二吃出健康,牢記這“三少一多”

“辛”指的是辛散性味,不是“魚蝦海鮮”等腥味重的食物。很多人為了追求味覺上的刺激,喜歡又麻又辣的口感,不知不覺中就會過多攝入此類食品。而辛香料大多具有辛溫之性,且容易耗傷人體津液,長期或過量攝入會導緻濕熱日趨加重。

少“熱性食物”

肉類

如羊肉,古代就有将羊肉用于治療寒證的記載,冬季吃羊肉的習俗早已深入人心。但随着現代社會物質條件的改善,人的體質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是以,春節吃羊肉要注意因人而異,避免越補濕熱越重。除了羊肉,牛肉等對于濕熱重的人而言,同樣也要适可而止。

【提示】大年初二吃出健康,牢記這“三少一多”

堅果零食類

如桂圓、紅棗等。很多人出現乏力頭暈就覺得自己“虛”,往往喜歡在湯粥裡加紅棗、桂圓;到了冬天,更認為多吃這類食物有助“進補”。殊不知,不少人是因為濕熱重影響氣血運作,才會出現乏力頭暈等不适。是以,濕熱重的人要少吃紅棗、桂圓等食物,以免适得其反。

蔬果類

蔬菜如韭菜、大蒜葉、莴筍等,水果類如荔枝、芒果、榴蓮等,都屬于熱性食物,也要注意少吃。

少“酒和甜飲”

春節假期,難免要與親朋好友把酒言歡。

中醫認為,酒能助濕,過量飲酒會導緻濕熱更甚。古語雲:“肥者令人内熱,甘者令人中滿。”過量喝甜飲,同樣會使脾胃的氣血運化緩慢,進一步導緻濕熱。

久坐勿忘“多”動

有研究發現,久坐、運動量不足的人群,容易出現濕熱重。春節小長假,不少人選擇“宅家”,可能會長時間看電視、玩手機、聊天等。

【提示】大年初二吃出健康,牢記這“三少一多”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勞逸結合,每隔1~2小時起身活動活動,眺望遠處,或做做家務;每天适當進行有氧運動,如受場地限制,可以試試太極拳、八段錦等。

希望大家在喜慶的節日裡,管住嘴、邁開腿,一起度過一個健康幸福的春節。

濕熱重的人,過年期間建議多吃鴨肉、魚等肉類,白菜、蓮藕等蔬菜,其他如薏苡仁、蓮子、赤小豆等,都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

資料:市衛健委

圖檔:攝圖網

編輯:張曉彤

【提示】大年初二吃出健康,牢記這“三少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