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在北京之前,世界上有20座城市舉辦過冬奧會。和夏奧會的舉辦地不同,此前舉辦過冬奧會的大部分是小城市,冬奧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它們。不少曾經默默無聞的城市被冬奧會帶火,成為冰雪聖地和熱門旅遊城市。還有的,卻繼續沉寂。當盛況過去,一座城市應該怎樣對這些場館設施進行後續利用,讓它們為城市發揮作用,這為後人提出了一個課題。

第一屆 法國 霞慕尼

1924年1月25日-2月5日

16個國家258名運動員參加,6大項9分項16個小項

98年前的這個冬天,1萬名觀衆買票觀看了11名女性和247名男性在冰雪場上的角逐。地點是在勃朗峰山腳下的法國小鎮霞慕尼,一周的時間裡,那些最熱心、最悠閑的觀衆可以足足看到16個項目的勝負較量。這就是曆史上的第一屆冬奧會。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在國際舞台上,第一屆冬奧會對于那個時代的意義并不大。根據著名奧運會史學家大衛·瓦列欽斯基的說法,它的主要影響在于為将來的冬奧會設定了一套規則和标準。而且,它最初也不叫冬奧會。為了給1924年的巴黎夏季奧運會“暖場”,國際奧委會在1921年決定,在1924年年初先舉行一次“冬季運動國際周”。霞慕尼原本就是法國曆史最悠久的滑雪勝地之一,它就這樣被選中了。在法國奧組委的幫助下,主辦地建立了一些設施,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當為期12天的賽事落下帷幕時,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莊嚴表示,“冬季運動有一種純潔性,這是我想把它們列入奧運會的原因。”

1925年,在霞慕尼舉行的這次賽事便被正式命名為“第一屆冬奧會”。

第二屆、第五屆 瑞士 聖莫裡茨

1928年2月11日-2月19日

25個國家464名運動員參加,4大項8分項14小項

1864年,聖莫裡茨當地一名口才滿分的旅館老闆讓這座小鎮搖身一變,成為時髦的冬季度假地。約翰内斯·巴德魯特經營着一家叫Kulm的家庭旅館,他不斷向自己的客人們強調,這裡不僅隻有夏天風景宜人,他們同樣會愛上冬天的阿爾卑斯山。在他的“引誘”下,人們開始絡繹不絕來到這裡;他的兒子阿爾方斯·巴德魯特是名運動愛好者,他為聖莫裡茨到切勒裡納的雪車賽道建造作出了貢獻;半個多世紀後,他的孫子漢斯·巴德魯特作為申奧委員會的一員,将1928年冬奧會帶到了聖莫裡茨。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當地變幻多端的氣候是擺在主辦方面前最大的難題。在開幕式上,一場暴風雪突然從天而降,而比賽期間,又因天氣過于溫暖影響了賽事的正常進行。是以1萬米速滑項目不得不被取消,當時引起了極大争議。

20年後,飽受二戰炮火侵襲的歐洲世界依然滿目瘡痍,唯有保持中立立場的瑞士躲過一劫,是以聖莫裡茨在這一年再度舉辦冬奧會,瑞士也成為曆史上首個兩度舉辦冬奧會的國家。28個國家參加了戰後首屆冬奧賽事,不消說,德國和日本的運動員自然沒有獲得邀請。

第三屆、第十三屆 美國 普萊西德湖

1932年2月4日-2月15日

17個國家252名運動員參加,4大項7分項14小項

冬奧會首度在歐洲以外的國家舉行,因為路途遙遠,路費昂貴,當時正遭遇經濟大蕭條的一些歐洲國家無力參賽。在這屆冬奧會開始前,有兩個月時間幾乎沒下過一朵雪花。是以直到1月中旬,仍沒有足夠積雪來舉辦比賽,好在後來總算開始降起大雪。可口可樂首度成為冬奧會正式的軟飲供應商,并延續到今日。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1980年,普萊西德湖再度成為冬奧會舉辦地,中國、哥斯達黎加、塞普勒斯等國均首次出現在冬奧會賽場。

第六屆 挪威 奧斯陸

1952年2月14日-2月25日

30個國家694名運動員參加,4大項8分項22小項

人們說,挪威人在冬奧會的曆史上拿了這麼多獎牌,就好像冬奧會是為這個國度而生一樣。但事實上,作為傳統冰上運動強國,挪威對于舉辦冬奧會這樣的競技性體育賽事一度抱有文化上的偏見。在一個從1892年就開始開展跳台滑雪的國家,人們對于這些冬季項目的認識自然和别處不同。其他北歐國家或多或少對于舉辦冬奧會有同樣的心結,是以挪威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第一個舉辦冬奧會的國家。他們之是以下定決心,更多是出于政治層面的考慮,在二戰中被納粹德國占領的挪威政府希望通過舉辦冬奧會向世界呈現一個嶄新的、獨立的國家形象。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為籌備冬奧會,一座嶄新的酒店專為尊貴賓客和采訪記者而建,同時還建了3棟宿舍樓容納參賽運動員和教練,這也是第一座當代意義上的奧運村。此外,在這裡也誕生了冬奧會史上第一座室内冰球場。德國和日本戰後首次回歸冬奧會,由于東德拒絕和西德組成聯隊,最後僅西德參加了這屆賽事。

