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治精算師管仲③——《論語》人物之十一有朋友讀了我寫的管仲,告訴我說孟子瞧不起這個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說孟子有個學生問

作者:老魏的詩以及其他

政治精算師管仲③

——《論語》人物之十一

有朋友讀了我寫的管仲,告訴我說孟子瞧不起這個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說孟子有個學生問孟子能不能成為管仲那樣的人,孟子回複學生:(ntm )的到底是齊國人,就知道管仲!估計跟很多人瞧不起川普一樣。最後這個比喻很有創意。

說實話,我也不喜歡管仲,是以當初寫的題目叫《華麗外表下的龌龊靈魂》,後來覺得太意氣用事,這才改成《政治精算師》,因為說到底,管仲就是一個精于算計的商人,這一點,确實和川普有一比。

那個時候——何止那個時候,整個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曆史,一直都是官本位,根本就看不起經商做買賣的。但是管仲是商人,注定了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商業思維。他在齊國搞行政區劃改革,“叁其國而伍其鄙”,國在周朝更多的時候是都城的意思,國人就是住在城裡有身份的人,野人就是住在城外身份低賤的人,而這裡的鄙就是城裡人眼裡的鄉下。

“叁其國”就是把首都劃分為行政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三個區,城市按功能區劃,這應該是管仲的首創,也是為了大力發展工商業,特别是商業,并且規定商人可以不服兵役,由此推動了齊國經濟發展,GDP大幅提升,為齊國成為霸主奠定了經濟基礎。作為一個曾經吃不飽穿不暖的苦孩子,管仲深知溫飽對于百姓的重要,财力對于國家的重要,是以他說“國多财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話說齊桓公為了當老大,可是花了不少銀子,等當上老大了,就想着這錢怎麼能成倍的賺回來。于是管仲給他出了個主意,安排勞工從附近的亂石山上拉來很多石頭,又叫玉工加工成大小不一的石壁,然後按尺寸定了價,一尺的一萬,八寸的八千,六寸的六千,以此類推。準備工作做的差不多了,管仲來到東周的帝都洛陽朝見天子,說我們齊國的大王要率領諸侯過來朝拜宗廟,緬懷祖先,學習禮儀。本來這在過去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到了春秋時期,大家都忙着争霸的争霸,自保的自保,天子早已經形同虛設,朝拜這事就很新鮮了,天子聽了當然樂意,就愉快的答應了。可是管仲提出,諸侯朝拜不能空手啊,需要帶一塊石壁作為禮物,這樣天子爺您多有面子啊。好吧,那就胖諸侯每人帶一塊石壁前來朝拜吧。可想而知,齊國的石壁那就賣瘋了!齊桓公既體驗了做霸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威風,還用石頭換回來一大批真金白銀,就剩下偷着樂了。

說到底,齊國稱霸更多的是靠經濟而非武力,是以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管仲之力,就是經濟杠杆之力。

繼續閱讀