第四屆 德國 加米施-帕滕基興

1936年2月6日-2月16日,

28個國家646名運動員參加,4大項8分項17小項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德國曆史上唯一一次舉辦的冬奧會,因為由希特勒主持開幕,且全程籠罩在納粹陰影之下,也成為曆史上最少被提及的一屆。高山滑雪首次正式列入比賽項目,而希特勒還強烈要求将“軍隊巡邏”競賽列為當年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但國際奧委會堅決反對這一要求。是以“軍隊巡邏”延續此前兩屆傳統,仍作為表演項目,而這也被視為是“現代冬季兩項”的前身。

(注:受二戰影響,1940年和1944年兩屆冬奧會均被取消)

第七屆 意大利 科爾蒂納丹佩佐

1956年1月26日-2月5日32個國家821名運動員參加,4大項8分項24小項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這個坐落在意大利北部貝盧諾省的小山城,早在19世紀末就舉行過滑雪比賽。它曾獲得1944年冬奧會的舉辦權,但因二戰而取消。這屆賽事日後被曆史選擇性記取的一幕出現在開幕式上,當最後一名火炬手圭多·卡洛裡(Guido Caroli)踩着滑冰鞋進入賽場時,他的鞋子被一根電纜絆到,而他也順勢摔倒在地,險些讓火種熄滅。這也是史上首次對國際觀衆進行電視轉播的冬奧會。

第八屆 美國 斯闊谷

1960年2月18日-2月28日,30個國家665名運動員參加,4大項8分項27小項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一個因為設施簡陋而艱難維系生存的滑雪地,竟然當選冬奧會的舉辦城市,這就是斯闊谷的故事。斯闊谷在1955年提出申請,當時這片地區還處于極度落後的狀态。國際奧委會“威脅”到1956年4月前如不能籌措到更多資金用于冬奧設施建設,舉辦權将交給競争對手之一的因斯布魯克。于是,經過一年中先後兩次大規模籌款,斯闊谷終獲舉辦權。當地一切場館和設施全部破土建立,總共砸進去8000萬美元。開幕式和閉幕式全部由迪士尼制作,也是首次引入計算機系統制作成績表。

第九屆、第十二屆 奧地利 因斯布魯克

1964年1月29日-2月9日

36個1091名運動員參加,6大項10分項34小項

奧運會舉辦城市可以被分為兩類:一類是盛名在前;另一類則因舉辦奧運而得名。因斯布魯克屬于前一類,這座典型的阿爾卑斯小城以冰川綠草的地理風貌和中世紀建築而成為奧地利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遊客數量甚至超過首都維也納。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這裡是歐洲老牌的冰雪運動勝地,舉辦過包括滑雪、冰球在内的多項冬季運動賽事,号稱一年中一半時間都是理想的滑雪季節。然而這一年,卻因為遇上暖冬而導緻冬奧會期間缺乏足夠積雪。為此,奧地利軍隊出動,承擔起為奧運場館運輸冰雪的重任。

1976年,因斯布魯克再度舉辦冬奧會,主體育場裡也是以燃起兩團聖火。

第十屆 法國 格勒諾布爾

1968年2月6日-2月18日

37個國家1158名運動員參加,6大項10分項35小項

格勒諾布爾的冰雪傳統有多悠久?早在這座城市最榮耀的兒子、法國文豪司湯達生活的年代,每年冬天已有無數滑雪者慕名而來。

然而當格勒諾布爾在上世紀60年代申辦冬奧會時,場館設施的水準是遠不能達标的。事實上,這次申奧并非純粹出于體育層面的考慮。和歐洲很多城市一樣,格勒在二戰後迎來人口的急速增長,而城市基建的速度卻停留在戰前。他們希望通過舉辦冬奧會這一契機來加快城市建設,提升當地經濟。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而對于當時的戴高樂政府而言,同樣希望通過冬奧會向世界展示一個戰後的現代法國。此前從未有國家政府如此積極地投身于冬奧會的準備,當時的總理蓬皮杜甚至親自指揮籌備工作。最終總耗資達到11.1億法郎,政府投入就占了近一半。打着冬奧名義搞城市基建的結果是除了奧運場館,還建起一座新機場、一座新火車站、兩條高速公路以及警察局、消防局和一座有560個床位的新醫院。

而法國人異想天開的浪漫天性在這屆冬奧會的開幕式上也展現得淋漓盡緻:他們不走放飛和平鴿的尋常路,而是派出3架直升機在體育場上空灑落了3萬朵噴灑香水的紙玫瑰。

第十一屆 日本 劄幌

1972年2月3日-2月13日

35個國家1006名運動員參加,6大項10分項35小項

世界上很少會有比劄幌通往冬奧會之路更漫長的道路了:這座以冰雪著稱的城市早在上世紀30年代已獲得了1940年冬奧會的主辦權,但因1937年入侵中國而主動棄權,那屆冬奧會最終也被取消。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上)丨冬奧特刊

為積極展現戰後日本的新形象,日本政府投入5億美元用于冬奧場館設施建設。日本人行事的認真細緻在準備這次冬奧會的過程中也一覽無遺:他們提前整整一年就已準備就緒,并在1971年舉行“國際體育周”,作為冬奧會的彩排。這屆冬奧會轉播權被賣出847萬美元,在當時是創紀錄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